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浮生劫(八阿哥还魂)(269)+番外

作者: 焦糖布丁 阅读记录

胤禩犹豫一瞬,终是点了点头。

胤禛道:“何必吞吞吐吐。这些折子先压下来,你明日再入宫帮我捋一遍?”

……

于是很快大臣们都知道了去西宁押粮的是皇上府里出来的奴才,素来与年羹尧有些交情。得了这个差事倒也合情合理。

只是隆科多打听不到那日下了朝之后皇上同张廷玉与廉亲王都说了什么才换了人选,多少有些郁闷。

……

皇帝心怀抱负,手段凌厉,大有杀伐果决之气。他身边又围绕着张廷玉这样老成持重的臣子,与廉亲王这般手段圆融的宗室,兼之怡亲王的体贴合意,朝政渐渐有了固定模式。

皇帝的政令既严且宽,虽然训斥官员时往往不留情面,但总归没将人逼迫到没有活路的地步。

朝臣们自然渐渐察觉到在皇帝的令行禁止间,有人在中间圆和事故,而这个人的名字呼之欲出。

皇帝如今正是锐意进取的年纪,只觉事事成足在胸,仿佛有无穷无尽的精力与想法,只恨每日不能多出二十四个时辰出来办公批折子。

他认为手底班子已然成熟,决意开始着手革除积弊。

于是他第一个推出的,便是摊丁入亩的政策。

接着,很快便下令废除贱籍,将被永乐帝化为‘乐籍’的贱民重新划归民籍。

同时命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禄为主考官,开恩科择天下良才。

只是很快这个局面便被打破。

因为远赴福建的睿郡王捅了个大篓子。

事情的起因却是,山西巡抚诺敏在皇帝清缴税银的时候,在短短三个月中尽然凑齐了近三百五十万两纹银。

这件事情自然被下面的官员作为政绩给报上去了。

皇帝正在为下面官员推诿欠款地方官吏拖拖拉拉的事情头疼着,看见这样的折子自然在第一时间便派发了下去,并在朝会上让太监当着朝臣们宣读。

皇帝在朝堂上听着,更是觉得这样的臣子不从重嘉奖,如何能够表彰其功绩,于是便道:“朕看这个人堪为百官表率,当得起‘天下第一巡抚’的称号!”

张廷玉一惊,心道皇帝怎么又冲动了。这样的折子难道连查实都不用就给表彰了?

胤禩心里已然叫糟了,他连日来都忙得没时间琢磨有的没的。

山西的折子昨日递上来之后他只看了一眼,还打算今日下了朝再同胤禛合计合计,谁知他却在朝会上就这样当众宣读了出来。

诺敏的事儿可是打在皇帝脸上第一个响亮的耳光啊。

可惜胤禛正在兴头上,金口玉言,一句轻飘飘的话儿,已经让所有朝臣都听见了。

第131章 迁怒

皇帝的好心情一直保持到了下朝。

隆科多是个见风使舵的,自然不会在皇帝的兴头上撒土。

张廷玉与胤禩虽感忧心,但都有各自不能出头的理由。诺敏的政绩虽然只有一本折子,但皇帝已经金口玉言封了他‘天下第一巡抚’,那便是假的也就成了真。

不过胤禩觉得,与其日后等田文镜把真相曝露在皇帝面前让他大受打击,自己还是先给他先给他垫垫底儿吧。

于是胤禩在下朝后委婉地质疑了山西拖欠税银多年,为何会在如此短暂的期限内凑齐,这难道本身就不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情?

皇帝虽然沉浸在满腹雄心的喜悦中,但也不是没有理智。他仔细想来也觉得自己有些急功近利了些,于是招来隆科多,让他去调查诺敏的为人。

隆科多早在皇帝大肆宣扬诺敏政绩之时便做好了打算投其所好,于是当皇帝垂询诺敏为人之时便奏道:“诺敏为人廉洁,在官场中口碑甚好,家中八十老母与妻子仍住在二进的祖屋中,每日在园中自行耕作务农。诺敏办差之余,也偶尔会挑水施肥。”

皇帝早年曾做‘富贵闲人’,也做过务农耕种的活计,闻言自然疑窦全消。

他深信,诺敏必定如他自己一般心系天下,廉洁奉公。更何况诺敏很早便为他信赖倚重,不然也不会从江西一路升到山西做了封疆大吏。

在隆科多的一番口才下,本就在兴头上的皇帝当场手书了‘天下第一巡抚’六个大字,让内务府即可送去刻成匾额送往山西。

一切来得实在太快,廉亲王正忙着给皇帝的养心殿更换玻璃窗户,连想折子的时间也没有,事情便已经成了定局。

……

这是福建的消息也渐渐传来,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先是洋人拒绝限制鸦片进口的数额,毕竟在早先签署的通商协定上未加上限,被他们钻了空子。

接着便是福建百姓不满朝廷多日无能,放任烟货横行,于是自发开始攻击洋人的教堂与商行。

皇帝自然不满睿郡王在这件事情上的不作为。在他看来,当初这个通商协议便是一个大大的错误。我天朝上国应当持身立正以桑农为本。

只是看着胤禩连日面色忧愁,才生生忍住没发火迁怒。

只是接下来传来的消息越来越坏。

田文镜被皇帝下放到山西做布赈使,在上任途中微服途经阳泉县时发现兵丁强行收取过桥费。寻了当地路人百姓一问,才知道是官府勒索乡民摊派这种税费来补国库银子的空缺。

可是银子不是都还上了,皇上还特此嘉奖了诺敏?

那个‘天下第一巡抚’的匾额怕是已经在路上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田文镜不敢怠慢,理解写了密折将心中疑窦细细道明连夜呈交皇帝。胤禛不是傻子,立刻警觉事态有异,于是当下一个字批了回去:查!

上一篇: 穿越种田之满堂春 下一篇: 花开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