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459)+番外

作者: 千山不关 阅读记录

最后使臣是带着粮种和一屁股债喜滋滋离开的大唐,李世民也不怕肉包子打狗,如果属国敢赖账,他就亲自讨回来呗。

到时候整个国家的财产都是他的,应该就够粮种钱了。

国库即将有大笔银钱到账,接连几天,朝堂上都充满了快乐的气息。李世民重赏了那位老臣,也没漏下出主意的李承乾,和同样功劳不小的杜构。

杜构第一次不以太子伴读的身份,只以他自己在朝堂上有了姓名。

杜构自然惊喜,但也只高兴了一会儿,就又埋头读书去了。

过了年,春闱也就近了,如今使臣的事也不用他管,杜构便一心为科举做准备,最近日日读书到深夜。

李承乾本来想要给杜构放假,许他暂时不用管东宫之事,但是杜构不答应,理由也很充分。

一则他是东宫伴读,协助李承乾处理政务是他的责任,杜构不愿意因自己的私事耽误正事。且科举并非只考书本知识,更关注考生的眼界和本事,跟着李承乾处理公务对杜构也是有帮助的。

他都这么说了,李承乾也没有强求,只是让协助并教导他处理公务的东宫属官时不时为杜构分析一些政事,帮助他理解并消化。

陆德明也很上心,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指点杜构学问,还列了很多考试题目给他练手。

李承乾也没逃过。

用陆德明的话说,李承乾虽然不用考科举,但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况且对科举多点了解,对他日后也有帮助。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还突然奇想,提议李承乾也换个名字去考一考,一则感受一下考试的气氛,二则可以验证自己的学问。

李承乾义正言辞:“不妥,我又不做官,去了岂不是白占名额?还是让更需要的人去考吧。”

婉拒了哈!

杜荷疑惑:“你不是说学问比不上我大哥吗,他都不一定能得好名次,你怎么就确定自己一定能考上呢?”

李承乾:“……”

陆德明笑着开口:“不考便不考吧,不过这些题你也要做,做完拿给我批改。”

李承乾怏怏应下:“是,先生。”

又是加作业的一天呢。

晚上,好不容易写完今天的作业,李承乾伸了个懒腰,突然想起一件事。

既然杜构冲刺科举需要做题,那格物学的学生应该也需要吧?

可惜格物学刚设立没多久,科举考试也是第一次,应该没那么多题目可做,想来学生们已经寂寞难耐了。

既然如此,他这个做先生的就不得不挺身而出,替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了!

于是李承乾连夜出了一堆格物学题目,让人送去国子监给学生做,还笑眯眯道:“让他们放心大胆做,不用给我省题,考试前我每天都给他们送。”

被派去送题目的小太监:“……”

即将感受题海威力的学生们:“……”

第187章

临近科考,京城也越发热闹起来。

过了年,各地举子陆续入京。行卷的、游玩的,还时不时举办文会,平康坊传唱的诗歌也是常听常新。

《长安文化报》最近可风光了,作为刷名声利器,收到的优秀稿件车载斗量,选都选不过来。

李承乾和杜构也参加了几场文会,一是和同期文人互相交流学习,一也是凑热闹散散心。

如此专心备考,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考试的日子。

杜构早上起来,简单洗漱一下,穿上昨日准备好的衣裳,准备出门看看其他人起了没有。

一打开门,就见门口的台阶上排排坐了三个人。

杜构吓了一跳:“你们怎么都在这里?”

看看天色,没有起晚啊。

“你们今天都不困吗,起得这么早?”

杜荷叹气:“你今天要考试,我睡不着。”

李承乾叹气:“习惯了每天晚上给学生出题目,昨天突然不用出了,睡得早了一些,早上就醒早了。”

杜构又看向苏琛,他又是为什么呢。

苏琛面无表情:“他们俩睡不着,跑来把我闹醒了,说要来给你加油,三个人要整整齐齐的。”

杜构给了他一个同情的眼神。

杜荷上前给杜构一个熊抱:“大哥,你好好考!”

苏琛给他一个香囊:“里面是我让人求来的文昌符,祝你旗开得胜,进士及第。”

李承乾则叫人端来一碗面条,上面还卧着两个鸡蛋:“快吃,吃了就能得好成绩。”

杜构接过碗,疑惑道:“这说法我没听过,有什么缘故吗?”

“没什么缘故,就是我朋友那里都是这么做的。”李承乾理直气壮,“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什么佛脚都抱抱,总有一个管用的。”

杜构:“……”

又是那位神秘的朋友,不知到底是何方神圣。杜构没有再问,慢条斯理吃了这碗面条,提上早早收拾好的考试包,上了候在宫门口的马车。

李承乾几人送他去考场,路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安慰,杜构本来不紧张,在他们的安慰下都要紧张起来了。

考场外已经等了很多人,车水马龙,李承乾他们的车并没有引起很多注意,直到马车停了下来,杜构跳下马车,回身对李承乾行了一礼。

李承乾道:“我们在附近的酒肆等你,你考完了来找我们。”

杜构点头应下,从下人手里接过东西,就去排队准备入场了。

附近有人注意到这里的动静,这才知道太子竟然亲临了。看他马车的窗帘紧闭,即便方才与杜构说话都没有打开,便知他不想惊动旁人,远远行个礼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