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仙游戏抽卡:开局抽到浸猪笼(519)+番外
三姑六婆、贩夫走卒,各路闲人,常常在井边聊天,交流情报,恨不能把上下几天坊中每一个角落的新闻八卦都磕一遍牙。
她一边锤着腿脚,一边竖起耳朵,听街坊邻居凑在一起,磕着晒好的瓜子,翻着嘴皮子。
忽然远处风风火火滚来个矮胖妇人,到井边,一屁股挤开宋大娘,拿帕子一边拭汗一边道:“哎呦喂,你们可不知道,你们清波坊不得了!”
宋大娘被挤开也不生气,连忙追问:“二婶子,什么不得了?”
矮胖妇人娘家姓施,丈夫行二,所以人称施二婶。
施二婶是闻名街坊的大嘴巴、长耳朵。远近数里的时事新闻,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谁家的猫狗生了崽子,过了墙,第二天她就知道了。第三天,通过她的嘴巴,街坊邻居就全知道了。
宁洲南城的好几个坊,数个水井,都是施二婶的“势力范围”,她嗓子一张,能把干姐姐干妹妹、义大哥义小弟从街头认到街尾。
“小宋,跟你家也有关系嘞!晌午,我从清波坊最北边过,看见四匹大马,每匹都像话本子里将军的马。拉着一辆顶顶漂亮的车,那车啊,华盖像孔雀绿宝石磨成粉掺金线绣的,日头一照,闪闪发亮。垂下来的帘子啊,是用了数都数不清的珍珠串的,每颗珍珠都比你宝贝得不行的珠簪还要白,还要圆润,喏,这么大。车子里坐的女娃,更不得了!虽然二婶我没看见脸,但白得都发光了,比侯爷的女儿还要白!在车子旁伺候她的就有十几个,个个都是天仙娘娘似的美人,居然只能伺候那女娃!”
施二婶唾沫横飞,手舞足蹈,生动地比划着。听得清波坊的邻舍都啧啧称奇。
宋大娘说:“一听就是贵人。那与我家,与清河坊有什么关系呢?或许是西城区那边的公卿贵人,路过南城……”
“我亲眼瞧见那车停在清河坊坊长的家门口了!”施二婶说:“那鼻孔朝天的坊长,老脸笑出一朵花,带着他儿子儿媳全家跑出来迎接马车。然后说了一阵话,坐在车里的小娘子,就抛了一锭金子给那老货……我看得清楚,好足金,好大的一锭元宝,沉得老货的手都一坠!老脸都笑烂了。可给他赚着了。”
“等马车走了,我上去跟他儿媳一打听,你猜怎么着?这贵家娘子,居然是来清河坊租房子住的!”
宋大娘闻言一惊。因为清河坊空着的房子不多。其中面积最大,最合适贵人居住的,只有她家附近的一座官员搬迁后留下的三进宅邸。
宁州是大齐的繁华大城之一,西城区尤其寸土寸金。官员、贵族、富家,固然都聚集在西城区,但也总有些外来的宦居官员、来做长期生意的大家富户之类,初来乍到,买不起,也租不到西城区合适的房子。
三教九流汇集的东城区他们是不考虑的,往往会考虑南城区。不过,南城区最好的坊是桂花坊。住在清河坊的官员、富户,少之又少。这些年也只有一个小官。
此官员因自觉升迁无望,将长期宦游宁州。又相对囊中羞涩,家里人口也不少,干脆买下了清河坊的几座老宅,并在一起,修缮成府邸,住了七八个年头。
但两三年前,那位官员意外得到提拔,任期满后,就喜滋滋调往他乡,全家跟着一起搬走了,宅邸也就空下来了,临走前,托付给坊长,让他或卖或租,所得钱财三七分成。
那座三进宅邸就在宋大娘家的斜对面。
倘若真有贵人要在清河坊租略微像样的房子,表面看来,也只能选这座宅邸。
果然,施二婶说:“他儿媳嘴巴也松,我多问了几句就套出来了,嘿嘿,就租的你家对面那幢!”
宋大娘喃喃:“但……这、可这怎么住得?”
便问:“二婶,老林头的儿媳有没有告诉你,他出租房子时,给那位小娘子说了实话吗?”
施二婶嘿然一笑:“要是说了,那谁还敢住?听说那来租房子的贵家小娘子,是外地来的,不知到宁州做甚。我一提话茬,林家媳妇就一脸惊慌。以婶子我看,老林头那死要钱不要命的脾气,肯定没讲实话!”
这下不止宋大娘,其他街坊邻居听了,也眉头紧皱:
“这样的人也敢骗,就算是外地来的,谁知人家有没有城里的大户亲戚?老林头贪财迟早贪出大祸来!”
“这老货,太黑心了!”
“幸好,那房子虽有些传言,这些年,也毕竟没人真出过事。或许那小娘子带的人多,人气一旺,也不会出事。”
各家都还有自家的事,磕了一遍牙,骂了一遍老林头后,也不多说,各自散开。
唯独宋大娘忧心忡忡,挑水回家时都险些一打跌。还站在院外,朝斜对门的宅门望了好一阵子。
结果,果然看到一大群人簇拥着马车往那座空置的宅子去了。看形容,就是施二婶描述的那贵家小娘子一行。
儿媳从绣坊做工回来,又接了从学堂回来的小儿,正要做饭,看见婆母站在家门口半天,水洒了小半都没注意。忙过去接水桶:“娘,您看什么呢?”
听见热闹,她探头一看,目不暇接,惊道:“哎,好大的阵仗,老林头总算把房子租出去还是卖出去了?好几年了,我们家又搬来新邻居了!不知是什么来头的贵邻,居然敢住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