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326)+番外

作者: 千山不关 阅读记录

记东西都是一样的简洁清晰,调理分明,还列了表格,生怕有一丝拖泥带水,和时下的风格一点也不一样。

陈淑慧等人面露喜色,显然为此感到自豪。

李世民看完册子,正好裴矩也回来了,顺手把册子给他:“你怎么看?”

裴矩压下激动道:“比现有的犁具好用很多,如果能大范围推广开,百姓将会受益无穷。”

犁具和土豆等粮种不同,粮种传播需要大量种子,而种子需要大量时间培育,这就是土豆出现到现在好几l年了,但还是没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偏远一些的地方很多还没种上土豆。

但犁具就不一样了,图纸公布出去,很快就能随着《长安日报》传到大唐各地。

正好快春耕了,百姓该准备翻地的事,如果用上新犁具,百姓就能多种几l亩地,收成也能高一点,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

当然也不能随便公布,还要考虑许多问题,比如造价、耐用、有没有其他问题等。

李世民对裴矩道:“你安排民部尽快测试一下,早点给朕一个结果,如果可以的话,最起码春耕前一个月,咱们得把消息公布出去。”

裴矩肃容:“是!”

李世民又看向陈淑慧几l个:“你们几l个做得不错,如果曲辕犁确实可用,朕必定重重有赏!”

几l人连忙谢恩。

“你们教了这么多学生,没想到还真能做出好东西。”李世民对李承乾和李承道感慨。

他原本并没有把物化生小学堂放在心上,虽然物化生很有用,但做出成果并不容易,李承乾那里又只是草台班子,他以为那些学生以后能做个教物化生的先生就不错了,没想到今日会有意外之喜。

李承乾得意地抬起下巴:“他们都很聪明,也很有创新精神的!”

这倒也说得过去,如果不是很有创新精神,想来也不会第一批去学物化生。

“那你就好好教。”别浪费了这么多人才。

说到这个,李世民有些好奇:“你那些学生里谁学得最好?他如今在干什么,有研究什么东西吗?”

李承乾指指陈淑慧:“学得最好的就是她呀!”

陈淑慧骄傲地挺起胸膛。

李世民还没说话,裴矩就惊讶出声:“竟然是位女郎?”

第116章

曲辕犁一出现,就成了民部的头等大事,经过半个月的测试和了解,终于确定它确实有用,并且可以大范围推广。

此时距离春耕只有一个月了,李世民当即令人推广,并且在《长安日报》上公布了此事。

短短几天时间,第一批百姓就用上了曲辕犁,且反馈非常不错。

除了重新换犁具需要花钱,曲辕犁几乎没有缺点。且这点花销在收益面前不算什么。这时候地广人稀,百姓只有开不完的荒,没有不够种的地,有了曲辕犁,随便多开几亩荒地,种一年粮食也够犁的成本了,这个账大家还是会算的。

曲辕犁飞快在整个大唐传播,与此同时,发明者也得到了封赏。

那两位男子凭借此功劳,被李世民破格安排进工部做了小官,可以说一步登天。但女郎就不太好安排了。

李世民的意思是,让长孙氏费给她们些体面,帮她们找个不错的婚事。

对这时候的女郎来说,婚事的确是第一要紧事,如果能得一门好亲,也不算辜负了陈淑慧二人。

长孙氏却不赞同:“她们不是一般的女郎,只怕不会喜欢这个赏赐。”

李承乾连连点头附和:“我从没听陈二娘提过婚事的事,她一直都想好好学物化生,还想做很多很多好东西,说不定还能青史留名呢。”

李世民不以为意:“女子迟早都要嫁人的,哪有女郎不在乎婚事的?再说朕的赏赐,岂能由她们挑三拣四!”

长孙氏捶了他一下:“既然是给恩赏,自然要给到人家心坎里才是,否则你倒是图什么?”

李承乾:是的是的,阿娘说的对!

“好吧。”李世民辩不过二人,只能问,“那依你们的意思,该给她们什么赏赐?”

李承乾理所当然道:“当然是赏别人什么就赏她们什么。”

李世民:“……”

“不可能!”李世民斩钉截铁,“她们是女子,怎么能当官?就算我答应了,文武百官也不会答应的。观音婢,你管管承乾!”

长孙氏温和一笑:“妾和承乾是一样的看法。”

李世民:“……”

“二郎先别急,你听我说。”长孙氏柔声道,“妾知道古往今来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但如今大唐百废待兴,正需要她们这样的人才。二郎已经破格令赵、何二人为官,如今再破格取用两位女郎,想来百官也是会理解的。她们二人才华出众,或许能做出不逊于曲辕犁的好东西,到时候受益的便是天下百姓了。”

李世民这回犹豫了一会儿,终究退了一步:“让她们去工部可以,也不能做官,只能为吏。”

“不可!”长孙氏反驳,“她们以女子之身去工部,本来就受人非议,如果地位只是小吏,就更容易受人欺负,如何还能安心做事?”

“是的是的。”李承乾化身点头鸡,一直附和长孙氏的话,“陈二娘和张五娘功劳更大,阿耶不许偏心!”

李世民:“……”

李承乾见他还在犹豫,就使眼色让他去看长孙氏。长孙氏这些日子一直郁郁寡欢,说起此事却显得神采奕奕,她如此上心,难道李世民还忍心驳回吗?

李世民默然片刻,还是一咬牙应承下来:“好吧,那朕就照例封她们为从九品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