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盆成精后,我被送到蛮荒搞基建(61)
再者,单凭文老爷子不畏惧强权,敢当众参奏萧家人的这一举动,就让他心生敬佩,在朝为官者,久而久之就会迷失在权势之中,逐渐忘了最初的本心。
而文老爷子却是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值得他冒险救一救,倘若像文老爷子这样的忠臣,却落得一个家散人亡的境地,那得多寒心,多悲凉!
如今他们两家又是前后脚出了事,还被流放到同一个地方,也算是两家人的缘分了。
“啊?真送了?”
听到小儿子的话,苏连英还有些反应不及,她没想到自家儿子这么轻易就答应了,还以为会犹豫下呢。
宋少钦从包袱里掏出了一个小纸包,这是夏柠今早为他们预备的药丸,担心他们今天在路上万一有个什么感冒症状,就好及时的服用,说是退烧效果特别的好。
第105章 赠药
不过这药丸与他们往日里服用的药丸完全不同,并不是深褐色的丸子状,而是白白的一小块薄片。
对此,他倒不担心这药丸会泄露什么,除了他,谁又认识呢?
有时候越是新奇的事物就越让人觉得神秘,而神秘未知的东西,又往往让人心生忌惮。
如今他们宋文两家处境一样,并不存在什么分派争斗,他相信文家都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怎么做对自家才最有利。
正好他也可以借此机会试试文家人。
“行,我送过去。”
听完小儿子的交代,苏连英握紧了手中的小纸包,随着队伍的前行,她慢慢靠近了走在边上的文家大房媳妇杜明珍。
“文大太太,这是可以退烧的药片,先给俩孩子服用一片,如果还没退热的话,再喂一片。”
“.....”杜明珍瞳孔微震,退烧药?
是她想的那样吗?
“拿着。”
苏连英直接把小纸包塞进了对方的手中,就回到了宋家人的身边。
杜明珍呆愣的看着苏连英离开,似乎还有些没回过神来,但她下意识的握紧了手里的小纸包。
她家女儿有救了!
“明珍?”
文家老大文良无意中瞧见宋家人跟自家媳妇说话,而他家媳妇的神情似乎有些不对劲,他心里很是疑惑,赶忙凑到她身边询问。
“文良,孩子们有救了!”杜明珍高兴的抓住丈夫的手,压抑着自己激动的情绪表示道。
文良皱着眉头,“怎么回事?”
“刚刚宋大太太给我的,说是可以退热的药片。”杜明珍一边注意着四周的动静,一边与丈夫低声私语。
“真的?”文良一脸惊喜,他不由侧头看了看后侧的宋家人,满眼都是感激之色。
他是真的没想到宋家竟会赠药给他们,这无疑比雪中送炭还要来得珍贵!
“在这呢。”杜明珍借着手上挂着的包袱做掩饰,松开手示意了一下小纸包。
文良顿时安心了,低声催促,“那赶紧给孩子们喂药。”
而队伍前面,文老爷子与十四岁的次孙文清轩左右各一边搀扶着文老太太,虽然她人没发热,但因为昨天淋了雨的缘故,身体还是受了凉,不仅咳嗽,身体也没什么力气,只能被人搀扶着走。
十六岁的文清颂正吃力的背着自家七岁的小妹,作为文家长孙,他自小被文老爷子带在身边教导,可谓是全家的希望都寄予在他的身上。
好在他也没让家人失望,在读书方面十分刻苦勤奋,更是在去年考中了秀才,就等着来年的科举搏一个前程,可惜突来的变故,让这个前途光明的读书郎就此失去了科考的机会。
而文家老二文彦则背着自家生病的小儿子,与此同时,他还得分心注意着身边的妻女,母女俩的身体本就娇弱,如今也只能相互搀扶着走。
其实文家人早就察觉到后边的动静,但队伍正在行走中,谁也不敢随意停下来闲聊,他们也不想弄出什么动静引来其他人的注意。
因此,文家众人这才没有随意张望,而是继续前行。
“爹娘,有药了,宋大太太给的。”
杜明珍快速走上前,低声与家人们交代了一声,也好让他们安安心。
“宋家给的?”
闻言,文家众人很是激动,心中更是惊讶不已。
第106章 文家
“没想到宋家还有药!”
文二太太杨芸娘惊诧道。
“嘘!小点声。”文老二文彦赶忙出声叮嘱。
文老太太有气无力的说道,“宋家有药也很正常,听说那位小宋大人从小就药不离身,估计身上备了些吧。”
文锦绣也低声说着自己的猜测,“应该是那个小厮带来的吧,我看他来的时候有背着一个包袱,他不是犯人,押差应该不会为难他。”
“嗯,锦绣说的对,多半是那个小厮带来的药,毕竟宋家人出京的时候还是两手空空的。”文二太太杨氏听着大女儿的话,一脸恍然大悟的模样。
文老大点头附和,“宋家人仁义,连府里的下人也如此忠心。”
“可不是嘛,经此一遭可算是看清了身边的人情冷暖呐~”文老爷子满脸的感慨。
“.....”文家众人短暂的沉默了下,跟宋家一对比,他们文家这次遭受的变故,那真叫人人都避之不及,生怕被牵连一样。
文清颂不愿家人继续沉浸在伤悲之中,赶忙出声提醒,“娘,赶紧喂药吧。”
“对对对。”
杜明珍回过神来,小心翼翼拆开了小纸包,然而看到白白的扁圆药片时,她整个人顿时愣住了。
“咦?这是药吗?”
“怎么了?呃?”文良好奇的低头看了一眼,结果也傻眼了,这是药?怎么如此奇特?他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这样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