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太弟(233)

作者:蜀江春水 阅读记录

靠着大家的努力,每个房子里都建了地暖,他们这里有煤矿,离安顺城离得不是很远。

入冬前每家每户都准备了大量的煤炭,当然他们也记住了亲王的话。

烧煤时要屋子里要通风,别关严了容易中毒。

几千人的住处刚建好,大家才搬进去,大雪就下来了。

雪化得比别人晚就算了,没想到京城还只是凉爽的天气,安顺城就开始下雪了。

怪不得百姓拼了命地赶进度,要是住在旧城,许多老人都挺不到第二年。

去年他们过得很辛苦,为了活命大家都是十几二十个人挤在一起取暖。

不是他们不想分开住,而是太冷了,只有挤在一起才能暖和一点。

至于食物,是他们种的土豆和红薯,可惜因为种植的时间不够,收获时有点仓促,土豆和红薯个头都比较小,产量自然也不高了。

大家省着点吃,再加上朝廷的补助,让他们挺过了去年。

今天好不容易有新家,他们想赶在大雪前住进新家,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挨冻受饿了。

别说,有动力干活就是快,这不大家赶在入冬前住上了新家。

今年正常种植土豆和红薯,收获都不错。

除了留种和一部分用来直接煮来吃的,剩下的冬天也没什么事,就在家里做粉条吧!

不管是红薯粉还是土豆粉,大家都做。

边关的主食大多是以这两种为主,像大米和白面他们都很少见过。

没办法,安顺城离水源挺远的,每天打水都需要花上一个时辰。

秦宸决定明年就先挖渠引水,让大家的生活更好。

而且新的安顺城,在设计时是参考了京城的盛华区,里面也会安装水管,打开来就是自来水。水管是用陶瓷做的埋在好几米深的地下防裂。

秦宸要把安顺城打造成一个干净漂亮的城市,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曾经的苦难都会离去,那时将没有再记得那个不幸的自己。

旧城秦宸也没全部拆除,好多地方进行了保留。

上面的血渍也没有让人清理,就这样放着。

那里是耻辱,要让安顺城的百姓记一辈子。

同样的事秦宸不允许再次发生,所以那里不仅不填,还要留下来警示后人。

别说这个办法还挺好的,每次安顺城的百姓见到旧城,一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这样的苦难他们不想再经过第二次,也不想孩子女儿再受他们经历过的苦。

从帐篷搬进王府主殿,秦宸终于睡了一个好觉。

暖暖的坑躺在上面,实在是太让人想睡觉了。

于是遵从自己心意的秦宸,一觉睡到了晚上。

醒来时除了自己的寝室,主殿其他地方都点起了灯笼。

除了主殿,还有王府众人居住的地方也都点起了灯。

最大的军营,可以住下几万人马,也是建设得最齐全的地方,晚上他们那里看上去和灯海一样。

府衙还是个地基,平时大家办事暂时都在王府进行。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秦宸在建设新城时,最先建好的居然是军营,他自己的王府都没这么上心过。

其他人不理解秦宸,白大将军听说后反倒是一脸欣慰。

“殿下确实聪颖,安顺城有亲卫军和守军。守亲必须尽早入驻,以防万一。”

两军加起来差不多两万人。

其中原安顺军都战死了,现在的一万多人是从别的地方调来的。

领兵的是一位经过了大将军考核的四品武将。

“臣李镇参见殿下。”

守城将领安顿好自己领的兵,立即来王府面见亲王。

“李将军免礼,坐。”

秦宸坐在书桌后,手中还拿着笔。

“谢殿下。”

李镇站直身体,坐在下手第一把椅子上。

“将士们都安置好了?”

秦宸手中的动作没停,一心二用地问道。

“回殿下,都安顿好了。臣和将士们还没住过这么好的屋子呢!”

李镇说到这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新军营比他原来住的地方可好太多了,除了暂时还没接自来水,军营里都装了地龙和炕。

士兵们再也不怕冷了,可以过一个暖和的冬天。

其他军营,每年都有冻死的士兵。

倒不是上面克扣了士兵们的军饷和物资,而是有些士兵身体弱,北境又很冷,一生病就没了。

上面也知道这事怪不得将令,因此每年会给一些死亡指标,只要不超过这个指标就没事。

虽然有指标,但是这个具体的数字究竟多少他们不清楚,每个军营的指标数都不一样。

如果因为自己的大意,死去的士兵太多,这驻军的长官就会受到处罚。

上面还会派人来调查,一旦发现有人克扣军资和饷银,那么这个人也完了。

秦宸现在批复的就是新指标,这个他只会告诉大将军,连白宣都不清楚。

只要不清楚指标数,他们才会小心翼翼,不然这些人的胆子大得很,敢每年卡着指标数死信不信?

给指标本是体谅将军们的不易,可不是为某些人满足自己私心的。

太祖当初各方面都考虑到,甚至还设置了监督。毕竟人心难测,敢保证指标数不会泄漏?

那些卡着指标数死人的军队,都是重点调查对象。一旦发现对方是故意卡指标数的,那么对不起你可以脱下战甲去军牢里待着了。

正是因为大秦对这方面管得严,像前朝那般随意打死士兵的事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过了。

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就凭他们将军,对方是士兵就能随意打死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