“老四!你个逆子!!!”
他说着就把自己的鞋子脱了下来,牟足了劲儿冲着燕王朱棣丢了过去。
主要是在这朝堂上他实在是没什么顺手的东西了,否则的话也不会用鞋子。
朱棣满脸懵逼:“???”
不是,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174章 第一百七十四个老祖宗很骄傲
朱标这个时候已经熟练的开始给跑到自己身后的弟弟打掩护了。
“父皇不必着急, 一会儿天幕就会说具体的情况了。”朱标苦口婆心道,“儿臣相信,四弟并非是有狼子野心的人。”
朱棣连连点头:“就是就是, 大哥说得对!”
朱元璋冷哼一声,看似好像不情不愿的暂时不打算追究, 心里却是松了口气。
虽然他最喜欢太子了没错,但是燕王朱棣也是深得他的欢心,在之前天幕透露在他之后的皇帝并非是标儿的时候, 朱元璋便想过什么人当皇帝他可以接受。
他想来想去,心中的人选便是朱棣。
只是朱标是太子,若是天幕上表示之后的皇帝并非是朱标, 而他还没有任何表示的话,大臣们恐怕会心有异动。
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场景。
朱标能够护着弟弟,这是再好不过了。
【在南略定远途中, 朱元璋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 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
这个时候, 朱元璋手下已经有了将近四千人。
手下有人,底气就足。
朱元璋率领着队伍继续向东, 攻略定远横涧山的元军后,其从投降的人中选择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滁州。
在南下的过程中,朱元璋招揽了谋士李善长。
李善长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也出了极大的力, 见面便以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 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
之后又为朱元璋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 劝说前来投降的人。】
说着,陈曦顿了顿, 【当然,最后也没有好死。】
李善长:“……”
现在的李善长还是韩国公,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前些日子朱元璋还召他进宫,商量两人做亲家的事情。
结果突然天幕就说他没有好死,他真的接受不了啊!
他自觉没有什么对不起大明的地方,嗯……
最多,最多就是小心眼了点,对同僚苛刻了些,有人得罪他他就恨不得把人往死里整……
可是这顶多让他丢官罢爵,怎么就不得好死了?
朱元璋心里当然是没觉得自己做的怎么样了。
他要杀什么人,那肯定是此人有非杀不可的理由。
李善长……
朱元璋看了一眼自己这个从微时就跟着自己的大臣,心里开始嘀咕,寻摸着他到底会犯什么样的错误,能让自己一点颜面都不顾的直接把人给杀了。
【在这途中,朱元璋也不仅仅是招纳了李善长。
他攻下滁州,其亲侄儿朱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后取名李文忠的外甥前来投靠。
从他们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
当时还有定远孤儿沐英,于是,朱元璋就将这三个孩子收作养子,改姓朱。
沐英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也是战功赫赫,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
后来平定云南之后,便镇守云南。
不过在马皇后病逝后,沐英悲伤过度咳血,
之后又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四十八岁。
可以说是有情有义了。】
朱元璋:“!!!”
怪不得,怪不得后面是老四当皇帝了,原来是因为标儿早死了!
他算了算沐英现在的年岁,脸色一白。
虽然还有十几年的光阴,可是……他标儿居然没能活到继承皇位!
“大哥!”朱棣还在朱标身后呢,闻言连忙抱住了朱标的腰,眼眶红了,“大哥你怎么那么早就死了!”
其他的藩王们也是十分惊讶和难过。
要知道,朱标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和朱元璋差不多了。
因为在年幼时期,朱元璋在外征伐不休,是皇后和朱标带着他们长大的。
而且朱元璋每次生气,也都是朱标为他们求情,才能避免一顿挨打。
“大哥,你……”
朱标倒是很镇定,毕竟他对自己的未来早就有了猜测了。
只是他知道父皇对他的看重,为了避免老人家伤心,从来没有正式开口提过罢了。
听到这里,他拍了拍朱棣的头:“为兄就知道,你不会无缘无故的当这个皇帝的。”
朱棣:“!!!”
他都有点眼泪汪汪了。
这么好的大哥,为什么会早亡啊!
这是所有的人心中共同的想法!
倒是其中有些人脑子活泛些的,猜到了些什么。
先是皇后娘娘没了,然后又是太子去了,难怪皇帝陛下要大开杀戒了。
刚刚说的那些不得善终的人,难道是因为和皇后、太子的死有关吗?
*
【除此之外,朱元璋陆陆续续还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
从这上后面来看的话,他多多少少也是有点达则兼济天下的味儿了。
不过朱元璋这边攻打滁州一切顺利,郭子兴那边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