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主母日常(439)

作者: 周大白 阅读记录

待得陆令筠带着程慧回来时。

程慧道,“嫂嫂,你名声真好,走出去,一个个的都极认同你。”

陆令筠笑了。

她多年经营名声,名声便是在这时用的。

一个好名声能叫她事半功倍。

如今侯府由她撑家,这名声的重要性就更体现出来了。

当然,除了她个人名声外,便是宁阳侯府这一遭亦是有荣耀和底子在。

老侯爷入享太庙,秦氏得封薛国夫人,这些都是告诉外头人,宁阳侯府没倒。

陆令筠再有一些好名声,那先前那些同侯府结交的人脉网络便是很快能完成交接。

这才是大家认可她的核心关键。

陆令筠这般笑着,迎面却遇见了程麒。

看到他,程慧笑容满满的脸都立马耷拉了下来。

“嫂嫂,我们走,不理他。”程慧拉着陆令筠直接往程麒身边过,半分面子不给他。

程麒此时脸色有些奇怪,他看着她们俩,欲言又止,眼看着陆令筠和程慧从他身边过,他也没张嘴。

就在这时,一道脆响的声音在程麒身后响起。

“程麒哥哥,你还没跟嫂子说呀!”

秦韶景的声音在陆令筠身后响起的一刻,程慧和她同时转头。

两人就见,秦韶景衣着鲜亮,满脸春风的走到程麒身边,“嫂子,好久不见呀。”

“你怎么来了?”陆令筠看着她。

秦韶景上次是被秦氏赶出的侯府,按理,她不该再来的。

秦韶景没答她的话,只推着程麒,“嫂子,程麒哥哥有事跟你商量呢!”

“什么事?”陆令筠看向程麒。

程麒这时把头别过一边,似是根本没法开口模样。

秦韶景看他这副模样,也不恼,她定定看向陆令筠,吐着红唇。

“嫂嫂,程麒哥哥看你辛劳得很,他想以后帮你照管宁阳侯府。”

第394章 撺掇吃陆令筠绝户

“你说什么?”

陆令筠还没开口,程慧便迫不及待怒道。

秦韶景扫了她一眼,笑吟吟道,“慧慧,你哥哥他来照管侯府不好吗?”

“侯府由我嫂子照管,有我哥哥什么事!”

即便是程慧都知道内外有别,他们只是宁阳侯府的族亲,离着直系十万八千里,哪里由得他们管。

秦韶景却是笑得更加开心,她转头看向陆令筠,“嫂嫂,如今我表哥出家,秉安他们年幼,你一介女流如何能撑得起这偌大侯府!程麒哥哥他毕竟身上也流着程家的血,他自然有责任照顾大家,日后,由他帮你管理侯府,绝不叫外人欺负咱们侯府,咱们大家一家亲,多好啊!”

陆令筠听着秦韶景这吃绝户的话,便是想明白了一切。

好她个秦韶景,她那目标压根就不是程麒,而是宁阳侯府呢!

她就说程麒一个没什么家底的穷小子,只立个军功得些封赏怎叫她看上。

合着她图谋的是宁阳侯府的侯位!

宁阳侯府的富贵和底蕴倒是能勉强撑得起她的身份呢!

程慧听着秦韶景这一大长串的话,急得皱眉,却不知从哪里同她争辩,她未言,就听得陆令筠开口。

陆令筠没有看秦韶景,直接看向程麒,“二叔,这是你的想法还是秦韶景的想法?”

陆令筠一针见血的问。

程麒听到她的问话,把头撇到了一边,没有回答。

程慧见状,气得破口开始大骂,“程麒!你叫那女人迷得自己昏头昏脑不算,还被她撺掇来欺负嫂嫂!你忘了嫂嫂曾经是怎么对我们的吗!你我初到侯府,就是嫂嫂热情迎接我们,给我们吃住,大家置办新衣的时候,嫂嫂也记得给我们留料子做衣裳,你走那些年,更是嫂嫂替你照顾我。”

“她有好东西总是记得我们兄妹俩,这么些年都待我们如亲人,你这么做对得起嫂嫂吗!”

程麒听着这些程慧这些质问,越听越羞愧,满脸都写着愧疚和不敢直视。

这个时候,秦韶景开口了,“慧慧,瞧你说的,你哥哥这是在帮嫂嫂啊!宁阳侯府这么大,外头多少人盯着,没个男人来顶事撑门面怎么能行!秉安秉浩如今都那么小,等他们长大那得十年八年,到时候侯府说不定都叫人吃干抹净了!”

“我没瞧见旁人把侯府吃干抹净,我就瞧见你利用我哥哥先来吃干抹净了!”程慧指着她鼻子骂,“我看出来了,你这会要跟刘国公府和离,定是要等我哥哥占了侯府位置,就嫁给他,过来当这侯府的新主子!”

即便是她,如今也能瞧出秦韶景那藏不住的狐狸尾巴。

一点点勾引她哥哥,如今撺掇她哥哥来抢侯府,摆明了是她想来当侯府主母啊!

到时候把她和她嫂嫂都赶走,她在这里那不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这秦韶景揣的是这起子狠毒的心思呢!

被直接揭穿了心思的秦韶景也不恼,她只看着程慧,“程慧,程麒哥哥是你亲哥哥,亲疏内外你应该要分得清楚明白,你哥哥得了势得好处的是你,别在这里犯傻卖蠢。”

“我才不会犯傻卖蠢,我有良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嫂子待我如亲妹,她操持整个侯府辛辛苦苦,程麒,如今嫂嫂最难的时候,你不帮她,还叫这贱女人撺掇要抢她的侯府,你还有良心吗!”

程慧厉声质问着她哥哥。

“够了!”

一直沉默的程麒总算开口了,他抬起头,目光带着心虚,并不敢直视陆令筠道,“嫂嫂。”

“二叔,你说。”

“韶景说的有一点道理,秉安年纪尚小,他承袭只能拿到世子位置,等他成年才能请封爵位,未来变数多,谁知道陛下会不会给他承袭,毕竟,韶景......的父亲直到死才得封国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