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武王孝子,纣王贤孙(142)
这块彩玉他自然认得,是他四岁时笨手笨脚地雕琢出来的第二块玉佩。他将这块玉佩送给了二哥。
其他兄弟也都有一块姬旦亲手雕刻的玉佩。据姬旦所知,这些兄弟都很好地珍藏着这些玉佩。就是看他不顺眼的姬鲜,都找了相配的锦盒,好好地装着收藏在姬鲜的宝库里。
武王向姬旦解释:“十七年前,我将它赠与太子殿下。之后,殿下将这块玉交给了王孙诵。”
姬旦“啊”了一声:“既如此,兄长更当将它留在身边才是。”
武王微微摇头,将玉佩强行塞入姬旦手心:“为兄知道,你一直在钻研礼法,想要取代以人牲祭祀神灵先祖的陈规陋习。”
“日后你准备好了,便带着这枚玉佩去见太子殿下与王孙,他们会给你机会实现抱负的。”
武王在四弟的肩膀上轻轻地拍了一下,鼓励他道:“你所行的,将是此世间最伟大的变革。孤对你寄予厚望,你万不可半途而废。”
姬旦握紧玉佩,嘴巴张了张:“兄长欲行之事,不能由旦替代吗?”
武王摆摆手,笑了起来:“想来是不行的。你没听小弟雷震子说么,孤是命定的天下之主。”
姬旦终于听明白了武王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这让他胃部一阵紧缩,难受得想要将晚食吃下的东西全部吐出来。
第070章 不可让西岐独木难支
广成子、赤精子两位道人离开后,殷郊、殷洪立即带着殷诵、黄天祥,向东鲁赶去。
两人这回再不敢大意,唯恐姜子牙还有后招,急急忙忙用上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游魂关东面,东鲁叛军大营。
此时,东伯侯姜文焕正坐在主帅营帐内,为久攻不下游魂关愁眉苦脸。
殷郊、殷洪直接遁入东鲁大营,于众目睽睽之下显出身形。
周围的将士,误以为他们四个是哪路来的刺客,纷纷举起枪戟指向太子殿下四人,将他们重重围在中间。
殷洪一看这阵势,俨然是将他们看做敌人了,不由得觉得好笑。
二王子暗道,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得自家人了。
殷洪不愿在这种事上消耗精力,先声夺人报出了自家身份。当即就有一个小将,转身跑去帅帐禀报。
姜文焕乍然听到两个外甥来到,心中大喜,只道殷郊、殷洪必然是修行有成,特意下山来助自己这个舅舅闯过游魂关,杀向朝歌,寻纣王报仇的!
但是下一刻,姜文焕想到了十四年前,大外甥特意交托给自己抚养,却被侯府弄丢了的男娃儿。
东伯侯脸上顿时臊得慌,一时间又惶恐起来。
姜文焕不禁羞愧地自问:大外甥殷郊这一次回来,必然要问起那个孩儿,我这个舅父应当如何回答?
姜文焕百般滋味在心头,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东伯侯带着愧疚之情,走出了营帐,亲自去迎接两个外甥。
来到前头操场,姜文焕立即认出了重重包围中的两位殿下,却对殷郊、殷洪身后的殷诵和黄天祥十分陌生。
此时殷诵戴着面具,而黄天祥打着光头。姜文焕把他们各瞧了一眼。见他们站在两位殿下身后十分乖巧,姜文焕便当他们是山上侍奉修行的童儿。
太子与二王子抬眼看到舅舅,当即拨开抵在面前的各色兵器,来到姜文焕面前。
两位殿下向东伯侯行了后辈礼。
姜文焕心中有愧,根本不肯受两个外甥这一拜。他连忙伸手将两位殿下扶起,口中称呼“殿下”。
殷洪见到舅舅这般气虚情短的模样,不由得皱起眉头。
殷洪情不自禁地回头去看自家侄子。
殷诵此刻戴在脸上的正是五人初到西岐那一日,哪吒同两位殿下一同买的面具。
这张面具本就是雕得极为丑陋,是一张恶鬼面相。后来哪吒在殷诵的建议下,给面具涂上了一层彩色颜料,竟然把这张面具弄得反更恐怖。活人戴着它,好似鬼王降世。
也就是此时是青天白日,此处又是军营,全是刀口舔血的士兵。否则殷诵戴着这张面具,少说吓死一两个路过的。
殷洪回头来看的时候,殷诵正用左手遮在面具上,只露出上半张恶鬼脸。面具下的眼睛黑幽幽如两眼黑泉,眸光灵动地流转着。
就在刚刚他们即将进入东鲁大营时,殷诵忽然掏出了这张面具,言说他先不与舅姥爷相认。
殷郊和殷洪只当殷诵记恨自己幼年时被掳走、抛入东海这桩事。当年殷诵险些因此葬身大海。在两位殿下看来,殷诵记恨这件事理所应当。
就是他们两个大人一想到这件事上,都是气愤不已,恨不得立刻跑到舅舅面前,质问真相。
因此,舅甥三人走入主帅营帐,分主客两边坐下后,身为殷诵父亲的太子与东伯侯彼此关心了一番,便佯装不知殷诵情况,开口向舅舅询问起儿子的近况:
“说来也是我这个父亲没用,竟是十多年来不得师父准许,下山来看望他。”
“好在有祖母和舅舅照顾,殷郊才能安心在山上修行。”
“不知诵儿现在是在军中立功,或是在舅父家中享乐?”
姜文焕手中正举着酒杯。他本是想和两个学成归来的外甥欢饮一番,不想殷郊这么快就将话题引到了殷诵身上。
姜文焕脸上的喜悦一扫而空。
他放下酒杯,面色沉沉。
良久,姜文焕叹气,将实情告诉了两位殿下。
“舅舅不瞒你们。其实太子将那娃儿送到我这里,不过两年,他就被人掳走,丢进了东海。想来这苦命的孩子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