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最强女神捕(23)

作者: 莫青雨 阅读记录

“这和枫树林里的案子有关系吗?”既然柳甫来了这里,就肯定是有关系,只是小妹想知道更多的消息。

周大在旁道:“听说金蝶之前和一位陌生女子交好,那女子和铁子之前看到的尸体很像。”

小妹觉得不太靠谱,“白衣女子到处都有,有什么特别的证据吗?”

周大看了看柳甫,见柳甫没有阻止,便道:“那女子曾赠与金蝶一样礼物。”周大从怀中掏出一个小饰品,摊在掌心里给小妹看。

“就是这个。”

宽厚的手掌里静静躺着拇指大小的腰坠,刻成枫叶模样的玉佩,白玉里有着斑驳不齐的碧绿。

小妹皱眉,“这个说明不了问题。”

“但金家觉得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柳甫叹气,“金蝶是今早一早失踪的,又有枫树林白衣女子尸体的传闻,他们便找来了衙门要个说法。”

小妹抿了抿唇,“他们一定还隐瞒了什么。”

周大看她,“为何这么说?”

“我看见金家请了很多道士,应该不是去给金蝶念经求保佑的吧?”

周大和柳甫对视一眼,也觉得有问题。

“来报案的是金家老爷的大儿媳妇陈氏,她说金蝶的贴身婢女一早去唤金蝶起床,却发现屋里收拾得整整齐齐,一个人也没有,下人先没有告诉任何人,独自在府里找了一早上,后来才发现不对劲,禀报了金老爷。”

小妹摸了摸下巴,“陈氏还在衙门?”

“回去了。”柳甫揉了揉额角,“他们一口咬定和枫树林的案子有关,我只得先来看看,之后再回复他们。”

小妹这便把自己发现的告诉了柳甫和周大,周大也上前刨了刨那些树叶,点头道:“小妹分析得不错,尸体应该是被人挪动过了,这里上面的树叶和下面的树叶是一样的。”

顿了顿,他补充道:“下面的树叶是最先掉落的,按时间来说,应该已经干枯变色,可这里上面新掉落的树叶和最下面的树叶都是一个色,而且很新鲜,干枯的也不厉害。”

说着,他去其他地方刨了刨,众人去看,果然最下面的树叶颜色更深而且隐隐呈现出黑色来。

众衙差都佩服地看向小妹,小妹却毫无所觉,只道:“所以这里被人重新布置过,要找线索可能很难了。”

但能确定的是,尸体的传言恐怕不是假的。

柳甫找了块石头坐下来,双手撑在膝盖上想了想。

“周大,你分部分人去枫树林周围的村户家问问那个关于白衣女子的事,看有没有人见到过;小妹你带一部分人去金家,再好好询问一下金蝶的事。”

小妹一愣,随即高兴起来,“爹!你允许我查案了?”

“只是允许你帮忙,大事必须回来问过我再说,不得自己做主。”柳甫没好气道。

“是!”小妹兴奋起来,赶紧带上一部分人朝外去了,走到半途,她又想起什么似的站住了脚步。

“小姐?”

“你们去两个人去长安城附近的道观,问问金家找他们是为了什么事。”

衙差想了想,“如果他们不说呢?”

“想办法套话。”小妹瞪了两人一眼,“问不出到消息别回来见我!”

两个衙差立马蔫了,却也只能应了是,慢吞吞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小妹带着其余人朝金家奔去,这回金罗没拦他们,而是很快地放他们进去了。

小妹还是头一次进金府,就见里面亭台楼阁,样样摆设都透着奢华富贵,花园里别的花没有,大朵大朵的牡丹正开得艳丽,绚烂了整个视野。

前厅里早有人在等着,空气中隐隐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小妹不动声色的嗅了嗅,一边跨进了门槛。

“金老爷。”主位上坐着一个白发苍苍,却不怒自威的男人,一身华贵锦衣,金线刺绣,花白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

“柳姑娘?”金老爷显然不满,皱眉道:“柳大人是敷衍我金家吗?”

“不敢。”小妹镇定道:“爹是特地派我来查访金蝶小姐失踪的事,衙门一定给金家一个交代。”

下手位坐着的一个女人笑起来,她已到中年,但丝毫不减风华。常年上好补品的滋养,让她看起来气色红润,华贵里透着从容。

“金蝶失踪可不是什么小事,柳姑娘最好说到做到,否则我们可不会罢休。”

她说话的语气并不重,也丝毫没有威胁之意,可听在耳里,却让人不敢小觑。

小妹抬起头,对上女人双瞳,笑道:“当然。”

这位就是金老爷长子的正室妻子陈氏,家族也是商人,同样不可小觑。

这些人个个都是滑头狐狸,在商场摸爬滚打,就算是名女子心机也不可与普通家的女子相提并论。小妹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何况柳甫也不能得罪他们,她面上维持着笑眯眯的态度,本就长得讨喜,这番样子也让人计较不起来。

陈氏看了她一会儿才松口,“罢了,柳姑娘来是想问什么?”

终于愿意进入正题,小妹心里也是松口气,她可不想在柳甫那里过了关,却被金家赶出门。

“不知金蝶小姐昨晚有没有什么反常的举动?”

金家没让她坐,她只得站着问。

陈氏招来一个丫头,想必是金蝶的贴身侍女。

那丫头道:“小姐昨晚和平日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小妹打量她,“你是?”

“奴婢蝉儿,八岁就跟在小姐身边了。”丫头说着,眼眶微微发红。

金老爷也道:“金蝶平日甚少出门,偶尔看戏也只是招戏园的人来府里。她性格安静,喜欢看书画画,不喜热闹之处,我实在不明白为何会突然就不见了。”

上一篇: 凤目惑世 下一篇: 几度素光与君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