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劫(八阿哥还魂)(279)+番外
胤禩虽然被逼着接了‘迎接年大将军得胜而归’的差事,但他已经把自己的情绪深深藏在那张平静的面孔之后。
皇帝说年羹尧是朕的恩人,廉亲王就会说年大将军更是大清的恩人。
皇帝说要百官相迎,廉亲王附议。
皇帝又说,所以宗室王爷也须到场,除非是病得要死了的,廉亲王也没有意见。
皇帝咬牙,说要出迎十里,以示皇恩浩荡,廉亲王再次点头。
皇帝最后孤注一掷说,不仅要郊迎,最好还要百官跪迎才显得庄重,能让大家觉得我大清绝不亏待功臣。
廉亲王一副为皇上分忧的恭敬神情,回道:“皇上如此看重功臣,臣弟当竭心尽力让年大将军宾至如归如沐天恩。”
皇帝的所有话,廉亲王都附议。
于是胤禛败退三十里,一连好几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好披了衣裳爬起来继续批折子,将满腹的怨气发泄在各个州县的官员身上。
往往等他熬红了双眼到天明时,手捧着朱砂丹药的时候,才能暂时忘记一些事情。
在君臣兄弟二人如此诡异的气氛中,年大将军终于抵京。
在京郊皇帝亲自率领百官相迎,场面盛大隆重到了极致。只是跪迎的百官们没想到年羹尧然傲然骑马越过众人,一直到了皇帝跟前才下马叩拜。
这是赤裸裸的忤逆!是犯上!
简直就是乱臣贼子!
早已身为都察院御史的孙嘉淦更是当即跳起来大怒道:“我要参他!乱臣贼子!”
这句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而到了金殿上,年大将军更是将离谱演绎得淋漓尽致。
皇帝封赏众将领时,见诸位将领身着全副盔甲,在盛夏时节皆是汗流浃背满面油光。深有洁癖的皇帝难以忍受熏天的汗味,便命众人卸甲也好松快松快。
谁知殿下跪着的将领纹丝不动,只将目光看着皇帝下手方向坐着的年羹尧。
年羹尧得意一笑,道:“皇上赎罪,奴才的这些兵军们只知军令,不知皇命。”接着回头对堂下人道:“既然皇上让你们卸甲,便卸甲吧。”
众人这才领命。
皇帝的脸色顿时犹如漆黑的锅底,他另外下手方向的廉亲王则是从头至尾面色平静。
张廷玉也不知该做什么表情好,只得在一旁陪着廉亲王装木雕。
怡亲王也在陪,只是他前面还有廉亲王。皇帝没开口,堂堂总理王大臣也没说话,他看看两个哥哥奇怪的脸色,最终还是忍住了。
虽然有了这样的插曲,封赏仍是顺利举行,年大将军风光一时无人能及。
皇帝在京城赐了府邸给年羹尧,书级堪比亲王。一时登门致贺之人川流不息,因为人人都知道年大将军给皇上保举的有功之臣,都被皇上一个不拉地赏了银子宅子,更在吏部挂了名,真是各个高升、前程似锦。
这些日子隆科多也颇为得意。
皇帝贬斥了廉亲王,怡亲王又是个病秧子时常腿疼气短无法理事。如今他与张廷玉马齐佟国维并列御前四大臣。
张廷玉最得皇帝信任,不过他素来低调很少生事。加上隆科多自诩先帝托诏大臣,俨然将自己视为辅政大臣之首。
这次皇帝更是将年羹尧的一个儿子过继到他的名下,联想到年氏一族如今的荣光,隆科多觉得他的地位只怕比往日的索额图只高不低。
而皇帝却在这个时候再次微服去了廉亲王府上,这次是谈正事。
皇帝心中将年羹尧狠狠地记上一笔,但他心中认为年氏刚刚得胜,实在不好在这个时候找借口来收拾他。于是只能像弟弟吐吐苦水。
胤禩反应仍是淡淡的,只说道:“臣愚钝,不能为皇上分忧。”
心里却道,年二的祸端也是你自己宠出来的,能去怪谁。
胤禛看着端坐饮茶的弟弟,心中长叹,面上装得无所谓道:“我也只说心里烦,想找个人说说罢了。你身子也不好,伤不得神的。年羹尧与隆科多我早晚会除了,你听听也就罢了,不必多放在心上。”
胤禩抬头看了他一眼,才道:“臣弟多谢皇上体恤。”
胤禛又长长得叹了口气,他心里的失望几乎从眼底溢出来。但他终究忍住了,温言对胤禩道:“我得回宫了,你好好歇着。”说完这句,他却没即刻离去,似乎还想说话。
胤禩起身相送,见那人不走,忍不住望过去。
两人目光相撞,胤禩觉得自己心里被猛得震了一震。胤禛的目光实在复杂得厉害,让他不想去读。
于是胤禩别开眼,垂目道:“臣弟恭送皇上。”
胤禛用了整整一息的时间,终于让自己恢复了常态,轻声道:“这里我熟着呢,你不必送。若得有空,来宫里……算了,还是我来寻你吧。”
胤禩抿嘴,最后说道:“臣弟遵旨。”
胤禛抬腿朝门外走去。
胤禩直起身看去,不过数月,这人的脊背竟然有些微微往前弯着。方才那一眼,他依稀仿佛看见胤禛鬓角边有银色发丝隐于发间。
高明进了屋子给主子换茶,正瞧见胤禩出神地站着远眺皇帝离去的方向,顿时欲言又止。
胤禩察觉到身边奴才不同寻常的踌躇之气,回过神来:“遮遮掩掩的,你想说什么?”
高明一脸为难道:“爷,奴才若是说了,主子可别赶奴才出府啊。”
胤禩奇道:“到底什么话儿,这样难开口?”
高明神情猥琐而纠结着:“主子,方才苏公公同奴才说,皇上日日都要招太医正问爷的脉案,还说皇上漏夜批折子每日睡得不过两三个时辰,这么熬着谁的话也听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