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弟(113)
就在大家以为太祖不喜孔圣人时,发现太祖没有加封孔家,但是对孔圣人加封了。
这一举动让大家猜测,太祖是不是不喜孔家人,可是又对孔圣人没有偏见?
为什么呢?
孔家是圣人的后代,历朝历代都是吉祥物,是皇帝做给天下读书人看的表率。
可太祖偏不加封孔家人,甚至还彻查孔氏一族。曾经占了鲁地大半土地的孔氏被抄家,抢来的土地还给了受害者。
这下子,不仅孔氏一族抢来的土地没有了,原本的土地也被没收,用来当了罚金。
这是孔氏一族万万没有料到的发展,本以为大秦建立,只要孔家摆足姿态,新朝就会和历朝历代一样加封孔家。
可谁也没想到大秦皇帝不吃这一套啊!是,太祖是加封了,可他直接加封给了孔圣人,而不是给孔家。
虽然孔圣人是他们祖先,但是作为后人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加封老祖宗对他们没有好处啊!
被太祖搞了一波后,孔家就落没了。可是在天下读书人心中,孔家还是圣地。经过百年的发展,现在好像又开始死灰复燃了。
虽然他们不敢再朝百姓的土地下手,但是孔家人想要捞钱方法有的是。
死掉的这个男子,就是因为不肯交出自己的家产,才会被他们弄死。
只是对方在死前拼命从楼上跳下来,让他们无声无息弄死人的行径暴露了。
本想随便找个人陷害,洗脱自己身上的罪名。没想到他们在陷害人之前,忘记打听身份。
再加上秦宸虽然长得比同龄人高,可不管他的身形还是脸和嗓音,都还处在少年时期。
以常理来说死者是壮汉,根本不可能被一个孩子打死。所以府尹一来,直接无视了秦宸,问周围人凶手是谁。
府尹都没有把凶手往他身上联想,哪怕他就在死前的旁边,身上还有血迹也是一样。
这又是孔家人所料不及的,府尹的态度让他们疑惑。哪怕茶楼东西最后还是往秦宸身上推,却没有让府尹相信他的话,甚至还怀疑上了他。
最让他生气的是,即使自己抬出了孔家,府尹也不买账。那个小子甚至说出了孔家人最不想让人知道,最为羞耻的真相。
“原来是孔家人啊?怪不得这么嚣张。”
府尹已经猜出真相了,死者是孔家人弄死的,却往路过的人身上推。可惜路人太小,根本不具备打死壮汉的条件。
他要是个糊涂官,可能就顺势而为,把少年抓起来给孔家卖个好了。
可惜他不是,京城府尹,那可是三品官。而且必须是皇帝的心腹,还要有不怕权贵的决心。
因此对方的打的主意一开始就错了,府尹并不会因为他是孔家人就对他特殊照顾。
整个大秦的官员谁不知道,大秦从太祖起就对孔家不喜。
他是傻了才会看对方是孔家人的面子上放过他们。
“你……”
茶楼东家指着府尹,他没有想到自己把孔家都搬出来了,对方也不给他们面子。
这让在鲁地嚣张惯了的孔家子十分受不了,出了鲁地他才知道孔家原来在其他地方这么不受待见。
而这一切的原因,是太祖把孔氏一族的老底揭了,他们做的那些黑心事恶心事,一件也没隐瞒全曝光了。
搜刮民脂民膏,抢人杀人的事不计其数。严重的还卖国,孔家简直就是人人唾骂的对象。
孔家一开始不承认,不过没关系,太祖有的是证据。光是鲁地大半的土地都在孔氏一族的名下就是最好的证据了,为了这些土地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家破人亡。
因此当这些被隐藏的真相被揭露出来后,鲁地的百姓直接冲进孔氏一族的家里打砸,甚至有不少孔家人被愤怒的百姓给打死了。
太祖没有处罚他们,或者说只是批评了他们一顿。虽然杀人是犯法的,但是他能理解百姓们的愤怒。
有多少鲁地的百姓因为孔家而死,这些人中有他们的亲人朋友,只要有点血性的都忍不住。
何况有太祖替他们做主,鲁地百姓才敢为家人朋友报仇。
虽说近些年孔家在读书人的支持下,家族在慢慢恢复。可是相比几十年前孔氏一族的待遇和势力就差多了,现在也就是个普通富裕一点的人家。
毕竟没有朝廷的优待,他们想借着身份仗势欺人,搜刮民脂民膏的难度就高多了。
现在鲁地的百姓对孔氏一族格外讨厌,就算读书也不去孔家人办的学堂。
反正鲁地读书人多,他们宁可多走几步多交点钱,也不去孔家。
几十年过去了,鲁地的百姓没有忘记当年的仇,因此孔家在鲁地的日子真算不上好。
不是没有族人提过搬走,可孔氏的祖地就在鲁地,孔家要是搬走谁还拿他们当圣人的后代尊敬?
所以为了保持圣人后代的身份,他们只能留在鲁地,继续受百姓们的白眼。
这茶楼的东家这一次来京城,也是想借着茶楼打听消息,顺便跟京城的权贵结交一番。
哪怕孔氏一族现在大不如前,也有人还是愿意给几分面子的。
可惜他才进京三天,瞧中了壮汉的家业,想用手段谋夺,可壮汉不傻并没有上当。
于是对方就想出了杀死壮汉,再谋夺家业的主意。
至于壮汉死亡,他的家人会不会告官,孔家人可不担心。还以为是百年前,当官的只要听到他是孔家人,就会替他做好一切。
他这个想法放在几十年前不能说是错的,因为那时确实有许多人抱孔家人的臭脚,哪怕不知道不对,也愿意替他们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