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瑶台之上(128)

作者: 观野 阅读记录

沈霜野没答话。

宣盈盈从他的神色里看出点什么,轻轻抒出一口气,她点点头:“听说你查到了矿山案,又在太子政变中临危护驾,我辛苦半天,到头来给你做了嫁衣裳,好气。”

她神色却没有多少气愤,只是道,“果然不该信了谢神筠的鬼话。”

沈霜野说:“她也不信你。”

“无所谓,”宣盈盈停在风里,此刻她什么都不在意,唯有那风过两鬓时让她像掠水的白鹤,能逐云而上,“各取所需而已。”

“这姑娘太狠了。”宣盈盈在谈到谢神筠时神色郑重了许多,和谢神筠的来往就像是贴着悬崖行走,每时每刻都有被推下去的危险。

她问沈霜野,“你知道她第一次来见我的时候带着什么吗?”

那应该是她们合作的开端。

沈霜野不假思索地回答:“带着龙渊剑。”

谢神筠有种不动声色的锋利,她佩剑时永远都是像下一刻就会拔剑出来割开你的喉咙。

宣盈盈像是对这个答案感到满意,缓缓笑起来。

她对沈霜野摇头:“带着钱。”

宣盈盈补充道,“满满一车黄金。”

沈霜野没有笑。

因为他想到最开始的时候,谢神筠请他吃馄饨,只给了两个铜板。

不过下一瞬他又笑了。

因为如今在定远侯府的谢神筠,身上连两个铜板都没有了。

——

日头晒进定远侯府,林停仙照旧来找张静言喝茶,却见室内空空如也。

张静言来时的包袱行囊也没了,他只带走了这个。

长安道横跨千山,没入远方巍峨城门朱阙。

西出三里有座回望亭,落于千山之上,能看前尘后路。

张静言出长安时想在这座回望亭里留一留,最后再看一眼长安。

但他到时已经有人坐在里面了。

白衣乌发,两杯清茶。千山迎着天光,悉数敛尽在她身上。

张静言坐进去,没碰那茶。

这才是他们第一次正经相见。

“去哪里?”少顷,谢神筠问。

张静言在这一刻想起了被他藏在袖袋里的小银镯,他想摸一摸那还在不在,却克制着没有动。

他没有看谢神筠,像是回避着她的目光。

“回洪州吧。”张静言道,他已然老了,那原本如松如兰的眉眼沉在日光里,像是覆上了一层经年霜,“许多年没回去过了。”

他不是洪州人,但被贬之后又经起复,在洪州修了七年的灵河渠,灵河渠塌之后,洪州就成了他的第二个故乡。

“是该回去看看。”谢神筠顿了顿,说,“你想知道荀樾是怎么死的吗?”

张静言在这一刻骤然转头,看向谢神筠。

谢神筠眉目清冷,在日里也晒不化,她端正坐在对面,还在等张静言的回答。

似乎如果张静言说不想,她就不会再提。

“你……知道?”张静言的声音在这一刻哑下去,“当时传出消息,荀樾染疫而亡,尸体要送去统一焚化,我第二天赶过去时,已经只剩下了灰。”

“不是染疫身亡,”谢神筠道,“他是被人勒死的。”

追寻了十余年的真相忽然就这样被送到眼前,张静言眼前忽地一阵模糊,想在光晕里找出荀樾从前的模样,却发现如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

“你怎么知道?”张静言问。

“他死的时候,我亲眼看见了。”谢神筠冷漠道,“三年前我找到了洪州府一个当时负责抬尸焚毁的兵卒,还有一张证明荀樾并非是染疫身亡而是被勒死的验尸单。”

“那你怎么不——”张静言呼吸顿时急促,又在下一刻生生冷静下来,“是谁?”

谢神筠却没有回答。

张静言从她的沉默里得到了答案。

他其实已经隐隐猜到了。

“俞辛鸿,”张静言在这时提起这个人,“当年我见过这个人,他是河道府的一个小吏,端南水患之后,他迅速擢升去了工部。”

他慢慢说,“是谢道成签的调令。”

谢道成那时任吏部侍郎,但在朝中的声望远没有荀樾高。他与荀樾同去端南赈灾,而荀樾染疫身亡之后更是受万人称颂,隐在荀樾身后的谢道成没有得到名望,但得到了实权。

而张静言当年送入太极宫后无故失踪的奏疏,到底是去了何处,似乎也不言自明。

端南水患之后,朝中王党尽除,皇后掌权琼华阁,百官尽皆俯首。

荀樾之死,其实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

张静言的灾情上表消失,是因为要借此机会除掉王党,而荀樾则是因为张静言找到了他。

他是因为张静言才死的。

谢神筠指尖搁在膝头,她转过脸,看着亭外锦绣成堆:“你走吧,离开长安城,别回来了。”

皇后认出了张静言,却没有杀他,但不代表以后也不会改变主意。

他是死在十三年前的人,不该出现在长安。

张静言慢慢起身,喝尽了那茶。

茶凉透了,是洪州的雨过清明,在舌根下泛起苦涩。

他往亭外走了两步,却在某一刻驻足,洗得发白的布衣在回望亭前晾出郁色。

“我原本不准备问你,”张静言没有回头,背影如山岳倾颓,“但你来见我了。”

沉郁在此刻笼罩下来。

谢神筠垂眸静坐,看见了桌上茶,白瓷里一泓青水,微微漾出波纹。

张静言问得缓慢:“我想问,当年郑镶从端南带回来的那个人,是你吗?”

“是。”谢神筠平静地说。

她仿佛早已预料到张静言有此一问。

上一篇: 几度素光与君共 下一篇: 和嫡姐换亲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