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看着羡慕哭了,他现在攒的钱原本都是想要买回燕云十六州的。
但是人家呢,都开始考虑百姓的养老问题了……
他身为开国皇帝也不能说不能打,只是对比一下朱元璋就显得他很废物了。
人家从南统一都成功了,自己这边没有成功也就算了,子孙们还不思进取……
哦不,那不是他的子孙,是赵光义的子孙。
不过……
赵匡胤摇了摇头:“哎,看看人家的觉悟,我大宋也是后人公认的富有,但是大部分的钱都给了敌国是吧。”
大臣们:“……”
真的,有点钱给百姓做点事情不好吗?
结果现在被后人这么一闪,他们多少也感觉到了难受。
“诸位啊,日后还是多想想如何将钱花在百姓身上,而不是花在跟敌国买平安身上吧?”
大臣们脸色难看的要命,一时半会儿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是该跟后人学习一下……
朱元璋在得到夸赞之后,整个人都得意的不行。
“只有朕才是真心实意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的,看到了吗?朕所领导的大明,才是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
朱标:“父皇英明!”
“陛下英明!”
朱元璋得意洋洋。
他老朱平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很不错了。
尤其是在惩治贪官污吏,和对百姓好上面。
现在天幕所说的部分,可是大大的肯定了他的贡献啊!
朱标:“……”
看着他父皇高兴的模样,他是真的不好意思再说什么。
父皇,难道您忘了天幕也会说您不好的地方吗……
*
【我国古代一直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所以有着“士农工商”的排名。
不过说是这么说,但实际上看天看人吃饭的农民,其实本质上是最凄惨的。
看天吃饭,是他们种地需要看天气,天公作美这一年的收成就会不错,天公不作美那颗粒无收的可能性都有;
看人吃饭,是他们要遇到好的父母官,或者是地主,否则的话一年到头挣扎在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甚至都不够上面盘剥的。
所以各朝各代的君王都会特别重视农民,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然后对商人压制的很厉害。】
【因为商人来钱快,不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流动性较大,
不光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还会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了粮食供应。
工匠就更不用说了,那就是一个几乎被忽略的存在。
但是实际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农业的推进也是不可忽视的。
就拿种地的工具来说吧,古人的工具进步有吗?
当然是有的,但是几千年里进步的程度也就那样,最大的借助是牲畜,
到达封建社会亩产最高的明清时期,水稻的亩产也不过能达到三百公斤左右,像唐宋时期,最好的土地上亩产也不过每亩100到160公斤。】
这个数字其实已经让很多皇帝们眼红了。
要知道,即便是明清时期,也不能每年都达到这个数字。
但是听陈曦的话,这好像也不过如此?
那她倒是说出来,到底什么才高嘛!
他们倒是不觉得陈曦在吹牛,毕竟从陈曦说的很多话里,和她的表现里,他们确实是能体会到后世和现在的不同的。
只是有多少不同他们就不很清楚了。
现在可能是因为这是最后一个老祖宗在讲了,所以陈曦才会说这么多的事情吧……
皇帝们猜得没错,陈曦正是因为这已经是她要讲的最后一个朝代了,所以才会多说许多以前没有说到的东西。
工业革命没有赶上,那是所有人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会有的遗憾。
还有过于重视农业其他全都往后靠,导致的各种方面都跟不上,这都是明朝时期开始加剧的遗憾。
如果能通过她的只言片语,改变一些情况,哪怕是让后面的情况不那么糟糕,她都觉得很欣慰了。
【但是在我们科技发展,商业发达的现代,
一亩地能种出来多少粮食呢?
已经达到了1000公斤每亩,还在继续增长之中。
最优越的土壤甚至已经达到了双季稻亩产1510.91公斤的数字!】
【什么?】
【多少?】
【你是不是说多了一位数?】
【就是俺没学问也不能这么骗俺啊,那个数字,你说是一百亩还差不多。】
陈曦摇摇头,微笑着说:【我并没有说谎,如果那位老爷子没有去世的话,这个数字说不定还会在短时间内更多一些。
而且最重要的是,以往几十个人借助牲畜种植的地方,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借助机器就可以了。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经济发展之后有更多的钱对科学进行投资,才有了这么大的进步。
但是如果像古代社会那样,只是表面上重农,实际上压制着其他的产业,
导致农业进步缓慢,其他的进步也很缓慢。】
陈曦所说的话,又是给了老祖宗们一个震撼!
倒是越发古老的老祖宗们还好一些。
嬴稷、赢子楚和刘煓若有所思。
他们生活的年代还是有着墨家活跃的,尤其是嬴稷和赢子楚,墨家三分之后有一份就是在他们秦国,称之为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