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劫(八阿哥还魂)(273)+番外
“廉亲王,朕并非不通情理的人。”
皇帝看着胤禩的眼睛,嘴角微微弯起,形成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弧度。
“睿郡王是朕亲封的郡王,却不思报效皇恩,坐视闽南民变,此等大罪等同谋逆。朕早已拟好了折子,廉亲王倒是可以帮朕润润词句,明日一早便可派发下去。”
说罢一本折子便砸在胤禩眼前。
胤禩拾起来一看,便见到上面洋洋洒洒百字千言,只一扫眼过去,便看见一行字写着‘你空长了个人样儿披了张人皮却不干人事儿……’,眼前顿时一黑,一晃之下险些摔倒,只能用手堪堪撑住地面。
皇帝不错眼地看着胤禩嗖然惨白的面孔,心里生出报复一般的快感来。
但这还远远不够,这样的报复还不足以抵消他心底的失望痛苦。
于是他往龙椅上微微靠着,一字一句道:“廉亲王,你也是朕的亲弟、朕的股肱大臣,你既然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老九求情,朕也不得不想想要不要卖你这样面子……”
胤禩的耳朵自轰鸣中缓缓恢复,正好听见皇帝说要‘考虑卖他一个面子’的话,不由疑惑地抬头。
皇帝的目光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但那觉不是令人愉悦的目光。
在胤禩的等待中,皇帝缓缓吐出几个字:“只要八弟甘心侍奉,合了朕的心意,朕自然网开一面。”
烛花砰然爆开,噼啪作响。
御书房里火光摇曳晃动,却撼不动两人在座在跪的二人之间凝滞着的气氛。
胤禩以为自己听错了。
或者他没听错,只是错解了胤禛的意思。
若真是这个意思,哪里是仅仅在侮辱他的人?
胤禩难得的茫然神情、不确定继而自嘲的模样,的确取悦了皇帝。
于是皇帝在这个时候又扔下一句:“八弟还是快些考虑,朕比不得八弟赋闲在家,尚有成堆折子待批。”
说罢意有所指地用朱笔敲了敲御案。
胤禩从怔愣到震惊不可置信,面色从惨白到灰败。
他仔细觑着胤禛的眼神表情,看见了里面隐藏不住的冷意。
他的嘴唇都开始哆嗦着,寂静的御书房里几乎听得见他牙齿打颤的声音。
皇帝显然有些不耐烦了,一拍面前的案桌,嗤笑道:“又不是第一次,装模作样又有何意义?莫非八弟有意效仿朕后宫的妃子般欲迎还拒?”
是啊……
又不是第一次……
胤禩心中血气翻腾,几乎欲狂。
他缓缓地站立起来,足下却似千斤重,挪不动分毫。
他这一生,果然还是一个笑话么?
前一世他输了,赔了弟弟和自己的性命,连累的家人妻子,那时他尚且能安慰自己说是‘成王败寇’罢了。
可是这一世呢,他甘心雌伏,与胤禛纠缠这么些年,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羞辱。
他暂时无法面对这一切,只能徒劳地闭上眼睛。
……
皇帝却仍不放过他,催促道:“八弟果真深谙撩拨之道,不如还是朕抱你过来罢。”说罢已然起身。
“不必劳烦皇上。”闭目发愣的人忽然开口,胤禩睁开双眼,目色中所有情绪都不复再现。
空洞洞的不似一个活人。
皇帝不言,沉默地等着他自行上前。
胤禩从来不觉得御书房如此形同地狱,每一步都听见耳畔厉鬼尖啸。
他到底是作了什么孽……
哦,对了,他做了兄弟背德的丑事,合该死后入阿鼻地狱受苦,累世不得翻身。
可那是死后归所,为何人生在世也要受尽这样的苦处侮辱,求死不得。
虽然慢,胤禩终究走到皇帝跟前。
二人四目而对,血肉横飞。
皇帝喉头微微动了动,最终说道:“你是自行宽衣,还是朕来?”
胤禩嘴角一勾,笑得惨然决绝:“臣弟怎敢劳烦皇上?”
相似的场景,截然不同的心境。
胤禩手指缓缓勾上领角扣子,嘴角几乎嚼破。
他双眼不愿睁开,脑中是往事一幕幕飞逝而过,最终停留在曾经相拥缠绵、耳鬓厮磨的那一帧上。
胤禩不由自嘲一笑,都到如此境地,他却还记着这人的好。
果然是自作孽,不可活么。
也罢。
皇帝自是不知他心中所想,他耐心耗尽,冷嘲道:“八弟如此踌躇,还是朕来罢。”
说罢起身就要伸手。
谁知胤禩忽然睁眼,一挥手,打开了皇帝的手。
胤禛愣住,眯起眼。
胤禩不再是面无表情,他的脸上重新挂回了温雅和煦的笑容,只是那是带着明刀明枪的刺眼风华。
他系回盘扣,一振亲王补服,居高临下直视皇帝毫不畏惧,声调冷冽不输皇帝:“侍奉皇上本是臣子本责,可惜臣弟却做不得。”
胤禛被他眼中从未有过的强势惊得一时忘了两人颠倒的位置。
这样的胤禩让皇帝顾不得自己出气的初衷,于是他‘哦’了一声,微微坐直了些。
胤禩笑得让人不忍目睹:“若臣弟今儿真如了皇上的意,那臣弟自己把自己视作什么了?又把这些年的情分视作什么了?!”
说到这里,胤禩的目光陡然凌厉起来,冷笑道:“雍正,你大可以治臣死罪,要夺爵要抄家都任由发落,只此一事,你却休想再提!”
不知是不是错觉,胤禛在这个人眼里居然读出一股绵长的恨意来。
就像是荒坟堆上长出的野草,那样绵绵不绝,刺进他心里。
第133章 出城
这股恨意从何而来?
胤禛却来不及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