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大宋,官家发现贵妃有系统(251)+番外

作者:爱吃手工麦饺的天阳峰 阅读记录

赵祯注意到了,突然想到一事就道“朕的长生也长大了,再过几年就要给他选师傅出阁读书”

“起码五岁吧,小孩子不能太早学习的”

“哦,为什么不能,朕三岁就开蒙了”

薛冬羽义正言辞的说“会不快乐,小孩子的童年就几年,不趁着这个时候积攒快乐,以后学习、工作、生活有的是不快乐的时候”

她可不是鸡娃的家长,主要没有太强的紧迫感啊,反正无论如何长生的一世富贵是有了的,为什么要着急呢。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天子轻巧的敷衍过去,他是决定要长生四岁就可以开始学三百千的。

这已经很宽松了,作为大宋的继承人,长生天然有了一份责任。

晃着小腿的长生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单纯的开心着。

………………

对于萧英而言,自从踹了辽国以后,自己就一帆风顺,当然路途中也有些坎坷,不过都是小菜一碟。

今天他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他要出海去了。

开海事宜已经落幕,此后出海不再需要官府允许。

当然,这样宽松的条例显然会出现一些混乱,而且普通商户和百姓一时之间也难以决定出海,毕竟出海利润虽大,一不小心却是血本无归。

那位靖远伯提出了一个天才的想法,由朝廷主持一次出海经商,船队规模达到百艘出海,在民间发行股份。

由百姓认购股份,之后船队回来产生的利润根据股份分给百姓,这样一来有时间弄出新的管理条例。

二来呢,百姓也能对出海有更多的了解。

开始只发三十万股,每股二两银子,皇室大手笔的认了三成的股份。

其他朝臣也有认购的,就萧英所知,薛家老爷子发话,大手笔买了一万股,这已经是极点了。

毕竟是要惠及民间的,官员不能全占了。

出海风险极大,即使是大宋官方的船队也有可能出事,所以对朝中大臣来说,这算不上一份好差事。

可是萧英不这么想,在汴京城这一亩三分地他短时间不可能再有上升,所以他觉得有必要再冒险了。

富贵险中求,萧英一向贯彻这句话。

“萧兄在想什么?”一身红袍的王宣轻笑着问道。

“不过在想出海的准备罢了,你是知道的,我素来胆小,海外诸多蛮夷国家,哎,我是有点害怕的,以后还需王兄多多关照”

走在宫道上,萧英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吐出一串话来。

对于一个力求荣华富贵的人来说,搞清楚官场上各种人的背景是基础。

这位王宣,他是早有耳闻,emm落到谷底还能爬起来的狠人。

难得惠国公主没有什么动作,要知道她已经是皇家女眷中,除皇后最有影响力的了,曾经的齐国公主已经隐隐落与她后。

哎,韩相选了他做门生也是有魄力和风骨。

可是萧英就难了,自己是皇后一派的,王宣属于另一派,两派相争,没想到官家不偏不倚,这次出海自己是要和他朝夕相处了。

萧英心想,麻烦!

“萧兄的胆子还小吗?”

王宣修长的眉毛挑起,意味不明的问道,谁不知这位萧大人是什么人物。

作为出使的使臣,毫不犹豫的把国家卖了做自己的垫脚石,这么尴尬的身份都能混的如鱼得水。

不简单!

两人分道扬镳,出了宫门后各自去找自己那方的老大。

萧英是不太担心的,毕竟自己派系里有靖远伯这样的人物,连船队的船听说都是她几年前开始打造的,不然也凑不出这样多的新船。

八月初八,宜出行汴京城外,十几辆马车正在送行。

各方大佬尽皆出现,一个比一个来头大,要走的萧英与王宣夹在中间,听大佬们含沙射影、各有深意的对话。

大宋虽然蒸蒸日上,似乎已经鼎盛,别忘了还有苟延残喘的辽国杵着,内部的改革也没有发展到巅峰。

所以两方都要保持克制,不能有大动作,所以出海已经变成了一方新战场。

萧英和王宣就是棋子!

一旁树林中,薛冬羽抱着长生饶有兴致的看着,手边天子新煮好一杯茶。

第224章 果子

汤姆是一名普通的小贵族,原本家里又屋又有甜,生活乐无边。

没事和邻居打打架,去村庄里寻访一番美女。

不用像平民一样每天只能吃菜叶子糊糊,汤姆十分自豪自己能够吃上柔软的黑面包,只有一点木屑和沙子。

过节的时候还能吃上白面包,筛过三次的面粉做的,连国王的餐桌上都有这道美食!

这样快乐的日子很快就没有了!

他的国王和邻国国王争一片出产蜂蜜的猎场,两方大战,可怜的汤姆封地就在猎场旁边,毫不意外的失去了土地。

流浪贵族不值钱,汤姆带着家人投奔亲戚,每天都被嫌弃吃白饭。

“废物汤姆”为了尊严和糊口,听说东方的海船到来风靡全国,许多商队开始筹备出海,他一时冲动踏上了海船。

“上帝保佑我,能够到达富饶的东方”

汤姆泪眼汪汪的祈求上帝保佑,这一路来一直在死人,要不是东方船队派人来救,死的人肯定会更多。

“汤姆,快过来,要发水果了”

衣衫褴褛的伙伴招呼,指着前面一脸焦急,汤姆极速冲过去。

“神秘的东方人又来了吗”

“是啊,听说今天他们会发一种红色的果子,不是那个黄黄的了”

伙伴说起黄色果子,好像记起那种冲到天灵盖的酸味,眼睛鼻子都皱在一起,咽起口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