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166)+番外

作者: 千山不关 阅读记录

“不在你那儿能在哪儿,今天中午你不是修改错别字吗?”

苏琛:“后来我给承乾了,他说要添一点东西上去。”

杜荷和苏琛齐齐看向李承乾,李承乾叉腰对杜荷道:“我是写了点东西,但我书包放不下,你给装到你书包了啊!”

杜荷挠挠头:“……好像是有这回事儿。”

众人:“……”

苏琛翻了个白眼:“你什么时候能长点心?”

杜构:“……”做为兄长,他有亿点点脸红。

杜荷从书包里找出文章给杜构,然后三人就抱着杜构的文章看去了,不时还会小声讨论,杜构能听见他们说:“这点我们也没想到诶。”

杜构默默叹了一声,打开了李承乾他们的文章,想着尽量多找几个优点,等会几个小孩要是被打击到了,他也知道该怎么宽慰。

然后打眼一看,他就被惊到了。

虽然语言稚嫩,但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不仅分析了雪的影响,还提出好几个利用雪的措施,以及灾祸的解决办法。

且不说这些办法管不管用,但就这个文章本身来说,是个朴素但详实的文章,叫杜构来说,并不比他的差。

可是他们才几岁?

杜构内心有点崩溃,不由想起前几天施药回来,陆德明让他和李承乾几个一起写功课,他不想欺负小孩就拒绝了,还请陆德明别把他的文章给李承乾他们看,当时陆德明那个笑颇有些意味深长,他还以为自己想多了。

现在再回想起来,脸一下就爆红了。先生会不会觉得他太自以为是了啊?

这下杜构算是摆正心态了,讨论的时候非常认真地请教,李承乾文章里有很多是他不知道呢。

杜荷可得意坏了,他第一次比自家大哥知道的多,非常地积极替杜构解惑,李承乾和苏琛也很配合,但凡杜荷能解释的都让他来。

杜构最感兴趣的就是他们的解决办法,棉花他是知道的,杜荷有一件棉花做的棉衣,确实非常轻便暖和,但这个红砖又是什么?

“和青砖一样吗?”

杜荷捂着肚子笑:“大哥你真笨,一个红砖一个青砖,颜色都不一样,怎么可能一样呢?”

“……”杜构脸上发烫,“你闭嘴!”

杜荷:“哼!偏不!”

杜构:“……”他这个大哥当得真是,说话没大郎君一半顶用。

不过杜荷也说不出来什么了,主要是再深的东西不太懂。

李承乾解释道:“青砖和红砖都能用来建房子,烧制的步骤差不多,区别是青砖烧好后浇水冷却,红砖烧好后自然冷却。”

那杜构就不明白了:“既然如此,何必特意烧制红砖呢?”

“不一样吖!百姓用不起青砖,但可以用得起红砖。”

杜荷:“?”

他感觉脑子不是很够,怎么听不懂李承乾的话。

“你想吖,青砖需要浇水冷却,把那么多水运到烧砖的窑上再浇下去多难啊,光这一步成本就要高很多。而且青砖要用封闭窑,红砖不需要,窑就可以建得大一点,一次能烧出更多砖,燃料和时间成本也降低啦!”

李承乾挺着小胸膛道:“最重要的是,红砖烧制非常非常简单,百姓在家自己也能烧,连钱都不用花了。”

杜构大惊:“在家里也能烧?”

李承乾点头:“是哒!”

他眼睛转了转,兴致勃勃道:“要不我们烧砖玩儿吧?”

*

李承乾这边挖泥烧砖,李世民很快得到了消息,对长孙氏抱怨道:“臭小子就喜欢瞎折腾了,我都在找人烧红砖了,他还要烧什么?”

长孙氏笑道:“承乾是要试试百姓家能不能自家烧出来,跟你那个不一样。”

李世民还是不满意:“听说他还要办什么研讨会,今天下午才决定,请柬已经发出去了?”

长孙氏点头。

李世民冷哼:“越来越自作主张,这么大的事,也不知道跟家里商量一声。”

长孙氏不说话了,默默盯着李世民。

李世民:“你就是太惯着他了!”

长孙氏:“……那二郎的意思呢,不让他办研讨会了?”

“……”李世民哼哧哼哧片刻,“那倒也不用,消息都已经放出去了,不能食言。常松明天去香来楼定个包间,要大一点的,免得到时候不够用……算了,还是把整个香来楼包下来吧。”

常松:“……”

李世民重重哼了一声:“以后可得好好管管他!”

长孙氏:“。”

第67章

李承乾提出烧砖,其他三个都不是很感兴趣。

杜构:“咱们知道百姓能烧就行了,没必要亲自动手试吧?”

“当然有必要啦!”李承乾反驳,“只是书上写了能烧,又不一定是真的,我们不试怎么会知道能不能成呢?”

“书上写的不一定是真的吗?”

“当然了,书也是人写的,是人就可能有错。”

杜构还是有些犹豫:“可是我们还要看方志……”

李承乾叹了一声:“杜大哥,你不要死脑筋啊,我们看方志、写文章,最终都是为了让百姓过得好一点,现在研究红砖,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过得好吗?”

杜·死脑筋·构:“……”

想了想,倒也是这个道理,便答应了。

苏琛也答应一起烧砖,杜荷却不乐意:“烧砖又累又不好玩,我才不要玩儿。”

李承乾挠挠头,觉得杜荷这个理由有点奇怪。但他嫌弃累,李承乾也不能勉强:“好叭,那你看文章和方志。”

杜荷连连点头,他宁愿看书也不烧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