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神话同人)天宫包邮(150)

作者: 輕薄的假象/轻薄的假象 阅读记录

杨戬:“……”

论起打嘴仗杨戬可不是苗知尘的对手,索性不与苗知尘讲了。

苗知尘又逮着杨戬亲来亲去,亲得自己一嘴皂角味儿,这才动手给自己与杨戬搓澡。

洗完澡,杨戬整个人都红扑扑的,把苗知尘萌得心肝乱颤,他用一块布把杨戬裹着,好好地擦干后才给杨戬换上新衣裳。

这身衣裳是太乙真人为哪吒备下的,还配了一个肚兜,当苗知尘给杨戬把肚兜套上时他笑得不能自已,杨戬黑着脸对着苗知尘鼻子踩了一脚,苗知尘就特别贱地握住杨戬的脚踝抠脚心。

苗知尘说:“天啊我亲爱的二郎,你怎么能这么可爱!”

杨戬:“……”

苗知尘和杨戬闹够了才想起要做正事,那便是哪吒对李靖的复仇。

杨戬云淡风轻地说:“你闹了有半个时辰,李靖怕是早就死在哪吒的火尖枪下了。”

苗知尘说:“李靖这人的命大着呢,死不了。”

杨戬说:“死不了也残了。”

说到此处,苗知尘省起一事。

《哪吒闹海》中苗知尘需要送出的快递有四件,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和玲珑宝塔。前三件都是属于哪吒的法宝,已全部送出,最后一件却是送给李靖的。

太白金星叮嘱过,玲珑宝塔得在李靖被哪吒打得半死时再给李靖,想来此时便是时机到了。

苗知尘犹记得玲珑宝塔中的七种残酷至极的刑法,火刑、水刑、剐刑、烹煮、车裂、腰斩以及剥皮。这每一种刑法都能让人生不如死,而哪吒,却是将这七种刑法通通尝了个遍,甚至不止一两次!一想到此节,苗知尘哪里还肯把玲珑宝塔给李靖呢。

苗知尘说:“二郎,你还记得我对你说过我是在各个神话故事中当神器快递员的事吧。”

杨戬说:“嗯。”

苗知尘说:“我这里有一个宝物唤做玲珑宝塔,是要送给李靖的,这玲珑宝塔是专克哪吒之物,若李靖得了这件宝物,那咱家哪吒会受莫大的罪。”

杨戬说:“你不给他便是。”

苗知尘说:“我若不给他,那故事就无法继续,这个世界或许会分崩离析。”

杨戬说:“你把玲珑宝塔给我。”

苗知尘照做。

玲珑宝塔有一尺高,杨戬端在手中就像个太过巨大的玩具,他念了句口诀,玲珑宝塔缩小成与他匹配的高度。

杨戬闭眼,口中喃喃念诵,把仙力注入玲珑宝塔,宝塔如同一盏台灯,发光发热,待杨戬的念诵停止,宝塔复原。

苗知尘问:“你对玲珑宝塔做了什么?”

杨戬说:“做了些改造。”

玲珑宝塔本是将人困在塔内,受尽世间酷刑而死,而在杨戬改造后,这玲珑宝塔就成了使用者会承受宝塔中人的痛苦。

苗知尘理了下思路,说:“也就是说,当李靖用玲珑宝塔困住哪吒时,哪吒所经历的酷刑的痛楚会全部转嫁到李靖身上,而哪吒则安然无恙?”

杨戬说:“对,我要再分别取哪吒和李靖的一滴血,让玲珑宝塔认主。哪吒不仅不会被玲珑宝塔中的酷刑伤害,也不会被困住,他在宝塔中想来就来,想走边走;至于李靖,只要哪吒在宝塔中一时,他就要替哪吒承受一时的刑法,即使这宝塔日后为他人所用,这一条定律也不会改变。”

苗知尘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亲爱的二郎,这主意太棒了!如此一来,哪吒不用杀李靖,也不会背负弑父的罪名,而我也能心安理得地将玲珑宝塔交给李靖,至于李靖自己,他最好终身别对哪吒不利,否则受苦受难的人是他自己!”

有了两全之法,苗知尘心情大好,召来筋斗云就要去陈塘关,他迫不及待地要将玲珑宝塔交给李靖让他自食恶果了。

杨戬将筋斗云推开,说:“知尘,等你把玲珑宝塔给李靖后你在这个故事中的快递任务就完成了吧,那你会去下一个故事吗?我又会忘记你的对吗?”

杨戬这么说着时眼底满是失落,苗知尘心都化了,他说:“太白金星答应过我们会为你恢复记忆,并且再不会将其抹去。”

杨戬说:“我不信他。”

苗知尘说:“他应当不会骗我们,这对他又没好处。”他顿了顿,说,“不过在《哪吒闹海》后紧接着就会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故事,我不用再去别的时间段,所以我们不会分别的。”

杨戬问:“什么意思?”

苗知尘正要解释,太乙真人飞来了。

太乙真人面色沉如锅底,一来就问哪吒的去处,苗知尘便说哪吒在陈塘关。

太乙真人说:“哪吒不能杀李靖。”

杨戬问:“出什么事了?”

太乙真人说:“一场大战即将展开,我们需要李靖的力量,他不能死。”

苗知尘和杨戬对视,点了点头,这就是他所谓的下一个故事。

封神之战,即将拉开帷幕。

第79章 哪吒闹海

太乙真人所说的这件大事,牵动了天宫的各方势力。

以元始天尊为首的阐教,通天教主为首的截教,太上老君为首的人教,女娲为首的妖族,接引道人和淮提道人所创的西方教,以及玉帝率领的天庭众仙全都牵涉在内。

事情的起因是纣王在一女娲庙中用淫诗亵渎了女娲,女娲震怒,派出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面琵琶精和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霍乱朝纲,要终结商纣的气数。与此同时,仙道遭红尘之厄,玉皇大帝又要十二仙首俯首称臣,为天界所用,仙道向来心高气傲,与天宫不是一路人,自是不肯。玉皇大帝将此事状告给鸿钧老祖,鸿钧便设下封神榜,让阐、截、人三教共同签押,编制三百六十五位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