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太弟(235)

作者:蜀江春水 阅读记录

秦宸打算修一条连接边关所有城池的水渠,这样一来北境缺水问题就能解决。

北境除了雪海湖,原河外,还有几条不大不小的河流与水源。

这些水没有形成水网,都是各跑各的,与其他城池没有联系,现在秦宸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河源水源连起来,让它们形成真正的水网互通。

只要北境不缺水了,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

再加上大将军的镇守,外族也轻易不敢进犯。

去年安顺城的事他和皇帝都不想看到第二次,因此秦宸来北境的第一件事就让放手中的锦衣使出去调查各个城池。

将领有大将军在,没有什么问题。剩下的官府,就需锦衣使调查后秦宸处理了。

各大镇池周围还一些小村子和小镇,其他池城的什么情况秦宸不知道,但安顺城的秦宸却一清二楚。

无一生还,他们都被外族杀害,村子和镇子也都被烧毁了。

可以说除了这几千人,整个安顺城所属之地就没有活口了。

近四万人,只剩下六千不到的人口,让皇帝和秦宸怎么不震怒呢!

死去的人尸身让安顺城活着的人收敛了,为了不引起瘟疫,全都是火葬。

看着亲人的尸骨在火中烧尽,那些还活着的百姓有多痛苦,远不是旁人能想象的。

秦宸来后,每天都让他们吃一顿荤腥,亏损的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

这么多人吃饭,每天的开销很大,即使他带了二百多万两银子,秦宸也有些焦虑。

只出不进,银子消耗得还快,怎么可能不担心呢!现在他最缺的就是银子,不管是建城还是修水渠,都是花大钱的地方。

水泥他可以在北境建厂,这样就不用从京城调了。皇帝允许他弟这么干,还允许他不用上交。

这些钱可以用来建设北境,最近几年都不跟北境收税了。

因此秦宸十分发愁,一千二百万听着多,可花起来很快就用光的。

幸好发现了煤矿,秦宸觉得这生意能做,北境不缺煤,但是中原和南方缺啊!

秦宸是北境王,北境的矿产他已经派出专业人士去探明,等到这些人回来,秦宸便知道自己的封地上有什么矿产了。

像铁矿这些肯定是收归国有,但是他也可以和大秦达成合作协议。

采矿需要人手,这些人可以在北境招,也可以在中原招。

还有一些矿也需要在当地处理过后,运往中原,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手的。

只要北境就业的岗位多起来,百姓的生活质量就能大大提高。

有钱了就会想要改善生活,外地商家不用秦宸招商引资自己就会过来开店。

靠着这些工作,北境将会迎来第一个人口大爆发,除了新生孩子,还有许多在中原生活不下去的人也会来北境讨生活。

因为太祖从国外弄回来的番粮,大秦人口现在是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增加,中原和南方快装不下这么多人,这些人在本地讨生活难,只能往外发展。

最好的地方就是北方或是西方人少地阔之城,可人少地阔就代表了工作岗位少,能养活的人也少。

再加上北方和西方缺水产粮少,能养活的人就更少了。

这便成了一个大难题,中原挤死了,西方和北方却人口稀少,发展不起来。

现在秦宸有心发展北境,等北境发展起来,疆省等地也会跟着发展起来。

是的疆省,后世新疆的位置,早早被太祖拿了下来。

原来属于西域,大秦军队所向无敌,把西域各国打败,变成了大秦的固有领土。

和其他地方一样,听话的就活着,不听话的就杀了。

大多数西域各国都是奴隶制,大秦解放了西域的百姓,从吃不饱到天天能吃饱,谁还会记得故国。

人类就是这么现实,谁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跟谁。

相比以前国王和贵族的残暴,归顺大秦后,他们生活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谁愿意回到以前被欺压的时代呢?

大秦一开始就打出了爱民如子的旗号,虽然不太相信,可是经过这么多年,西域百姓对大秦的归属感可比以前的王国强多了。

有一些原西域各国的残部鼓动西域百姓,想利用他们复国。

可惜他们刚发表一些不利于大秦的言论,立即就会被举报,然后被抓起来。

这么多年来,西域旧国的残部不知道被抓了多少,近些年已经很少看到有人露面了。

造个反都没造成,还被抓住了,几重打击之下,剩下的人也熄了心思。

主要是和平日子过习惯了,谁都不想过战乱的生活。

西域从某方面而言,比北境安定。

北境有草原部落,时不时要面对外族入侵。

西域虽然也有外族入侵,但是其危害力远不如北方草原各大部落。

秦宸在规划北境时,也顺便把西域一带规划进来了。

虽然现在的大秦海上丝绸之路很赚钱,可是陆上丝绸之路却没有放弃。

通过两条丝绸之路与各国的交流,大秦的物产越来越丰富。

虽然有一些作物远不如后世,但是经过培育,现在已经和刚带回来时的品种差别很大了。

刚带回来的长的小味道也不好,现在的味道好,个头大,是大秦人喜欢的食物。

由此可见,对大秦来说,这两条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通过这两条丝绸之路,运回了许多稀有矿产和金银。

在后世是其他国家把华夏当羊毛薅,让华夏许多珍贵的资源被外国运走。

现在换成大秦,太祖用全世界来供养华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