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劫(八阿哥还魂)(255)+番外
“十四无旨返京、持械大闹畅春园、私自结党的罪名不小,朝臣们都看着……”皇帝皱着眉头道。
胤禩一笑:“正是朝臣都看在眼里才好。”
名不正,方能言不顺。
胤禩见胤禛目露了然的神色,也知他这是听进去了,剩下的,只是推波助澜便好。
只是另有一事他不得不提:“四哥,十四的事情好办,但也只是其一。这宫里的女人所在意的,除了丈夫儿子,也就是家族兄弟、宗族荣耀罢了。”
胤禛果然眉头皱得更紧,目色已然有些凌厉起来:“你是让我抬举乌雅氏?”
胤禩叹气,胤禛总是在政事上专断而敏感,容不得旁人染指他帝王的权力。幸而乌雅氏一脉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人才,又与他沾不上关系,否则还真不好解释。
胤禛也察觉了胤禩面上一闪即逝的迟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犯了,忙敛了锋芒,仔细想了想胤禩的提案,才道:“我也正有此意,打算近日下旨抬入镶黄旗。”
胤禩道:“皇上登基,抬太后入镶黄旗也算常理,并不算什么。若是皇上能在太后亲近的子侄中择选良才……”
胤禛把乌雅氏一脉从太后的叔父兄弟一直到子侄都过了一遍,还真没选到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人才来,唯一一个能看上眼的五公主额驸舜安颜,还是佟国维的孙子。
还是一个佟佳氏的人。
实在是怨不得别人不抬举哇。
胤禩也陪着皇帝想了一遍,两人目光一碰,都同时叹了一口长长的气。
最后胤禩道:“这事儿交给臣弟来办吧,不过……”胤禩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皇帝,某些肉麻行为还是少做为妙:“四哥在太后面前,还是少些提及些、隆舅舅。”
胤禛一愣,心里大叫:我这不是为了麻痹一下那个隆科多吗?难道还会有多少真心?
眼见皇帝就要恼羞成怒,胤禩连忙转了话题:“四哥倒是可以多让十四弟入宫陪伴太后,不必担心什么。”
皇帝自然仍是担心,胤祯一番诉苦会引得太后忍不住为他出头,闹得人尽皆知。
但胤禩说的也不无道理,不让十四入宫,太后只怕更加不会善罢甘休。
皇帝不言,算是默认了胤禩的话,良久之后又叹道:“今日永和宫宫人太监俱在,只怕后宫之中,皇帝太后母子失和的传闻就要传开了。”
胤禩斜着眼睛看过来:“皇上这是不信臣的手段?”
皇帝的眼神也飘过来:“我是怕八弟心软……”
胤禩嘴角一弯,端起杯子低头喝茶。
正事已经谈完了。
胤禛也端起杯子,心里盘算着再拖一拖,宫门下匙的时间就快到了。
胤禩可不认为今日他还该留在宫里。一个王爷,一连两日宿在宫里像个什么样子?朝臣们若是知晓了,还不定会传得如何神奇。
于是胤禩搁下杯子,起身道:“皇上政务繁忙,臣弟便先告退了。”
“不急不急。”皇帝摆摆手:“再留下陪我一道用个膳,这些日子谁都没吃顿安生饭。”
——想去老九府上快活?休想!
胤禩哪能不知道皇帝的心思,不禁也有些恼了。
老四做事怎么还是这样不管不顾的,喜欢的就拼命捧,不喜欢的就往死里打压。做皇帝的要懂制衡!懂不懂!凡事都要有度,懂不懂!
幸而在这个时候,殿门外苏培盛忽然小声奏道:“皇上,永寿宫来人了。”
皇帝沉下脸来,这么这宫里的人是越发的没规矩了?
苏培盛心里也是叫苦不迭,只是这永寿宫里的事儿他也不敢耽搁,于是只能又报了一遍。
这时候皇帝的第一波怒气已经过了,年家的面子总还是要给的,于是问道:“宣。”
一个小太监低头进来,跪在金砖上报道:“皇上,年主子忽然腹疼不止,怕是……怕是要生了。”
皇帝在嘴角忍不住地抖动。
胤禩的脸也有些抽搐,不过是憋笑憋的。
你自个儿的小妾来拆你的台了,这可怪不得旁人。
年氏胎动,却尚未足月,足见凶险。胤禛黑着脸,佯作焦急的宣了整个太医院去永寿宫守着。
接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廉亲王告退,一步一步退出养心殿。
第125章 盘算
永寿宫里,年氏在描金彩凤秀榻上大汗淋漓、捂着肚子呻吟着。
皇帝在殿外踱步,不断有宫女往来将内室情形报于皇帝知晓。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一名心忧爱妻生子的夫君。
不过他心里盘算的却是,年氏怀胎八月生子,已现难产之兆。皇家素来以皇嗣为重,不过他却不愿年氏有了皇子傍生。
年羹尧在西北张狂的狠,他的妹妹在宫中已是独宠之势,若是再得一个阿哥,还不定会生出什么心思来。
内室里面撕心裂肺的声音传来,胤禛心里一阵腻烦。
爱新觉罗家虽无杀子先例,不过他也不介意开这个头。横竖太医也说了怕是凶险,动起手脚来也容易。
胤禩出了宫只回府换了身衣裳,又陪着孩子们说了会子话,估摸着胤禟已经出宫,便骑马去了九贝子府上。
虽然说是好好聚聚,但毕竟在先帝大丧期间,莫说皇子,便是百官百信也不得饮酒不得作乐。因此三人只能以茶代酒,就着素席聊以慰藉。
三人许久没聚过,更是难得坐下来安安静静说些话。正好胤禩有些事得给二人交代交代。
只是刚饮了一盏茶,宫里便来人说,皇上宣八爷进宫议事。
胤禟知道得多些,当下就有些不满起来,道:“怎么传旨都传到爷府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