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弟(157)
所以在今天之前,大将军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学的是战龙枪法,当他知道后真的很惊讶。
特别对十一皇子,就算他没和殿下交过手,也看得出来他使的枪法比白宣要高深很多。
怪不得阿宣每次回来谈起殿下时,都一脸崇拜的样子,原来殿下真的很厉害啊!
大将军自学的枪法,有许多毛病,今天也都改正过来了。
原来有不少地方练起来总觉得不太通顺,今天也都变通顺了。
这和白宣一样,父子俩遇上的情况都差不多。只是相比大将军,白宣又好上不少。
原来秦宸只传授了白宣枪法,却没完整演示过,在枪法连贯方面就差了许多。
而大将军却是有些招式不太懂,练起来总觉得不顺。而他又没有人可以询问,只能在私下自己琢磨。
相比大将军在军事上的天赋,练武上面就差了许多。
而今天,秦宸把这个短板给大将军补上了。
以后在战场上杀敌时,只会更加勇猛。
当然现在能让大将军亲自上战场的战事已经很少了,他一般都是在后方调兵遣将,把控整个战局。
就是偶尔心痒难耐时,会下场杀几个人。
大多数他还是在后方,不会让自己涉险。因为大将军明白自己的职责,战场杀敌已经不是他的主要职责了。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大秦胜利,而不是跑到战场有将士们抢人头。
正因为大将军在带兵打仗时足够谨慎,因此大将军每一场战争下来,大秦军队损失的将士都是最少的。
哪怕是心脏的文官在这上面,对大将军都找不出可以指责的地方。
别看他们天天在朝堂上找大将军的麻烦,在带兵打仗这一场,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只是佩服归佩服,这权还是要夺的。
因此大将军一边打仗,还要一边防备来自文臣们的算计。
好在皇帝对大将军深信不疑,替他挡去了大部分的算计。
“满足了?”
皇帝看着满头大汗下来的大将军,亲手递了杯茶给他。
“多谢陛下。”
大将军双手接过茶,谢过后才喝。
大将军和皇帝相识多年,私下也没那么多规矩。
“哼哼,要是知道你喜欢,早就拉你来练武场和小宸学了。”
皇帝再傻也知道,自己只给了大将军一本枪谱有多不靠谱。
相比他儿子白宣有幼弟的教导,自学成才的大将军就可怜多了。
因为这枪谱不能给外人看,大将军就只能自己琢磨,也是难为他了。
“臣谢过陛下,要不是陛下臣也无法学得战龙枪法。”
大将军好歹也是和皇帝认识了多年的人,知道皇帝心里有愧疚,赶紧安慰道。
“臣的内功心法和枪法,全是陛下所赐,相比其他只能学习军中简易功法的将士们,臣已经很幸运了。”
在没认识皇帝前,他学的也就军中那一套,粗浅到不行。
要不是皇帝,他根本没有机会学到高深的内功和枪法,大将军还有什么遗憾呢?
他儿子有的,他也有啊。只是皇帝不像小殿下在武之一道上的天赋,可皇帝也替他挡下了来自朝堂的算计。
所以大将军并不觉得自己比儿子的待遇差,相反他觉得自己现在这样的生活,已经是许多人求而不得的。
大将军在一方面,又表现出了与其他文臣武将不同的地方。
那就是大将军很容易满足,他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已经非常好了,不会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正因为他容易满足,对皇帝也足够忠心,才没人也跑去抱大将军的腿。其他人不是不想拉拢大将军,而是知道拉拢不了。
这样的臣子,是所有皇帝最喜欢的臣子。
秦宸遇刺时,对方也是趁白宣离开后才动手,就是不想得罪大将军。如果他们的计划成功,以后还能用得上大将军,这样好用又忠心的臣子,上位者谁不想要呢?
可白宣要是死在刺杀里就不一样了,不管以后谁上位,大将军都不会为他们所用。
这怎么能行呢?大秦的边境还要依靠大将军震慑呢!
所以直到白宣离开他们才动手,就是为了以后能继续任用大将军。
看到这里就有人问了,在刺杀之前,秦宸也有好多次没有带白宣出宫,为什么他们不动手呢?
关于这个老十就有话说了,你们以为训练杀手很容易吗?在那之前这些杀手都没能合格,根本无法执行刺杀任务。
而且他东拼西凑才有了这么些人,还全都死在刺杀中了。
皇帝登基后,对他们防心甚重,就这些人还是他暗地里想尽办法弄出来的。
现在全折在刺杀里了,不仅银子没了,人也没了。
要知道光是训练这么多杀人,他每年都要花费好几万银子,家底都快搬空,家中的妻儿都要吃糠喝稀了。
现在又被降了爵,俸禄也比以前少了。
幸好皇帝没有停掉他们秦氏一族的分红,一年也有个二三万,好歹能把王府的开销支撑下来。
当天他们被扔出皇宫后,回到家面对的就是来自王妃和儿女们的谴责。
好好的亲王妃,亲王世子,亲王郡主,这下子都降等了。
王妃和世子还好,在称呼上变化不大,就是俸禄少了,地位低了。
老十的郡主最惨,变成了县主不说,出去还要被人指指点点。
她原来是个高傲的性子,没少仗身份欺负人。现在好了,成了大家耻笑的对象,最后哭着回家。
因为老十犯错被罚,最近都不敢惹事,女儿哭了就哭了,也不敢去替她找回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