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红楼之重生黛玉/[红楼]黛玉重生(305)+番外
到底有些养育之恩,何氏看着不忍,却也不想折腾什么“名分”,给儿子平添麻烦;便稍微赐了些银钱出去,又给何致提了个统领的官衔,并常常让给他些露脸的差事,能得功劳也能得实惠。
太后还想,过几年,朝堂再稳些,便帮娘家这个小子求个外放的职。何致确实是个人才,若能到军中历练,或能将何家撑起来。
黛玉觉得,太后所做皆是人之常情,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娘家一辈子尴尬如斯,甚至被耗到家破人亡?
弄月却幽幽叹息儿,所做没错,但错就错在机缘实在太巧。何致当着众人的面解了桃林里头的尴尬,以“贸然惊动女眷,闭门思过三月”的代价,救了蓝丫头一回。蓝丫头又是个没心没肺的,在皇太|祖母面前表现出了些对那英俊侍卫统领的满意来,让皇太|祖母如何不多想——或许是皇祖母有意安排的,让何致讨了蓝宜茜的喜欢;太后娘家与镇国公嫡孙女门第是有差,但差不算远,只要镇国公帮着孙女婿家将该得的爵位请下来,那也算桩过得去的婚。
至于蓝姑娘本想的“招婿”?若摊上太后娘家,那是想都不要想。太后娘家绝不能送长子去做上门女婿,这是皇帝的脸面问题。
如此巧合之下,何氏是真尴尬。在萧氏的眼里,就算何氏跑到儿子跟前给娘家求名分,也比如此“不入流”的手段好得多。
是以何致才会被勒令闭门思过,蓝宜茜则被留在了宫里头。弄月与黛玉都觉得挺可怜,桃子林里头踹了两脚就闹成这样,这俩还未必知道摊上了桩什么样的破事儿呢!
萧氏忽然开口问,带着一丝厉色:“那晚桃林之事,外头可有传出什么风言风语?”
这下连弄月都不敢说话了,悄悄捣了捣黛玉。黛玉按捺住心里的忐忑,还是不得不替小姑子出头,小心翼翼地回着:“桃林里那么多人都看着,根本瞒不住。这两天,确实有些人在偷偷传,说是……一段奇缘。”
其实,外头传的是“天作良缘”,而且这“天”指的是天家。都说皇帝想要抬举外家,可顾忌着没个由头,便向靠着栓婚来暗示朝臣上折子表态,到时候可以顺水推舟把外家的封号定了。
而且,还有些心思弯弯绕绕的,琢磨出其他意思来:镇国公多年明哲保身,皇上未必会怪罪,但心里多少会有些介意。若能将蓝宜茜栓进自己的外家,既是敲打,也是拉拢啊!
作者有话要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踹神仙下凡尘是也!
穆芳楹:踹下来的要是铁拐李,我可不要的!
黛玉:要是韩湘子呢?
#穆芳楹西子捧心状流口水#
黛玉:救命,有变态!!!
何家:皇帝外孙哎~~
云朔:你谁啊,朕认识你?
云朔:外家是个坑,好想往里头填土。
云征:这才刚开始,你多保重。
云朔:咒朕呢?
云征:经验之谈而已。
云朔:……
#小妾的儿子与通房的儿子其实都很悲哀#
第155章 搅乱局势争国本暗意梳理送金梳
黛玉不知该如何评断蓝宜茜与何致这桩“巧合”,萧氏却忽然问了一句:“你可觉得,哀家心思太深,处置太过?”
黛玉一惊,赶忙摇头,可回的话却是在舌头尖上转了三圈才溜出来:“太皇太后向来最为周全,”默默的,添了句哥哥提醒过的真事儿,“而且,这次……传的实在过火了。”
过火到即使第一时间将蓝宜茜与何致隔了宫里宫外,流言蜚语还是沸沸扬扬到让人心惊。而且说什么的都有,就差传唱成牡丹西厢了,若不是蓝姑娘乃是一副男儿胸襟,换个心思重的,没准已经抄着剪子寻死觅活了。
萧氏冷笑一声:“因为这事儿有的说道!”
黛玉不敢回话,这事不仅有的说道,而且……是个漩涡,或者说,是个沼泽。
陷下去,就再难爬出来,无论是蓝姑娘,还是何致,甚至是太后。
沼泽阴险,以“忠诚”为诱饵,却又荆棘密布,令人防不胜防,只要落入,怎么都得被搓一层皮下来,说不定还被刺得血肉模糊。
何家与镇国公蓝家,按照仪制,都该是公侯之家。可仔细瞧着,一个是太后亲族,一个是世代勋贵;一个是乡里来的懵懂村家,一个是正经的军|阀世家。到底是否般配,何致与蓝姑娘究竟是良缘还是孽缘,经此一桩“巧合”,竟都逼成了一个忠心的“忠”字。
有人说,太后或者皇帝逼着镇国公尽忠,逼着他以最宝贝的孙女儿做投名状,显示自己再无二心;也有人说,是镇国公自己想要投诚,以一个孙女抬起太后亲族,讨好皇上。
“明明都没这些弯弯绕绕,偏闹成了两边皆是小肚鸡肠,都用的是见不得人的下作手段!”萧氏冷笑更甚,果然就是看不得君臣一心,看不得君臣相互体谅么!
因此,纵是巧合,也不能忍。萧氏的处置并不算太过——只是,扒去温和的外衣,尽显出人世的薄凉与阴冷而已。
萧氏忍住盛怒,坐回榻上,命宫女递了一个盒子给黛玉,不容拒绝:“镇国公夫人要给你上头,你该先去拜会一番。”
黛玉又是一惊,接过盒子,不由咬了咬唇儿,心里平添一份凄楚。
如今,沸沸扬扬的流言蜚语只给了两个选择:要么,何家正名,与蓝宜茜定下婚约,皇家出手给予体面,堵住悠悠之口;要么,权当什么都没发生,任由何家被推到风口浪尖,然后在讥笑与讽刺中被生生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