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弟(17)
嬷嬷带着几个宫人端着礼物过来。
秦宸看了一下,都是金银珠宝和一些玉佩,玩具也是玉做的,非常值钱。
皇后选的这些东西,不是秦宸现在能用玩的,就是未来他能用上的。
可以说十分用心了,就是不知道她这个时候来找秦宸国,究竟是为了什么?
“谢谢娘娘。”
安宇堂弯腰代替主子向皇后道谢。
皇后内外命妃可以说是赏赐,但是不能给大臣和皇室子弟说赏赐某件东西。
因此只能说是送的礼物,而不敢说是赏赐。
她又不是嫌自己这个皇后当腻了,敢对皇子说赏赐。
这可不是秦宸前世的明清时期,哪里敢对先帝的皇子摆国母架子啊!
她可以用嫡母的身份对庶子赏赐,也可以赏赐自己的儿子,唯独不能对同辈的皇家子弟说赏赐。
她是国母不假,可皇室子弟与皇帝才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她敢跟皇室子弟说赏赐,就是在打所有皇室的脸,包括皇帝。
晚辈,你还可以用长辈的身份说赏赐,同辈甚至是长辈这种念头连想都不敢想。
太祖对自家后代非常护短,不允许有人仗着身份欺负他们。当然皇室子弟可以不做事当米虫,但不能没有教养,做坏事当坏人。
再加上三代以后就和普通人一样,除了一个宗室的身份不会被人欺负外,别的好处都没有。
包括米,三代后就不可以领了,这样一来就限制了宗室拼命生孩子的行为,免得大秦和前世的明朝一样,成了养猪朝代。
宗室抗议过,但是他们拿秦太祖没办法,后来惹火了,把跳得最高的那些人开除了宗室。
对于太祖的这个做法,秦宸只想说干得漂亮。
其他皇室看不出优待宗室的后果有多严重,但是秦宸和太祖知道啊!
明朝就差不多是这么完蛋的,大秦不能走明朝的老路。
而三代之后就不能再领俸禄的太祖圣旨,更是击中了宗室们的要害。
想要生存,就得自己努力在社会上工作挣钱,没有了大量的宗室国库也能宽松许多。
现在的宗室不能理解,等到未来宗室人数增加的时候,户部就知道了。
或者说户部一直知道,只是他们像明朝那般没有人提醒老朱,同样大秦也不会有人提醒太祖。
不过不需要他们提醒,但凡前世的世界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所以太祖开国后就对宗室下手了。像前朝那般优待宗室的事,本朝是不可能的,宗室又怎么样?三代以后就得自己去讨生活,休想占国家一文钱的便宜。
大臣们看见没有自己的提醒,太祖也发现了宗室这个大坑。
心里还怪不得劲,因为太祖的很多行为,实在不像是出身寒微的平头百姓,甚至比那些擅长经营的家族还要懂行。
咳,太祖面对大臣们不可思议的表情,暗地里别提有多爽了。
不需要你们提醒,朕比你们还懂行。
因为太祖,大秦的商人并没有被严重打压。想科举就捐钱买名额,如果家族中有人考上科举了,就不可以再行商了。
古代因为科技的原因,无法在短时间内联系当地的人,知道当地的情况。
第9章
太祖为了不让官商勾结,只能用这种方法阻止他们团结在一起。
成为士族后,家族的生意就要全面停掉,可以保留一些田地和商铺,但是不能超过国家的规定数量。
总之,你当官后你的家族可以赚一些小钱,但是不能赚大钱,这也是为了防止那些大臣见钱眼开,然后贪污受贿伤害百姓。
毕竟当官的应酬多,让他们做一点小生意,再加上俸禄,足够自己和家庭开销了,也不会看到一点银子就动心。
方方面面太祖都考虑到了,却还是有人贪污,那被抓住了就别怪皇帝和国家对他们下狠手了。
犯罪视轻重处罚,是他的子孙后代中三代或是五代不允许科举,还是整个宗族都不允许科举,都要视真实的情况而定。
总不能人家只贪了几千两,就判死刑吧?三代五代不允许科举,那贪污的数量都是往十万上走,不然也不会连累整个家族。
只是这看起来不用被灭九族的处罚好像没那么残忍,可有时候钝刀子割肉比直接宰了更让他们难受,毕竟对这些把宗族看得比自己重要的人来说,活着比死还要痛苦。
不要和太祖讲什么人权,这帝制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吗?
太祖一开始试探大家对共和的态度,结果无一例外全都反对。
好,既然你们反对,那就别怪我不跟你们讲人权了。
于是就有了这些法律的诞生,和其他朝代不同,开国皇帝制定的律法,几代后就没有人用了。
因为太祖日记,泰宁帝前面几代皇帝,都严格执行太祖制定的律法。
当然太祖没有明着说是想共和,而是暗示皇帝们,皇朝会完蛋,全是因为士族他们吃掉了前朝大量的土地,让百姓活下不去,才会引得农民起义,这皇朝自然也就完蛋的。
皇帝可以对别的事情不上心,但事关皇朝的命运,毕竟皇朝在他们才能享受皇帝的生活。
大秦没了他们就是前朝余孽,通通要被新朝杀死。
能好好活着,谁想死呢?
于是太祖的目的就这样达到了,让皇帝和大臣形成了完美的制衡。
当皇帝不再跟士族们也一条心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办法为所欲为。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想问,那皇庄呢?皇帝可是帝制时代最大的地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