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双骄(389)
一时间,群臣心思浮动。
就这样过去半晌,该说的话全部说了,该站起来的臣子也全部站起来了。
望着殿中情景,太子微微一笑,道:“很好。”
他转身绕至屏风后,再出来时,身旁赫然多了一道丽影。
正是太子妃!
第215章
太子妃一袭宫裙, 与太子并肩而立,显得分外端庄贵重。
群臣看在眼里,惊愕万分。
圣上不是要赐死太子妃吗?太子看起来也没有异议, 甚至与岳丈当朝发生争执, 大有反目成仇之势……怎么这会儿, 太子妃还好端端的?
有那等头脑敏捷的,已经开始飞快地转动念头,思考。
难道说,太子妃一直待在屏风后面, 旁听事情的发展?
那这是谁的意思,是圣上的,还是太子殿下的?
布下这一场局, 又是为了什么?
一时间, 众人心思浮动, 神色各异。
唯有大理寺卿喜出望外,激动地唤了一声爱女的乳名, 眼里泪光闪烁。
太子妃亦含泪回视,在歉疚中带着感动与孺慕之情。
在这当口,太子忽然点了一位臣子的名。
“顾大人,”他慢悠悠道, “你方才说,昨日还乌星遮顶, 邪风大作, 今日下了这份圣旨,便晴空万里, 艳阳高照,可见太子妃果然修习了妖术。”
“要不然, 怎么太子妃一伏诛,异象就消失了呢?”
“如今,太子妃安好如初,顾大人又有什么说法?”
被点名的臣子霎时白了一张脸。
他方才自觉抓住了青云梯,铆着劲地往上攀,为此不惜夸夸其谈,只希望自己能被圣上与太子记住。
现在看来,他的确被太子记住了,并且记得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只可惜,这份记住,不仅有可能让他丢了乌纱帽,更有可能让他失却性命!
他惊惧不已,冷汗涔涔,支支吾吾半晌,终是坚持不住,扑通一声跪下,磕头如捣蒜:“微臣知罪……微臣知罪……!”
有了这一出,原本还在观望的臣子,全部反应过来——
太子妃藏身于屏风后,是太子殿下的意思!
太子根本没有想要太子妃的性命!
从头到尾,这都是一场戏!一场测试群臣的戏!
登时,先前力挺圣旨的臣子,一个接一个地跪下,惶然不安地请罪。
便是为太子妃进过言的臣子,也面露惊疑之色,显然很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何要这样做。
太子将殿中情形尽收眼底,淡声道:“诸位大人不必惊慌,今日的这场朝会,并非鸿门宴,诸位既能完完整整地来,也能完完整整地走。”
“孤只是同你们开了一个玩笑,没想到有这么多人信了,完全遗忘了太宗之训——凡修道者,不可妄言,定论人之生死,若妄言,便为邪道。”
“乌星遮顶,日食之相,自古有之,光是本朝发生的,就有过数次,诸卿为何还会相信,此乃天灾异象,与人祸有关呢?”
他状似不解地询问。
没有人敢回答。
就连许太师,也噤了声,保持了沉默。
见状,太子道:“诸卿给不出答案,无妨,孤这里有答案。”
“但在此之前,要劳烦诸位大人,听孤讲一个故事。”
“建元五年,后宫的一位妃嫔,诞下了一对双生子——”
双生皇子,预为不祥,兄留宫中,弟去长安。六年之后,道人进言,弟死献国,兄立太子,可解旱灾,安邦定国。圣上允首,接回幼子。蓬莱岛上,兄弟相见,兄代弟亡,弟替兄名,装疯卖傻,饮恨数年。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今时已至,天道昭昭。
太子的故事讲完了。
“诸位大人以为如何?”他淡声询问。
死寂。
群臣之中,无一人敢开口,只在心里翻江倒海,掀起惊涛骇浪。
——太子,竟是奇王!
不对,应该说,太子与奇王,原来是十皇子,而非九皇子!
这是一场维持数年的伪装!
而今,到了揭露一切的时候——
许太师首先下跪,恭敬而郑重地行礼:“微臣,参见太子殿下!”
接着是反应过来的长安府尹,拉着尚在怔愕中的大理寺卿一同跪下,高呼:“参见太子殿下!”
最后是剩余的群臣,惊醒过来,齐齐跪拜叩首:“参见太子殿下!”
声音浩如山海,在含元殿里回荡。
此情此景,哪怕再愚钝不堪的臣子,也能明白过来。
只看高坐于龙椅的圣上,在发生了这么多事后,仍旧一言不发,便可推想出个中究竟——
天变了!
看着群臣在眼前山呼,太子神色不变,波澜不惊。
“诸卿请起。”他平静道,“孤知道,你们一定有很多疑惑,但请诸位大人随孤前往蓬莱岛,届时,便可知晓一切。”
新主之命,群臣自然无有不应。
一行人在禁军的护送之下,浩浩荡荡地前往蓬莱岛,连圣上也没有落下,被宫侍抬着跟随,御前总管在一旁照看。
蓬莱岛居于海池,岛上青山碧水,繁花似锦,常年云雾缭绕,胜似仙境,故曰蓬莱。
到得岸边,群臣惊讶地发现,不见踪影的锦衣卫竟把守在此处,并且为首的乃是太子妃的兄长,南镇抚使。
立时便有臣子在心里嘀咕,先前在含元殿上,太子殿下与大理寺卿的一番争执,莫非也是一场欺骗人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