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武王孝子,纣王贤孙(209)
殷诵最后没有把这番“大逆不道”的话说出来,免得真让得了神通的父亲自卑了。
殷郊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儿子。
趁着营帐内只有他们父子,殷诵磨了磨牙,轻声叮嘱了殷郊一句:“凡事都有两面。日后再有那等狂徒胆敢囚禁父亲,父亲就施展神通。”——吓不死武王姬发!
殷郊立即听出了殷诵口中的“狂徒”是指哪一个。
太子尴尬一笑:“为父的神通不是用来做这种事的。”
殷郊微微歪头,他略微想了想后,改变了口风:“也不是不行吧。”
话虽如此说,太子殿下却不觉得日后再会发生那样的事了。他岂能踩进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
殷诵见殷郊听劝,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他低下头去继续看书。
殷郊知道殷诵一直刻苦努力的目标,是早日学会培育粮种的本事,令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饱肚子,将大商从眼前的低谷拉上来,迎向盛世。这是殷诵的宏愿,亦是无数有志之士的宏愿。
殷郊这边也没事要寻殷诵。他坐在儿子旁边看了一会儿,便起身离开。
纣王三十年三月中,闻太师将金鳌岛十天君请到了岐山脚下。同来的还有金鳌岛的两位女修:菡芝仙与彩云仙子。
十二位仙人样貌寻常,除开身上摄人的气势,与寻常凡人差别不大。
闻太师回来后,一面吩咐门人余庆置办酒宴,一面与三位殿下会面,询问这段时间大军的动向。
在得知太子不仅压制住了军中将领,没有意气用事对西岐发起进攻,而是按部就班地瞅筹措粮草、安定军心后,闻太师欣慰地点了点头。
闻太师又听得太子另辟蹊径,收服了白龙山温良、马善两大猛将及其两千兵员。老太师愈发欣喜和满意,连声称赞了殷郊父子和殷洪。
十天君在旁边听着,只将这些话如风过耳,并不怎样在意。
术业有专攻,这些截教炼气士一心钻研在修仙各种本事上。犹如当初殷郊已然无法适应,也无心去适应凡间的权力斗争。十天君便是有心,也是难听懂军中事务二三分。
到了酒宴上,闻太师有心鼓舞全军气势。老太师与诸位仙人饮用了几杯素酒后,主动开口,引着金鳌岛十位天君向众人讲述十绝阵的厉害。
就听到十天君将他们的得意之作好生一番夸赞。最后,头戴一字青巾道冠的王天君王变说道:“若早两年,十绝阵堪堪炼成,我等不甚熟悉,只能各家道友使唤自己的阵法。”
“如今不同,这十绝阵经过我等细心完善,已能连成一个大阵。”
闻太师闻言,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老太师颔首笑道:“不知十绝大阵方圆几里?”
秦天君秦完应声笑答:“明日,我等在岐城外围十个方位布下十绝阵。十阵勾连成一阵,到时闻道兄便知方圆几里了。”
闻仲哪里听不出秦天君这番话中的含义?闻太师大喜过望,对十天君与十绝阵连声大赞。
作陪在上首的二殿下闻言,往身边兄长看去,正见到太子一脸凝重。
方才听十天君讲解十绝阵的妙处,当真个个都是杀阵,凶恶之性,不同凡响。莫说凡人,便是大罗金仙从中过都得脱下一层皮。
这十绝大阵一旦布置,被围困住的西岐怕不是转瞬成了空城一座,满地尸骸?
殷诵沉默坐在席上,一边饮用清水一边皱紧眉头,在心中细细盘算。
酒宴过后,已近天黑。殷郊三人回到太子殿下的营帐。
二殿下走到客案边坐下,自己摸了盛放清水的水壶自行饮用了一杯。而后,殷洪便是沉默了下来,始终没有言语。
殷郊坐在主位上,紧锁眉头。他抬头看了一眼二王子。太子见殷洪不做声,便将视线转向儿子、
殷郊开口说道:“往日在九仙山上,偶尔从师父与几位师叔口中听到一些对截教的评价,多是讥讽、不屑。如今看来,截教弟子行事确实与阐教大相径庭。”
殷洪放下水杯,讥讽道:“谁说不是呢?”
殷郊没管弟弟,径直问向殷诵:“诵儿怎样想?”
殷诵缓缓开口,仔细斟酌着回道:“我观闻太师的意思,应该不会让十天君立刻开阵。”
“西岐不曾举出反旗,大商若是将它满城屠戮殆尽,这天下立刻就会分崩离析。便是截教倾巢出动扶持大商,也是无用。”
“纵然是闻太师,也绝不敢做下这等三界共愤的惨案。”
“多半会拿十绝大阵做恐吓,威迫武王投降,交出武成王黄飞虎。”殷诵皱着眉头说道。
闻太师似乎对武成王一家的叛逃颇为执念。数年来朝歌兵马征讨西岐,头一个要求从来不是让武王姬发签投降书,而是要西岐交出武成王黄飞虎。
大有西岐交出黄飞虎,就还是大商大大的忠臣的含义!
从朝歌叛逃的大臣,不论文武都有很多,独有武成王有这个待遇。
殷诵思及封神榜上出现的黄家的人口,再一次确认了黄家是有那么一点拉仇恨的特质在身上的。
殷诵对殷郊说道:“父亲可以前往帅帐,向太师阐述屠戮西岐的坏处。”在殷诵看来,这种白捡的好感度,父亲还是可以厚着脸皮去刷一下的。
殷郊听出了儿子话中的含义,他不禁问道:“若是太师并不是这般想呢?”
殷诵认为闻太师不会放任十天君立即发动十绝大阵。只要闻仲不肯,以他的师父——金灵圣母——截教四大弟子的地位,十天君也不敢擅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