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劫(八阿哥还魂)(243)+番外
皇帝病重的消息,便是胤禟私下泄露给了胤祯,更在信中暗示皇帝病势只怕不起,他应及早准备,以免远在边陲而鞭长莫及。
皇帝在病中圈禁了皇九子,连素来宠爱的宜妃也拒而不见,更不许任何人为他求情。
胤禩从不怀疑胤禟对自己有二心,他只需稍稍想想,便只知胤禟这是豁出去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阴胤祯呢。如此一来,胤祯是彻底与犯了老爷子的忌讳,没了指望。
只是他心下担忧,胤禟被圈,可还有重见天日的时候?
除了十三,被老爷子圈禁的皇子,又有哪一个是善终的?
胤禩安抚了急的要闯澹宁居的胤俄,整肃了衣冠,独自前往见驾。
皇帝手边放着两份诏书。
传位遗诏。
一份写着皇四子的名字,而另一份,写着皇八子的名字。
到昨日为止,皇帝仍然下不了最后决心,但皇十四子无召返京,却成为打破皇帝心里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是千古一帝,几十年来政绩无人可比,谁知晚景却是如此凄凉。
父不父子不子,一手带大的儿子被自己圈死,而剩下的孩子们更是互相倾轧、陷害,几乎等不及自己归天。
皇帝不甘心,可是那又能怎样呢?他的身子已经不行了,如今更是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着困难了。
是到了他为大清朝、为自己选出下一继任者的时候了。
这个人,必须是一个他能完全放心的人。这个人的施政,必须是自己政绩的延续。
这个人,必须是一个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人!
皇帝说话喘息得厉害,但他的思路确实无比的清晰。
胤禛重农,胤禩重商。
而八旗从商,已然妨碍了大清立国之本。
如今朝廷争议不断,无论满汉,几乎都是一致反对之声。光是推行与夷人通商一事,便以触动了八旗宗主们的神经。
若是他还能多活几年,耐着性子推行新政,也许朝中局势不会大乱。
只是如今,无论是他、还是大清,都没有时间再等了……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大清如今的根本,等他归天之后,大清朝再也经不得任何拨乱。
更何况,胤禩与胤禟交好。如今老九做出如此行径,只怕自己前脚刚归天,老八就敢把老九放出来!
无论老九是投靠、还是借机算计了老十四,都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再次被逼看了一场父子相疑、兄弟相残的戏码。
而对于一直与老九交好的老八,他又如何能说服自己,此事与他无关?
无论真相如何,他都不愿、也不能冒这个险了。
他垂目扫过皇八子的诏书,长久之后,才微微叹了一口气:“毁了。”
隆科多闻言目光微微闪烁,最终是低头躬身取过那纸诏书,退回一旁静立着。
皇帝微微喘了口气,似乎是叹息,似乎是终于下定决心的之后的释然。
当天晚些,皇八子胤禩在澹宁居求见,却被皇帝以服药睡了的名义挡了回去。
胤禩心中一懔,明了只怕在招自己回京之后又出了什么事,让皇帝动摇了,或是干脆改了主意。而这件事,多半就似老九设计十四的事情。
胤禩叹气,这是如今也不知是福是祸。
可惜如今皇帝病危之际,只怕对下面皇子百官的监视比以往更胜,他若是在宫里头碰不着胤禛,那就连一星半点儿的消息也得不到。
胤禩想着,要不要寻个机会与老四通一通气才好?
哎,到了这个时候,才觉得在皇帝身边没有眼线的被动。
胤禛如今也被皇帝免了随侍,呆在自己的园子里静心读书。
因为不用面圣,胤禛白日里便去春晖堂给德妃请安。德妃如今形容憔悴、面色苍白,想来也是好几日无法安歇了,一来是皇帝的病势让她忧心,而更重要的,是皇帝如今对她突如其来的冷淡。
会不会是十四出了什么事?德妃如是想。
不得不说德妃的确偏心,任何风吹草动,她也会不自觉得想着是不是自己的十四如何了。因此在胤禛请安时,不自觉的便流露出了这样的担忧来。
胤禛对于这样的偏帮早已见惯不怪了,何况这次是事端还真同十四有些关系,不过他自然不会同德妃实话实说罢了。
于是胤禛照旧宽了德妃的心,暗示了如今他也被免了差事、命在圆明园读书。十四的事,他会再去打听打听,才退下了。
离开春晖堂,胤禛想起昨日同幕僚们的商议结果来。
皇帝免了他所有的差事,在召了胤禩离京之后,又免了他伴驾。原本幕僚们的怂恿还让他他心中有些惴惴,然而这个时候,传来了胤禟被圈的消息。
胤禛花了极多的时间来揣摩一个皇帝的心思,他认为这是皇帝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在安排后事了。
紧接着,张廷玉被降职、而隆科多被加封的消息传来时,他认为时机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
胤禛觉得,是时候可以联络十三旧部的时候了。
于是,胤禩最终也没能在这个时候,与胤禛见上一面。
他没等到胤禛,却等来了九门副提督,跪在地上口称‘奉九门提督隆大人之命,特来护送八爷入宫’。
胤禩心中一沉,耳边只有一个声音:来了。
果然来了。
只是这一次,没有了那一世的所抱有的种种幻想、那种几乎心腔都快停止跳动的跃跃欲试,那种认为自己下一刻就要君临天下热切期盼。
夜色笼罩了畅春园的山石水色,宫里宫外都亮起了灯盏。胤禩同胤俄一道默默地沿着宫径疾步走着,初夏的夜晚闷热地没有一丝风,处处透露着步步惊心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