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世民时期,依附大唐的少数民族有多少啊……
天可汗可不是白叫的。
可是后来在大唐势微的时候,有许多民族直接起来反叛了。
当然还是有很多民族对大唐忠心耿耿,这就是强大与否的区别吗……
他们是不能太弱,同时也不能让对手太强啊……
【其实说完了朱载坖也能看出来,这位皇帝其实是个真的有本事,能够平衡朝臣,处理关系的,
虽然魄力不足,但是在明朝的皇帝里面,确实是属于很不错的了。
就是可惜好色又管不住自己,搞得命很短。
他死了之后,明朝的皇位就来到了朱翊钧身上。】
【前面也说过了,因为朱厚熜不高兴的缘故,朱载坖在朱翊钧出生后一直不敢报报告朱厚熜,更不敢为之起名字。
直到隆庆元年正月初十日,廷臣上疏请立皇太子,
同月十八日朱载坖才为他赐名,叫朱翊钧。
朱载坖说:赐你名字,名为钧,是说圣王制驭天下,犹如制器之转钧也,含义非常重大。你当念念不忘。】
【不过事实证明,往往承载了这么重的期待的人,最后基本都不咋地。】
朱载坖:“???”
他有些蒙住了。
他儿子不是在位时间挺长的吗?天幕刚说了没多久的来着……
不过好像在位时间的长短和他英明与否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看他爹就知道了,在位时间长是很长了,干了多少人事呢?
反倒是他,在位时间虽然不长,可是做了的两件事是天幕都夸赞了的。
虽然也说了他有点保守……
但是,这个是可以改正的,是可以进步的。
朱载坖遗憾的叹了口气。
就是这以后要禁欲实在是让人有些难受。
他当皇帝不就是为了不过以前那样的生活吗?
怎么感觉还是要那样才行呢?那他当皇帝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朱载坖陷入了纠结之中。
对于一个本性喜好享乐,被压抑了这么多年的人来说,让他们放弃奢靡和美人,和杀了他的区别也没有大到哪里去。
哎……
人生啊……
就算是帝王也有一些难以跨越的坎儿啊。
【隆庆二年三月十一日,因朱翊钧成为了朱载坖子嗣之中最为年长的,故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而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是因为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才母以子贵晋升为贵妃。
不过比起朱载坖这个父亲,李太后才是影响朱翊钧最深的人。
可以说,如果没有李太后,就没有开始时候还尚且算是英明的明神宗。】
“神”?
众人听到这个庙号都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
不是什么好号,但是也不是什么坏号。
比较偏中性了。
可是结合陈曦的话,一个前面当得还算是英明的皇帝,后面一定当得不怎么样才会有“神宗”这样的庙号了。
也不知道这位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皇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将来要治国治民,必须从小接受教育,了解以往帝王承业治国的经验教训,熟悉朝章典故,掌握驾驭臣民的本领。
朱翊钧虽然年幼,却很懂得这个道理。
朱载坖任命了一批大臣为教官,辅导他读书,朱翊钧也学习非常用功。】
陈曦顿了顿,【在这种时候,就怕有家长拖后腿,觉得儿子学习太辛苦了,需要好好补补,休息休息什么的。
李太后不是这样的,她对朱翊钧非常严格,小时候稍有懈怠,李太后就将其召至面前长跪。
每次遇到讲筵的时候,李太后都令经筵讲官入前亲授。
每遇到早朝的时候,五更就到了朱翊钧的寝宫,早早将朱翊钧叫起。
由于讲官的尽心辅导,李太后的严格管教,以及朱翊钧本人的刻苦努力,朱翊钧年渐长而学愈进。
他自己后来也常常十分得意地说:“朕五岁即能读书。”
这不是你聪明,是你妈狠得下心啊孩子。】
朱翊钧:“……”
虽然有些不爽,但是陈曦确实是在夸他的母亲。
李太后听得喜笑颜开的,哪有他说不对的道理。
甚至是张首辅看起来对天幕说的话那也是十分赞同的啊。
一时之间,他这个皇帝的感受倒是无人在意了。
朱翊钧不高兴了。
等母后和首辅都不在了咱们再看看呢……
朱翊钧暗戳戳的想。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二日,朱载坖病危,三天后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
高拱等人进入寝宫东偏室,见朱载坖坐在御榻上,榻边帘后坐着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而年仅十岁的太子朱翊钧就立在御榻的右边。
在这些人的见证下,朱载坖将皇位传给了朱翊钧,并且托付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位大臣和司礼监太监冯保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