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军婚甜如蜜,科研军嫂上大分(19)+番外
上辈子时,老师的父母也是死于车祸,当时车门来不及打开,火焰就将他的父母团团包围。
老师的父母是活活被烧死的。
沈桑榆轻声叹口气,回过神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什么东西忘记了。
她向四处看去,果然看见被自己丢在地上的铝饭盒不知道被哪个路过的人踹了一脚,现在撒了一地。
“在看什么?”闻倾川见沈桑榆四处张望像是在找什么东西,于是走了过来。
“我从和平大饭店带回来的菜全撒了,看来今晚咱们只能吃食堂了。”
沈桑榆听见闻倾川的声音回头看了一眼,语气非常无奈。
闻倾川这才看见远处撒落了一地的菜,心里同样肉疼。
可最终还是咬了咬牙:“下次我休息带你去吃。”
和平大饭店虽然有些贵,但沈桑榆想要的,他都会尽量满足。
沈桑榆可不知道闻倾川心里的想法,虽然心疼,但还是去门卫处借了扫帚去。
最终地是闻倾川扫的。
闻倾川的训练没结束,回去的路上只有沈桑榆,但晚上的时候闻倾川从食堂带了饭菜回来。
沈桑榆打开一看,竟然是和今天她打包回来的菜一模一样。
沈桑榆心情十分不错,说:“闻倾川,过几天我就要去市里上班了。”
闻倾川一顿,稍稍有些意外:“这么快?”
“嗯。”沈桑榆有些高兴,说了自己的工资。
上辈子她作为科研人员,工资没多少,但外快挺多,有时候一个专利就能有很不错的收入。
但这辈子不同,她身上有钱不假,但那都是闻倾川的,她总觉得那些钱在自己身上有些不真实,所以还是自己的钱揣起来踏实些。
闻倾川听到沈桑榆工资这么高,十分惊讶,但紧接着就是佩服。
小时候家里穷,没有读书的条件。
老家那边的父母让他出去找事做,可这个年代本就贫瘠,能找到工作的少之又少。
再加上年代动荡,他十六岁出远门讨了一年饭,最后才当上的兵。
这些年来,他过的艰苦,所以他比谁都知道有文化带来的好处。
就像现在,沈桑榆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翻译书本,不仅钱多还轻松。
闻倾川越想越高兴,蹭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身。
椅子被顶的发出嘎吱的声音,十分刺耳。闻倾川不管,他高兴道:“我去给你煎两个鸡蛋!”
沈桑榆:“……”
看在闻倾川这么高兴的份上,沈桑榆任由他去做了。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
沈桑榆上班前一天,闻倾川特地请了假带沈桑榆去医院拆线,顺便又做了一遍体检。
等医生确定以及肯定没事后,闻倾川这才松了口气。
第二天,沈桑榆坐上了军车,前往翻译社报道。
——
作者有话说:1.灭火器最早发明时间是在1816年。
2.救护车诞生于18世纪末,当时的救护车有黄色和白色,但是具体什么样子,作者查到的资料有些混淆,所以大家就当是白色的伏尔加汽车吧。
第16章 谣言
翻译社九点才上班,沈桑榆怕上班第一天迟到,于是早早就到了。
她来到翻译社的时候还没开门。
直到快九点时,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拿着一串钥匙开了门。
开门后注意到沈桑榆,上下打量了一眼,西装男人才问:“你是新人吧?”
沈桑榆没有像先前那样穿羊绒大衣,大衣穿着虽然好看,但在四九城的冬天却有些扛不住。
今天她穿了一件白色棉袄,下面是一件黑色打底和长裙。
这身衣服在一片灰扑扑的人群中也格外鲜艳,男人想不注意都难。
见沈桑榆点头,男人立马扬起笑容:“你好,我叫毛杰,是翻译社的社长,徐厂长是我叔,是他向我推荐你的。”
沈桑榆没想到老板竟然这么年轻,看样子也不过三十五六的模样。
“但徐厂长说你是他朋友。”
毛杰愣了一下,随后哈哈大笑:“徐叔非要这么说也可以,我俩忘年交。”
毛杰十分健谈,沈桑榆这才知道那天徐卫国之所以不找毛杰翻译,是因为人家在外地赶不回来。
翻译社加上毛杰和她一共才四人,其余两人当时也因为在家翻译稿件没有来办公。
沈桑榆愣了一下:“还可以在家翻译啊?”
毛杰点头:“我的翻译社没有这么严格,毕竟其余两个员工家离得挺远的,一来一回多麻烦?只要规定时间内将翻译稿件交上来就行。”
沈桑榆心中大喜。
她想挣钱,想高考后搞科研。
可如果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哪怕她有把握,但也会很辛苦。
但如果能在家办公岂不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毛杰知道沈桑榆离翻译社也有些远:“我每天都会来上班,你要是选择在家翻译,只需要半个月过来一趟就好了……如果有事也没关系,托人给我带个口信。”
对于徐卫国推荐的人,毛杰十分信任。
尤其是他知道沈桑榆连续两次帮了徐卫国和秦胜桦的大忙后更是如此。
沈桑榆跟随毛杰进入办公室。
翻译社大约六七十平方的样子,四周都是书架,中间则是几张桌子堆积起来的办公桌。
毛杰:“这些都是我父亲去世前留下来的书,你要是想看可以借回去看,只要不弄坏就行了。”
沈桑榆看得出毛杰很宝贝这些书,于是点了点头。
毛杰又从办公桌上拿出来厚厚的两本东西:“这些都是你要翻译的,三个月内就要翻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