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别国和亲,给他国输送人才的皇帝都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看看人家女子掌国的时候,别国送来质子,这不比你送公主去和亲来的威风吗?】
那确实是……
他们平时怎么就没想到这一条呢?
尤其是在邓绥之后的皇帝们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是老祖宗曾经做到过的事情,到他们身上的时候反而做不到了呢?
是他们的问题,还是什么呢……
皇帝们多少有点不愿意承认自己做的还不如一个女人。
【或许是因为我也是女性,所以我对和熹皇后邓绥有着更多的欣赏和滤镜吧。
她也是创造了史上最早的男女同校的学堂,为女子也提供了学堂教育。
从邓绥身上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政治能力,执政能力是否优秀,跟这个人是男是女真的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按照女子一直被打压的态度来说,如果能够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努力做到比男子更好的。
邓绥一朝就还有一个女子,站在邓绥身后,给了她很多帮助。】
【是班昭吧?】
在汉朝之后的老祖宗们很轻松就说出了这个名字。
在他们心中,班昭的名头要比邓绥还要响亮多了。
毕竟……
【是的,班昭虽然在当时,作为邓绥的老师和闺蜜,给邓绥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但是吧,班昭更加被人熟知的原因,是作为一个背刺女子的人物,在男子那边博得了好名。
所以诸位知道班昭却不知道邓绥也并不奇怪。】
本来被提到,还很开心的班昭:“???”
她整个人都有些茫然。
邓绥也看向了自己的老师兼闺蜜,心中多少有些了解后世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班昭现在写着一本书,虽然并没有跟她说过具体写了什么,但是身为东汉的实权太后,邓绥多少知道一点。
她并不是很赞同,毕竟班昭写这本书的典范是班婕妤。
说实话,如果当真以班婕妤为榜样,她根本没办法做到现在这样。
虽然班昭现在确实在背后帮衬自己,她的学识和素养,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可是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岂不是也在反对自己如此做吗?
只是现在邓绥也没有办法说什么,毕竟班昭并没有跟她提过此书。
“太后,臣妾自问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女子的事,为何天幕会如此评价?”
得不到邓绥的回应,班昭有些茫然的问了。
她迫切想从自己这个闺蜜和学生身上得到点安慰。
邓绥淡淡道:“老师不必担忧,朕看天幕是会说到这点的,稍安勿躁。”
说完,邓绥顿了顿,看向天幕上同样一脸茫然的男人们:“你看,这个问题不光你有,男子也有。”
班昭:“……”
不知道为什么,她总觉得这样的回答并没有能解了她心中的疑惑,相反她更加不安了。
“太后,臣妾还是觉得……”
“老师不用担忧。”邓绥还是一脸云淡风轻,“左右是后世的评价,你看现在官员们对老师的评价不是也很高吗?”
班昭:“…………”
她心中惶惶,却也不得不听邓绥的,按捺下来不安的心情,等着天幕上的人继续说。
*
正如同邓绥所说的,老祖宗们也很奇怪:【为何?班昭不是一代才女吗?】
【我也并没有否认她才女的身份呀。】
陈曦耸耸肩,【身为史学家班彪之女,班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为妻,因为她的太高了,所以被称为“曹大家”。
多容易的男人啊,虽然自己没什么屁用,还早早就死了,但是老婆有能力了还不能绕开这个没点帮助的男人。
但是反观男子呢?这么说吧,历史上很多有能力的男子身后都有个贤妻良母,可她们通常连名字都留不下来。
你说是吧,唐太宗的爷爷,你孙媳妇不就没名字吗?】
男人们:……
那女子嫁入男方家里,不就是男方的人了吗?那女子的成就,丈夫自然有份!
什么?你说为什么丈夫有成就女子就不分了?
那女子和男子能一样吗?
被点名的李昞:【……这……老夫早亡,连儿子成亲都没看到,更不用说孙子了。
老夫也是听后人说,我那孙子十分有出息的。
这方面,老夫倒是不曾了解过。】
陈曦:【没关系,您妻子也不过在史书上留下“窦氏”二字罢了。
毕竟您们都觉得,女子那是不配有姓名的嘛。
哪怕这个女子是早年守寡,努力将自己拉扯大的娘亲也一样咯。】
李昞:【……】
他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却又觉得好像说什么都不太对。
一怒之下就开始骂:【不孝子,居然不知道他娘的姓名,该死!】
李渊:……
亲爹!
不过这也提醒了他什么,连忙喊来史官,将母亲的名讳告知,并且严肃的说:“一定要将元贞皇后的姓名好好记录下来,明白吗?”
史官一边点头,一边也有点不屑。
早干什么去了,非得天幕提才行。
而贞观年间的李世民,也摸了摸鼻子:“观音婢,你看……”
长孙皇后心中也有一肚子委屈,但是又觉得如果说出来了,好像又不太符合自己平日里一心为李世民着想的样子,会让李世民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