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李果奏称,由于管理不善及官吏贪污克扣,使“兵无实用,民遭横毒”。
总之,正统年间,因为武备废弛,明军战斗力已大不如前。】
【除此之外,流民问题也在正统年间恶化。
朱祁镇即位之初,户部公布天下户口9702495户,田地4270172顷。
相比洪武二十六年的数字,户口减少三十六万,田地更减少了将近一半。
朱祁镇并未对这一现象足够重视,反而对宗室、勋戚、宦官兼并土地的现象予以姑息。
权贵兼并土地,地主飞诡为奸,平民百姓赋役负担越来越重,导致越来越多的自耕农破产,
加上正统年间频繁爆发的水、旱、蝗等自然灾害,流民问题由此产生。
总之,正统年间,明朝不仅内有宦官专权,社会也面临危机局面。】
【当然了,我们实事求是的说,这些内容其实也都是从朱元璋时期开始便已经埋下隐患的。
前面几个皇帝的时候这个问题可能还没有特别明显,而这几个皇帝们能力……
对比明朝整体的皇帝们可能还行,但是真正面对问题的时候敏锐度还是差了点。
正好碰到朱祁镇的时候,这种矛盾集中性的爆发了。
而朱祁镇这个人又太废物,并没有能解决此事的能力。】
【不过这个时候,更大的危机出现了。
正统年间,北方蒙古鞑靼部被瓦剌部首领脱欢、也先父子控制,势力蒸蒸日上,
甚至将原属明朝势力范围的关西七卫、兀良哈三卫纳入囊中,其范围东起辽东、朝鲜,西至甘肃、西域。
而明廷军事力量主要被投放在麓川之役,所以对瓦剌的崛起未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而是一味姑息。
当然,这种姑息也并不是从朱祁镇这个时候就开始的。
只能说缔造了“仁宣之治”的两位皇帝,都很麻痹大意。
这些草原上的民族,只有在你威慑足够的时候才是载歌载舞的好民族,其他时候随时准备咬你一口。】
【鞑靼大汗脱脱不花及他所封的“太师淮王”瓦剌部首领也先都会派使臣与明朝展开朝贡贸易及大同马市。
也先为了获得更多回赐及窥伺明朝虚实,所派使团人数从数百人增加到正统六年的2400余人。
明廷遂规定脱脱不花所派人数不得超过300人,也先所派人数只准100到200人。
但第二年,鞑靼和瓦剌还是派了2300余人的使团从大同入塞。
对此,朱祁镇依然采取放任迁就的态度,所以此后鞑靼和瓦剌使团人数都在2000人左右,
这不仅增加明朝回赐的压力,毕竟朱元璋定下来的政策是厚往薄来,
而且鞑靼和瓦剌使团往往扰乱沿途官民,他们甚至还违反禁令,交换武器,严重的危害了大明的国家安全。】
前面的朱世珍不懂,但是这蒙古人拿着武器是什么样的,他可清楚得很。
【这……这也太……】朱世珍嘟囔半天,【这也太不把俺们老百姓当回事了。】
其实他也知道,这才是统治者们的常态。
不过因为这个皇帝是他的后人,所以朱世珍也自觉自己可以指手画脚几句。
但是朱祁镇的脸色就不大好看了。
毕竟是在骂他,而且朱祁镇并不觉得这个没文化的祖先能说自己什么。
他这个时候难道不应该是跟陈曦对着讲,然后夸夸他这个后人吗?
看看这陈曦,说了半天都是他不好的地方。
那他就没什么好的地方吗?
陈曦则是很好心的并没有戳破朱世珍的痴心妄想,她继续道:【朱祁镇还是稍微有一点考虑了的。
后面来投明朝的鞑靼人阿儿脱台报告也先“谋南侵”,朱祁镇不得不稍微调整对鞑靼、瓦剌的姑息政策,于正统十三年正月规定凡与“虏使”交易弓箭军器者一律处死;
同年十二月,也先遣使入贡,此次入贡实为二千五百二十四人,虚报三千五百九十八人,王振下令减少马价。
此外,之前也先请求与明朝联姻,指挥吴良擅自同意,却并未报告朝廷知道,
因此等也先的使团称这些贡马是“聘礼”时,被不知情的明廷一口拒绝。
也先得报,以此为借口大举入侵明朝。】
【这帮大臣的胆子也太大了!】嬴稷震惊。
他最讨厌的便是不听话的臣子,甚至其中包括白起。
可哪怕是白起,都不敢说自己私底下偷偷把他的女儿给许配出去。
这真的是嫌自己命太长了吧?
朱祁镇也很震惊。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确实不如前面的几个皇帝们,他也没想着能超越。
但是他完全不知道,自己下面的大臣们已经胆大包天到这种程度了。
“来人啊,先把吴良给朕斩了!”
哪怕是天幕说他不行,但这个决定朱祁镇相信没有人会反对的。
更何况他现在还是皇帝,他们敢不听皇帝的话吗?
【有了这个借口,也先就开始策划如何侵犯大明了。
在正统十四年六月十七日,朱祁镇得知瓦剌计划攻掠大同的情报,派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总督大同三路军马,随时准备迎敌。
七月十一日,鞑靼、瓦剌大军分道入犯大明,
也先入侵大同,脱脱不花入侵辽东,阿剌知院入侵宣府,此外又有一支部队侵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