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来日正长(84)

作者:阿苏聿 阅读记录

他喜欢严喻,陶琢想,毋庸置疑,也没必要再自我欺骗,他就是喜欢严喻,他比他想象中还要喜欢严喻。那么既然这是一个无法更改的既定事实,不如顺其自然,珍惜当下。

向前一步,他没有勇气,向后退缩,他不舍得放严喻走。

所以不如就这样,就这样狡猾地、乖巧地待在严喻身边。

如果老天有眼,一定会让他如愿以偿。

于是严喻洗完盘子出来时,就看见他的小狗趴在绿沙发上,戳着那瓶玫瑰花,嘴角上扬,心情似乎很好,伸出沙发外的小腿一晃一晃。

“严喻。”他似乎感觉到了严喻的视线,转身跪坐下来,严喻应声走去,陶琢却忽然伸手抱住了严喻,把头埋在他腰上。

严喻一怔,垂眼看着他,低声道:“怎么了?”

陶琢摇头,用头发在人身上蹭,绞尽脑汁给自己大胆的行为编造理由:“马上要走了,我舍不得你。”

那一瞬间严喻仿佛看到小狗试图隐藏,却无法隐藏,本能一般对他翘起的尾巴在摇晃。

严喻便想,好吧,再给他一点时间,给陶琢一点时间。

给陶琢一点时间,鼓起勇气正视自己,也鼓起勇气相信严喻。

便在陶琢看不到的地方微微勾起嘴角,说:“又不是不回来了。”

“开学之后也可以住在这里吗?”陶琢问。

“可以。”

陶琢高兴起来,欢天喜地进了房间。

也许是因为这个忽如其来的拥抱,也许是因为别的,陶琢发现他与严喻之间那条若隐若现的暗河消失了,他们又恢复与从前一般亲密无间……甚至更亲密。

离开南城前的几天陶琢都待在家里,待在严喻身边,哪也不去,临出发当晚才开始恋恋不舍地收行李,第二天一早不情不愿被严喻揪起来,打了车送到机场。

“我买年初三的票吧。”陶琢赖在安检通道门口不动,准备拖到最后一秒再进去,一边看票一边和严喻说。

“太早了。”严喻两手插兜,面无表情道。

“不早吧?一二三四五……五天后才能回到南城呢。”陶琢抗议,手上却乖乖往后翻,“那,初四?初四这班有点晚……”

严喻说:“我年初七才能回来。”

“噢。”陶琢听懂了,“好吧,那我买年初七一大早的票。”

严喻瞥他一眼,勾了勾嘴角。

陶琢就这样坐上飞机,睡得东倒西歪落地上海,坐上林女士专门派来接他的车,晃晃悠悠来到她在浦东的洋房小别墅。

林女士的丈夫也从事金融行业,对陶琢礼貌但疏离,同母异父的小妹妹倒是天真无邪,因为没怎么见过陶琢,一开始有些胆怯,但三个小时后就屈服于哥哥美貌,跟在屁股后面追着闹着让陶琢陪她玩。

林思含特地请了一天假,带陶琢去外滩淮海路陆家嘴之类地标转了一圈,之后就让陶琢自己随意。

陶琢在家有阿姨,出门有司机,得到了高度重视,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但也仅此而已,陶琢想,客人不是一个身份,而是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在客气却疏离的礼貌中被察觉,在友善但防备的眼神中被奠定,在过去几千个日夜里由孤独慢慢滋生,在陶琢内心根深蒂固。

陶琢知道这里不是他的家,他始终无法融入。

他的家在南城,那个家里有他,还有严喻,是一个只属于他们的地方。

除夕夜当晚,陶琢和林女士,以及林女士的家人包括公公婆婆在内吃了顿年夜饭,饭后林女士忙工作,后爸和妹妹在客厅看电视。

陶琢很识趣,不愿打扰,借口要复习,一个人钻进林思含为他准备的那间客卧。

陶琢躺在床上,摸出手机,在群里和一群狐朋狗友扯了会儿淡,退出去点开严喻头像。他和严喻的聊天背景是两人在江边的合照,正好严喻在左他在右,和对话框位置完美融合。

陶琢百无聊赖,发微信骚扰严喻,把自己吃的年夜饭照片发过去,并做出锐评,觉得五星级酒店出品也不过如此,比不上你的番茄炒蛋。

严喻半天没回,不知道在忙什么,陶琢又继续聊骚,发去一堆自己在上海街头拍的照片。

你吃饭了吗?你在哪里啊?你有看春晚吗?你在干什么?

最后陶琢狐疑地问:你不会在学习吧?

严喻终于上线了,陶琢看着“严喻(室友2.0)”变成正在输入中,五分钟后,慢悠悠发来一条:你怎么知道?

陶琢:……

陶琢:[发怒]别学了,学习能当饭吃吗

严喻:能。

陶琢:那你年夜饭吃的是什么,五三套餐

严喻:我从来不做五三。

字里行间嫌弃五三低级,陶琢觉得又幼稚又好笑,想继续拐弯抹角打探严喻的消息,严喻却主动发来一张照片。

陶琢打开一看,是严喻的年夜饭,很简单,标准的鸡肉鱼肉牛肉海鲜,以及广东人必备之发财生菜。

陶琢:你做的?

严喻:买的。

陶琢:噢。你在广东吗?

严喻:不在。

陶琢:那在哪里啊

严喻:你猜。

陶琢:……

陶琢:不猜。

又变成正在输入中,陶琢防备地盯着屏幕,思考严喻要回复什么幺蛾子。

不料严喻只是发来一张照片,大概是从他所在的地方朝窗外拍,外面一片漆黑,没有灯火。

严喻说:想回家。

家指的是哪里,两人都心知肚明。

陶琢心下暗喜,但表面上故作矜持地打字:来不及了,下次早说啊,我们在家里过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