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392)+番外

作者: 千山不关 阅读记录

李承乾:“……”

李承乾胡乱应下,扭头去找欧阳询。欧阳询被萧瑀喷得有点怀疑人生,李承乾有点心虚:“先生,您不会怪我吧?”

“不会。先生知道你是好意。”看萧瑀这在意的样子,如果不出了这口气,以后怀恨在心,谁知道会做出什么事啊,还是现在就解决了的好。

他长叹一声:“我以后一定管住自己的嘴……手!”

再也不嘴贱……手贱开玩笑了。

重阳节过去后,李承乾终于收心好好读书,下课就去民部,或者在东宫研究商道。

戴胄不等李承乾去要,就主动把家里与商业有关的藏书拿给了他。这都是戴胄家里祖传和这些年搜集的,其中很多还是孤本。

李承乾还去弘文馆找过。

弘文馆现在也用上了书架和文档管理技巧,书籍文档摆放得整整齐齐,跟外面的图书馆似的,找起书来方便多了。只是弘文馆多是市面上常见的书,大部分李承乾已经看过了,收获并不是很大。

好在李承乾交好之人颇多,诸如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包括萧瑀。

是的,萧瑀也是世家贵族,家里有不少藏书。他的姐姐萧皇后甚至有一批前隋皇室的藏书,倒给李承乾提供很多帮助。

如此到了十月份,商业之事逐渐有了眉目。而有心之人对李承乾和李恪关系恶化的猜测越发深信不疑。这些日子以来,李承乾和李恪都没有单独见过面,在外面也不似从前亲厚。李承乾平时很忙,李恪也有很多事情要做,相处的机会并不多,所以表现并不是很明显。不知道长孙氏被投毒之事的或许没有察觉,但有心之人一定会注意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七十八郎有些担忧:【你就不怕养大了李恪的胃口,他以后真的跟你作对吗?】

【不怕。三弟不是那样的人。】李承乾毫不犹豫。

顿了顿道:【如果哪个弟弟或者妹妹真能把我拉下来,那可能他/她更适合这个皇位,我做个贤王辅助就是了。】

七十八郎:【幼稚!】

李承乾对空气做了个鬼脸:【我本来就是小孩,幼稚怎么了?反正我这么厉害,不管谁当皇帝都不舍得杀我的!】

七十八郎:这倒也是。

李承乾和李世民的厉害不同,李世民锋芒太盛,当不了皇帝基本就是个死。但李承乾进可主攻退可辅助,确实不用那么操心。

当然了,最好还是李承乾当皇帝。

七十八郎:【我们想太多了,以你父亲对你的看重,登基应该是没问题的。】

李承乾得意地咧开嘴:【就是,阿耶肯定不会让人欺负我的!】

这话说出没多久,李承乾就收到李恪传来的消息,果然有人按捺不住,悄悄和他接触了。

李承乾看着纸条上的人名愣了愣,忍不住往太极殿方向看了一眼,默然片刻后给李恪写回信,让他先不要轻举妄动,暂时先敷衍着看看。

李承乾和李恪又演了一段时间的戏,但因为有人悄悄与李恪接触,这戏演起来就多了难度,李恪演起来也费力一些。

就在他快要坚持不住,李承乾也盘算着是不是放弃的时候,好消息传来,他们真正要钓的鱼上钩了。

李承乾看着纸条冷哼一声,第二天就去找了李世民。

第153章

在李承乾和李恪演了一场戏后,找上李恪的不止一波人,除了一些小鱼小虾,需要注意的是两个,一个是长平县公张亮,另一个是太原王氏的王徽。

这两个人,王徽也就罢了,原本也是意料之中。皇室与世家本来就关系复杂,世家希望通过储君争夺而控制朝政很正常,王徽是太原王氏的旁支,用来投资李恪正合适,况且能在长孙氏眼皮子底下安插奸细,事后还能扫清首尾,让李世民抓不住把柄,本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除非底蕴深厚的世家。

但张亮不一样。

张亮是李世民的心腹!

他本来出身贫寒,之前只是农民。隋末投了瓦岗寨,后来随徐世绩也就是现在的李绩投了大唐,经房玄龄引荐进入天策府。

张亮此人其实能力并不出众,天策府人才济济,他根本排不上号。但他有种旁人没有的憨直,看上去是个只知效忠不知变通的硬骨头,显得格外忠诚可靠,故而李世民才对他多了几l分器重。

李世民登基之后对张亮颇为优待,哪怕他并没有什么功劳,也封了长平县公的爵位。若说李世民心中谁最不可能背叛他,张亮必定是其中之一。

现在,这样一个憨直的忠臣,却在李承乾和李恪显露出不和的苗头时第一个凑了上去,动作甚至比太原王氏还快。

李世民冷笑:“他倒是有魄力!”

有了明确的方向,李世民查起来就简单多了,没多久就拿到了证据。确定长孙氏被投毒的确是王徽所为,张亮并没有参与其中,只是看到“机会”,想搏一场富贵。

这对李世民来说,勉强算是一个安慰吧。

之后李世民把张亮叫到御书房,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第二天张亮就上书请求削去爵位。

李世民到底给他留了几l分体面,让他自己上书,而不是下旨惩处。

至于王徽,李世民顾念太原王氏的面子,没有让衙门插手,而是把查到的资料交给王家,让他们自己处置。

如果王氏能给一个合理的交代,李世民也不愿与他们撕破脸皮。

然而王氏给的“交代”,就是打了王徽二十板子,打发到远地方守庄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