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武王孝子,纣王贤孙(114)
姬旦闻言,狠狠地瞪了姬鲜一眼。姬鲜这番话,与“看他不顺眼,就想揍他一顿”有什么差别?有兄如此,真是他倒了八辈子大霉!
武王压根不信姬鲜的话,又将他骂了一顿,然后罚他去王孙的店铺,亲手做出五十台石磨,分与城中与西荒百姓。
姬鲜一听,愣了:“这不好吧?人家小孩儿刚刚做出来的东西,我们就给人传得到处都是?”
姬鲜成天在城中晃荡,不知道有多少狗腿子散布在各处。今天早上他甚至比姬旦更早一步知道石磨的消息。
“你告诉别人,那都是王孙做的,送给百姓使用的。王孙殿下只会高兴,不会有所怪罪的。”武王没好气道。
姬鲜更加愣了:那岂不是他花力气,功劳都给了王孙?
还说王孙诵不是二哥的亲儿子?
姬鲜有一点点怨言。好歹这回他没有挨其他的惩罚,姬鲜没敢多言反对,只得闷闷不乐地出了王府。
今天,雷震子又跑去和哪吒他们一起去了军营。姬鲜当自己得了清闲,没特意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他出了王府,径直带着随身的小臣,去了两天前刚刚卖出去的城西宅子。
姬鲜找到殷诵,没有兜圈子,将武王的命令告诉了殷诵。
姬鲜怕殷诵误会,将二哥的话每一句都带到:“二哥说了,这五十台石磨用你的名义送出去。你要是不乐意,我掏钱与你买。”
殷诵有些惊讶武王的做法。他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是想着门口那台石磨先试用几天,不出问题的话,就把制作流程画出来,供有需要的人学习、制作。”
殷诵向姬鲜问道:“你要不要等几天,等我确定没问题了再来学?”
姬鲜想了想,觉得可以。他向来娇生惯养,打造石磨这种苦差,肯定是能拖一时是一时。
指不定时间久了,他二哥就忘了,他就能当没这回事了。
第063章 我跟你二哥又不熟
姬鲜来的时候,殷诵刚交代完两个伙计,让柳谓去粮店购买大豆和粗盐,又让钱子取出昨天拿去泡发的大豆,用剩下的面粉充分搅拌,拿去避光阴凉的通风处进行自然发酵。
姬鲜过来晃悠了一圈,好事地蹲在石磨边上看毛驴拉磨。他对石磨磨出面粉没兴趣,对蒙着眼睛绕着石磨打转的毛驴看得津津有味,觉得这头毛驴傻不愣登的。
殷诵在院子里表演了一番怎么把粗盐过滤提纯,然后就把活交给了两个伙计。
伙计柳谓忍不住向新东家提议,以后店里就出售这种精盐,一定有很好的销量。
柳谓没有说出口的是,别再把东西白白送出去了,他这个伙计看在眼底都觉得肉疼。
殷诵思索了一下,平民应该是舍不得将粗盐提炼成精盐使用的。而且食盐和小麦、大豆不同,出产量向来不高。
提炼精盐的方法一旦流传出去,垄断盐矿的贵族肯定会将大量的粗盐去粗取精,特供于精贵的贵族阶层,反而让百姓陷入少盐、无盐可买的境地。
殷诵最后决定,不将粗盐提纯的法子流出去。
殷诵点点头,让两个伙计自己出钱做这个生意,赚的钱就当他们的薪水了。
柳谓和钱子不是姬鲜家中的奴隶,而是雇佣的帮工。如今,姬鲜将这两个人丢给殷诵,殷诵肯定要支付他们的薪水。
说起来凑巧,这两个伙计老家竟然就在朝歌南城外的郊野。两家人家是邻里。五年前,柳谓和钱子带着家人,互相扶持着跋山涉水来到西岐。
两家人家却都不擅长种地,开荒还可以,但是种什么死什么。柳谓和钱子只能在城中找活计做。
两个伙计作为地道的商民,有些东西是深埋在基因里的。柳谓和钱子哪能不晓得殷诵提供的法子,让他们比以前赚得更多?
至于偷了方子自己出去单干,两个伙计是决计不敢的。新东家一共五个人,三个是有法术的仙人。他们疯了才做这种事。
殷诵打发两个感恩戴德的伙计各自干活去,然后带着黄天祥在院子的角落丈量土地。黄天祥询问殷诵这是要做什么,殷诵回答想弄个塔楼。
殷诵准备塔楼造好后,在上面安装一个望远镜,天天监视王府。只要姬发老儿会和他母亲见面,他总能找出母亲的下落的。
殷诵没想着逼迫母亲为他做出让步,与他的父亲殷郊重修旧好。殷诵就是想见一见她。
也许,他透过望远镜见过母亲的面容后,就能心满意足,不会去到她的面前,打扰她平静的生活。
没一会儿,丈量出一块地。殷诵带着黄天祥出门,寻找工匠搭建塔楼。
按照殷诵的要求,塔楼不算高,也就比普通二层小楼高出半层。用的是西岐本地的搭建技术,殷诵没有提供当年建造鹿台的设备和材料。
塔楼搭建的这段时间,殷诵指挥两个伙计,将豆腐、豆浆一一做出,又将头一批泡发的大豆拌盐倒水,进一步发酵。
姬鲜压根不想给殷诵白做苦力。那天跑来告知殷诵他奉命要打造50台石磨后,姬鲜再没有登门过,一直都是让仆人跑过来询问一番。
殷诵仔细观察石磨的出面情况。后面三天他将两块磨片解下来,把磨槽重新修整了两回,至此才满意。
殷诵拍拍手,让伙计柳谓跑去姬鲜府上,让他过来干活。
姬鲜磨磨蹭蹭地过来,脸黑如锅底地拿着凿子和榔头,有一下没一下地凿着仆人特意挑选,搬过来的花岗石。
殷诵瞧他这副熊样,摇了摇头。
“你别觉得你是在给我白干活。街上来来往往这么多人,都是看着这些石磨从你手里出来的。不是你说石磨是我造的,别人就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