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盆成精后,我被送到蛮荒搞基建(542)
可他安王却因为爱护百姓,不愿波及无辜百姓,所以带兵引诱让戎军远离了百姓的生活区。
想想这样的举动多感人、传出去的名声多好听啊?
之所以会放出他们要攻打外敌的消息,本就是为了收获民心,想要借此让他们起义的队伍能有一个更加光明正大的名头而已。
他们安军可是为了老百姓的安危而战,相比朝廷的不作为,他楚盛锦的所作所为岂不是更有皇家人的责任与担当吗?
这样的事情传出去,谁不称赞一声他安王爱民如子呢?
说不定还能借此在民间收获一波名望,这对他之后想要成就的大业也能提前埋下一个好铺垫。
如果是其他人提出这般要求的话,他或许会直接置之不理,甚至是嗤之以鼻,他堂堂一个安王,想怎么打仗还用得着一个外人来提要求?
这不是妥妥在挑战他生为皇室王爷的威仪吗?
但小宋大人不一样,他心里对他们一家子人多少还是有些忌惮的,担心把他们得罪狠了,或是逼急了,他们会做出一些对自己计划有碍的事情来。
毕竟宋家要是造反起义的话,可比自己更具有优势,在民心上怕是会呈现一面倒向宋家军吧?
再加上他心里一直有所怀疑宋家还留有了底牌,如今没露出来估计也会因为他们一家都无事,所以他们暂且不愿参与到权谋的争斗当中。
别以为流放到南蛮的宋家,就真的沦落成废物了。
他不相信曾经手握重权的宋家没留一点后路,果然他心里的猜想是对的,这不宋家的尾巴就露出来了。
他们一家人才流放多久啊?还是在南蛮这个穷的连地都种不起的地方,如何能拿出这么一批物资跟自己谈判?
而且随手就能如此轻松的送出一批物资,就为了让他的军队不要在苍山县地界内开战,说明这点物资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这就有意思了!
“多谢安王体恤,愿这一战王爷能旗开得胜,得偿所愿!”宋少钦起身拱手表示道。
“哈哈哈~那就借小宋大人的吉言了。”安王顿时畅怀大笑起来,这话他爱听,心里也盼着这场仗能一举拿下戎军,彻底打响他安王的名声。
等送走了安王一行人后,宋少钦收起了脸上的笑意,散漫的端起茶杯饮了一口。
“怎么样了?少钦,安王怎么说?”
见安王一行人离开,宋安邦就忍不住找了过来,这次外出虽然他也是领队,但他的身份始终是一个问题,可不能让人借此发挥、抓住了把柄。
虽然安王的心里可能已经猜到他跟父叔逃到了白云村,但那又如何?只要没有明面上亲眼看到人,那就不算事实。
没有明确证据的事情,他们宋家可不承认。
这也是他们几人为什么尽量不外出的原因,即便出村行动也要尽可能避开熟知他们的人。
宋少钦缓缓道,“他自然乐得高兴,咱们送的可是实打实的粮食,这事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害处,他不可能拒绝。”
这次他跟安王谈判的条件,就是他们宋家无偿给他们提供两千斤的主粮,当然,他不可能傻到直接给他们大米白面,而是两千斤的土豆。
毕竟他们村里年前就开始种过一茬土豆了,推脱到都是村里的存粮头上,他当然也知道安王心里肯定会有所怀疑,但至少明面上他们的借口说得过去,反正安王也不清楚他们村里具体收了多少的土豆。
这已是他们最大的让步与仁慈了,除了土豆,他们不打算再给安王军队提供其他物资,这次之所以这么‘大方’,除了护得一方百姓安宁以外,他们也是真心期望安王能把戎军赶出东楚境地。
相比对东楚王朝的厌恶,他们更痛恶侵入自家国土的戎人!
第563章 心思
至于之后安王会怎么做?那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反正以他对安王的了解,这个人的野心可不小,战胜了戎人后,他必然会搞一波大动作,就是不知道之后的他是否还能保留几分仁君之心?
如今他确实对宋家还保持着几分忌惮,可等他势力壮大以后那就未必了,不过他心里也不惧怕就是了。
等到安王势力壮大之时,难不成他们基地就一成不变了?他们同样也会成长,甚至比安王的队伍更加强大也说不定。
毕竟安王的军队是在不断的消损与整合,而他们基地则是不断的吸收组装,在质量上必然远胜于安王的军队。
到那时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现在谁也说不准。
“那就好,咱们既然无法阻止这场战役,就只能争取尽量减少损害了。”宋安邦松了一口气,安心的坐了下来。
他就怕安王性子犟,不接受别人对他安排的事情指手画脚,毕竟皇家子弟,向来比较自命不凡,说一不二。
虽然他们带出来三百个精英将士,也有弟妹提供的厉害武器,还是有信心能够‘挑拨’戎军,让他们转移战场的方向。
但那样做,他们的队员势必会有伤亡,毕竟没有一场战争能让每个将士都平安无事,就是暗下的阴谋诡计都能死伤无数,更别说明面上的硝烟了。
如果可以,他私心里也不愿意带出来的兄弟们会有伤亡,所以能靠谈判贡献一批土豆换来和平的解决方式,他当然更愿意自己人不出手了。
“那咱们什么时候回去?”
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已经解决,宋安邦就有些归心似箭了。
“明日看看再说,我们必须等他们的队伍退出苍山县地界之外才行,只要安王的队伍一日不转移,戎军就有可能攻入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