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瓷盆成精后,我被送到蛮荒搞基建(539)

作者: 倾卿慕颜 阅读记录

这一波忙碌,估计能让瓷盆空间里的物资消耗一大半,等忙过这月的春种,他们得找时间回现代补充物资才行,不然真就要坐吃山空了。

“夏小姐慢走。”

这个月竣工的除了卫生所,还有技能学校,不过学校那边已经有专业的教师团队了,倒不用她费心什么,再说以她的文化素养,也比不过封建朝代培养出来的文人才子。

顶多就是提供一些技能方面的专业书籍,外加对教学模式提一些参考意见,至于日常的课程,自然有他们教师团队负责。

其次,再过几日,夏柠迫切想要的食品加工厂也要竣工了,有了工厂,之后很多食品就能加工生产了。

她的脑子里早就想好了好几个食品方子,就等着外在设施条件到位后就能开工了。

夏柠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了桑树园,她脚步微顿了一下,接着转身走了进去,这一片桑树园就处在一个小山坡上,面积不大,大约只有十五亩地左右。

桑树适应性很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像沙坡地或半旱水田都可以种植,管理起来简单粗放,生产成本较低,一年栽培,多年受益,全身上下都是宝。

至于为什么会规划一个桑树园,也是因为之前夏柠与宋少钦从外面带回来的难民当中,有一对擅于养蚕的夫妇,在逃难之前,他们夫妻俩就在大户人家的庄子上专门做养蚕的活,所以有一手养蚕的好本事。

恰巧,村里就开建了一个纺织作坊,既然能织布、裁剪衣裳,甚至连刺绣都有了,那为何不直接搞个一体化的作坊呢?

刚好难民当中还有一位之前在染布坊当差的管事,他就知道染布技术,这不人才都凑齐了,干脆基地就自己种一个桑树园,自己纺织原料,然后再加工为布料染上颜色。

如此一来,相当于把‘衣’这方面一条龙全搞定了,完全不用去外面采买半成品了。

既然基地有这些人才,自然要合理的利用起来,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来。

“夏小姐?”

桑树园里的工人看见走进来的身影,激动的连忙上前迎接。

“你们忙你们的,我就顺路进来看看,不用招呼我。”夏柠赶忙摆手制止他们的举动,这桑树园是在上个月中旬开始种植的,这么久了她都还没来看过呢。

正好今日路过这里,她就顺道看看他们种植的怎么样了?

桑树最佳的种植时间是在十二月份至次年春季三月份,这段时间种植的桑树成活率较高,以播种、扦插育苗为主,而他们基地的桑树园就采用的扦插育苗的方式。

至于这育苗的嫩枝,则是从邻镇下边的村子里买来的一批,如果扦插已有半个月的时间了,也不知道这一批枝丫长得如何,是否长出了嫩芽?

第560章 豆薯

夏柠在桑树园逛了一圈,见扦插的桑树枝桠都生长的很好,心里也放心不少,毕竟桑树园也归属她们农业部门分管。

因为养蚕夫妇对种植桑树也很有经验,所以她很放心的把种植一事直接交给他们负责,这段时间也派过巧心过来跟进了一下,协助他们夫妻俩解决一些问题。

如今看来,他们夫妻俩确实有一手种桑养蚕的好本领。

“这桑树园打理的很不错,辛苦你们了,如果遇到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直接找巧心就是,或是来找我也可以。”

吴氏夫妇很是激动,“不辛苦,这都是咱们应该的,我们夫妻俩能有如今的安稳日子,多亏了夏小姐跟二爷的救助,我们会好好打理桑树园的。”

“好,等桑树长成了,也不会亏待了你们,好好干!”夏柠鼓励了一番,就安心的离开了桑树园。

这边有专业人才看管,确实让她省了不少心。

果然专业事就得交给专业人。

说到底他们基地还是太缺乏专业技能人才了,如今村里的人口基数倒是逐渐在增长,可质量还没提起来。

这应该是他们基地接下来长久会面对的一个老大难了。

什么时候他们基地才不这么缺人才啊?

夏柠走着走着又拐弯进了一趟温室大棚,如今已是春暖花开的四月了,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各种时令蔬菜,相比较寒冬时节,现在的温室大棚就没有太突出的价值了。

对此,夏柠却表现的无所谓,本来她又不是靠着温室大棚赚钱,也不是靠着大棚里的蔬菜赖以生存,所以从上个月开始,她就把大棚转成了他们宋家的自留地,种了一些她们比较爱吃的菜。

其中一个大棚里种的是一些即可当水果又可以当蔬菜吃的瓜果。

比如黄瓜、大小番茄、地瓜。

这三种作物不仅好种养,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还是多年生植物,基本不用费什么心思,而黄瓜跟番茄都属于插架挂藤式植物。

至于最后一个地瓜,则属于爬藤缠绕式的藤本植物,但它们的生长周期差不多都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打理起来都很方便。

而这个地瓜,又名凉薯、豆薯,不同的地域称呼不一样,但这地瓜在东楚是没有的。

恰好之前在采购蔬菜瓜果种苗的时候,夏柠直接打包了好几十种,其中就有这个地瓜,正好现在大棚闲置下来了,所以,她就打算尝试种一种这个地瓜。

这玩意颜色虽然没有黄瓜跟番茄那么鲜丽、有颜值,但它可是药食两用的好东西,而且还有好几种吃法,不仅可以当水果生吃,还可以凉拌、也可以炒菜炖汤,亦能磨制成粉,做成中式面点跟粉条。

总之,这地瓜的用途很多,一物多用,非常的经济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