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弟(57)
安于堂过来替他按腿。
主子现在还小,一天扎一刻钟就够了。
“呜~安伴伴,扎马步好难啊!”
秦宸每次扎完都会哭着叫难。
“那主子不要学了?”
“不,我要学。”
秦宸摇头,哭喊着叫难是他的发泄方式,不代表他就不学了。
他要成为武林高手,哥哥说等他打好基础后,就会让他学习更高深的内功。
那可是秦宸盼了许久的内功心法啊!所以秦宸对于安于堂教他的基本功,都有很认真地完成。
“可以了,主子。”
按摩好后,安于堂站了起来。
“谢谢安伴伴。”
秦宸从榻上站起来,穿好鞋子整理好衣服,等下先生就要来了,他不能用凌乱的仪态接见先生,那样也太失礼了。
果然没一会儿,今天教导秦宸的文学先生就进门了。
“参见十一皇子……”
先生来了,除了侍候的两名宫人,其他宫人都退出了偏殿。
秦宸坐在书桌后,听先生讲课。
因为他不需要科举,所以先生没有强行要求他背书,不过意思要理解。
秦宸记忆好,哪怕先生没有要求,他还是把整本书背了下来。这个就要感谢太、祖了,他把标点符号弄了出来,让他背书变得更简单了。
有了标点符号,他知道在哪里断句,不会背得一头雾水。
今天学的是《诗经》,这更好背了。就是里面有一些生僻字,他得问先生它们读什么,然后用拼音标上。
是的,拼音也有,这大大地提高了秦宸的学习率。
因为太祖留下的,所以他可以大大方方地标在书本上。
先生见了没说什么,虽然拼音没有得到朝廷的大力推广,但是该知道的人还是知道的。
这种识字神器,要不是因为世家朝臣们的私心,早就让太祖推广到民间了,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升百姓的识字率。
偏偏这么好的识字神器,就因为这些人的私心不能得到推广,秦宸在心中冷笑一声。
你们越是不想让百姓开启民智,那他和太祖就越要做。一代不成,那就几代,十几代努力。
只要时机成熟,总有一天百姓们会推翻这个时代,创造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时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中的一些诗,前世秦宸就学过,到现在也没忘记,所以学起来比别的内容更快。
只是他表现和平时一样,没有暴露自己的好记性。
秦昊知道大臣一直有盯着幼弟,也不允许他暴露自己的实力,只让他表现得比一般的孩子聪明一点就行了。
哥哥的话秦宸认真执行,所以即使过去了几年,大臣们也不知道秦宸十分聪慧。
哪怕盛华区的事,让大家见识到了十一皇子的能力,却没有一个人相信。
大家更愿意相信是皇帝在背后主导,而十一皇子只是皇帝推到前台来,堵大臣们口的人。
对于大家的误解,皇帝不仅没有解释,还让暗卫私下散布流言,把这个锅往自己的背上扣实了。
所以大家都认为盛华区是皇帝所为,十一皇子是听皇帝的话,不然六岁的孩子正是顽皮的时候,哪能负责这么大的工程。
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
不仅大臣们这么认为,就连另外九位王爷也是这么认为的。
也正是误会了主导者的身份,使得他们不敢跟人说银子是自己出的这件事。
毕竟他们怕说出真相后,会被皇帝弄死。
现在盛华区的百姓十分感激皇帝和十一皇子,这个时候有人跳出来说银子是他的银子,不是皇帝和十一皇子出的。
百姓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会认为他是故意和自己作对。
和皇帝作对能有什么好下场?哪怕大秦皇帝不像前朝皇帝那般嗜杀,却也是有天子一怒的。
有时候死掉反而是解脱,想死不能死才痛苦呢!
因为《诗经》里有许多诗是和男女感情有关,先生每当教到这里,就会含糊着解释。
幸好十一皇子没什么好奇心,对于他含糊的地方没进行追问。
反正十一皇子不需要科举,大概意思知道就行了。
先生教得含糊,不代表秦宸就不懂。
他虽说没谈过恋爱,可是对于感情这种事,前世真的看够了。
所以秦宸没有追问,不是因为他年纪小不懂,才没有好奇着追着先生问。
而是他太了解,才没追问啊!
别的学业皇帝可以很尽责地给弟弟讲解,一旦和男女感情有关的,皇帝也跟先生一样,能含糊就含糊过去了。
毕竟现在的秦宸太小了,这一部分内容实在不太好讲解啊!
京城的冬天很冷,大雪更是没停过。今年的冬天比往年还要冷,盛华区要不是建成,让百姓搬进去居住。
就他们以前那个和草棚没什么两样的屋子,早就被大雪压塌了。
因为大雪一直没停,皇帝拨了银子赈灾。
这笔银子由锦衣使负责监督,再加上又是皇帝眼皮子底下,倒是没有大臣敢伸手。
主要是监视他们的锦衣使太厉害了,一个铜板对不上都要寻根问底。
今年盛华区没出事,其他地方出事的百姓就更少了。
拨下去的银子除了给那些受灾的百姓补偿外,还余下了不少。
而这些余下的银子,皇帝也没有收回来,而是让锦衣使送到了福利院,由秦宸的人收着,给孤寡老人和孩子吃用。
秦宸从小表现得就爱银子,他身边的人也在自己有意无意地影响下,一个个精通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