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太弟(160)

作者:蜀江春水 阅读记录

太祖这一决定,一开始没有人理解,觉得他这个决定除了浪费,没有任何好处。

结果事实证明,大秦的军队每一次在大战时,总能在十天之内做好准备,以最快的速度赶往边关。

兵贵神速的结果就是大秦压着周围的敌人打,除了草原部落的人,周边的国家根本生不出任何反叛的心思。

全都被揍怕了。

战争物资,是大秦贪官唯一不敢贪的。每个月皇帝都会派人检查,但凡有一点不妥,守库人和准备物资的官员,都要受到处罚。

而这个处罚是按叛国罪论的,不仅亲族永远不能参加科举,自己三族也会被夷,连刚出生的孩子都不会放过。

在大秦,叛国罪最严重,其次便是谋反和刺杀皇帝。

因此,只要那些官员和守库人没傻,都不敢打战争物资的主意。

大秦几代帝王,就连最平庸的先帝,在这方面都格外警醒,一五一十地执行着太祖的旨意。

毕竟每次来检查的都是皇帝的亲信,里面可能有暗卫,锦衣使,查出来就等着被灭门吧!

别的还有可能留一条命,只有这个没命可留不说,还要赔上全家的性命。

大将军只带了一部分人从京城出发,百姓在街道两边默默送行,大部队则是在城外等候。

出征送行是在皇宫外的广场外举办的,等到大将军班师回朝时,皇帝会带着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那是属于英雄的待遇,其他人可没这种待遇。

你回来就回来呗,难不成还要皇帝亲自迎接?

好不容易押着守城将军回来的钦差,看着冷冷清清的城门,一脸悲愤地骑在马上,继续带着犯人往刑部而去。

回来前听到皇帝亲自送大将军,心里不知道有多羡慕,结果轮到他连个迎接的人都没有。

这也太偏心了吧?

虽然在心里吐槽皇帝偏心,该做的事钦差一样没落下。

“臣参见陛下。”

钦差赵子荣进宫复命。

“赵爱卿回来了,赐座。”

皇帝终于从奏折中抬起头,语气中带着欣喜地说道。

这人押回来了,他可以开始薅第二波羊毛了。

皇帝能不欣喜吗?他快高兴疯了好吧!

这完全不顾那些大臣们死活的皇帝,准备明天早上就发难。

那些当官的平时一个个就知道和皇帝作对,这一次皇帝要报复回来。

虽然这样有些不厚道,毕竟前面已经薅过一次。可是在皇帝这里,他觉得他们还有很大的压榨空间,只要从他们那些多薅一点,国库就能少支出一点。

国库是要用在天下百姓身上的,可不是用来给他们平烂摊子的。

皇帝都没用国库的东西,其他人更不行了。

本来这一仗没那么难打,也不会出动十几万大军,全是文臣们自不量力,非要以文掌武惹出来的祸事,自然也要由他们来买单。

想用国库的东西,皇帝会告诉他们,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事。

于是最初那些文臣们,在第二天上朝时又收到了一本账单,列出了这一次大军出行,国库支出。

这一部分,必须由他们负责。

“……”

拿到账单时,想着空荡荡的屋子,所有文臣抱头痛哭。

他们究竟为什么要想不开,想以文掌武啊。现在好了,碰上了一个无赖皇帝,他们出了五百万解子和三百石粮草不够,还要把国库支出的物资也补上。

这一仗,皇帝是半个子也不肯出啊。

可是面对理直气壮的皇帝,他们不敢拒绝。

因为皇帝不仅给他们发了账单,还发了黄布告。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一次边城被破,最大的责任人就是朝中的文臣们。

而且皇帝也没多要,就国库的支出,支了多少明明白白写得清清楚楚,一点假账都没做呢!

正是因为皇帝没做假账,让他们不能抱怨。

在某方面而言,大秦的皇帝都是奇葩。

他们虽然会算计大臣,但是却不会把不属于他们的责任强行按在他们头上,让他们替皇帝背锅。

毕竟以皇帝的身份,他们可以做的事很多,臣子替皇帝背锅在前面的朝代都是常态了。只有

大秦的皇帝对自我的约束很强,连先帝那个平庸的皇帝,在约束自我时,做得都比任何一位大臣都要好。

先帝只是在子嗣上,和一些决定上犯糊涂,但是他并不是昏君,他只是能力不足而已。

谁家皇帝每顿只有三菜一汤啊,偏偏大秦皇帝因为太祖的规定,就只有三菜一汤。

而在太祖的洗脑下,大秦皇帝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毕竟大秦在,他们才是皇帝,这一点他们比谁都清醒。

再加上后代对太祖的滤镜,对他的话也深信不疑。

秦宸坐在屏风后,听着他哥对那些文臣们的骂声,一边喝茶一边吃着小点心。

点心不大,一口一个,还是秦宸最喜欢吃的咸味。

“陛下,臣等知错。”

太傅等人死气沉沉跪在大殿中央,没想到这种丢脸的行为,他们居然还要经历第二次。

当着众臣的脸被皇帝骂,他们也知道自己活该,可是真的很丢脸啊!

跪着的人都看向太傅。

“臣有罪,臣请告老还乡。”

太傅摘下头上的帽子,俯身趴在地上。

“太傅,你确定要告老还乡吗?”

“臣老了,对处理公务已是力不从心,还请陛下准许。”

太傅抬头看了一眼皇帝,然后继续趴回去说道。

皇帝虽然知道他弟在其中出了力,但是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吗?那个叫柳行的是吧?看起来是个好苗子,回头他要是考得不错,就把人送到弟弟身边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