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读心后成了千古明君(280)
这四监就算不成为四部,其实际的地位也已经不亚于他们六部了,可以说陛下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大臣们异口同声道:“陛下英明。”
“少工监庄才英升任二品工商部尚书,贡英博和江云山任三品工商部侍郎,农学监谭乐生升任为二品农部尚书,袁哲任三品农部侍郎,医学监李心慈升任二品卫生部尚书,曲庆任三品卫生部侍郎,交通监容邦升任为二品交通部尚书。”
这些贺疏舟一手提拔起来的新臣连忙跪下:“谢陛下隆恩。”
“尚州知州刚刚请奏告老,传旨下去,尚州转运使司杜月竹升任尚州知州。”
……
随着一连串的旨意下去,贺疏舟看重的所有年轻人才都得到了升官,而大巍的官制也在一日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贺疏舟也很怜惜这群很可爱也很忠诚的老臣,虽然还欠着系统十几万的积分,还是咬牙花了一万积分,买了五十颗无病丸,赐给了他六十岁以上的老臣,吃了这个药丸,他的老臣们也是能够健康活到至少九十九,能够坚持到贺疏舟退休了。
但令贺疏舟没有想到的是,他本以为这些老臣们会慢慢告老退休,但他们竟然坚持干到了九十多岁,成了后世历史上出了名的一代卷臣。
被这一连串变化击倒的满朝文武本以为这就是今日的全部了。
谁知他们的陛下宣布改官制和给一群年轻官员升官之后。
半躺在龙椅之上,看着殿外的远方,又在心底说了一句。
【天凉了,该让地主破产了。】
满朝文武:啊?
第111章
大臣们也知道陛下想要的事没有办不成的, 陛下十年前就想将医学监和农学监改为卫生部和农部,直到如今,医学监和农学监的成就和地位已经不亚于六部,时机完全成熟, 才改成了。
而土地兼并是一个王朝中后期无法避免的事, 前朝也有不少君王想要改成,但成功了给王朝续命者少, 失败了反而加速王朝衰败的更多。
前朝大多数帝王土地改革都是比较温和的。
虽然他们这位是千古之君, 但一上来就玩得这么大, 他们也是有点不安呢?
所幸这些大臣们,早就将身后荫庇的族亲们整顿得差不多了, 跟着这位公正严明的陛下,他们作为臣子,自然也不能拖后腿。
之后, 户部、农部和兵部的官员不断地被召见入宫。
两个月以后,整个大巍所有的州府,都开始进行大巍的第一次人口普查。
虽然有了户籍, 但还是有不少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上户口, 成了黑户。
此次人口普查,不仅是为了了解大巍的人口,也是为了给这些黑户登记上户口。
扬州安文县林鹤村的百姓王三牛看着下乡而来的小吏。
“王三牛。多少岁了?哪年几月几日生人?”
“回官爷,小人是立德十三年八月二十三生的, 今年三十六了。”
差役看了一眼户籍报表, 确实这年生没错。
“文化程度?”
王三牛疑惑道:“官爷, 小人不知?”
“就是问你读没读过书?读了几年?”
王三牛摆手道:“小人一个字都不认识, 官爷,问这个有什么用啊?”
差役挑眉:“对你是没用的, 但对年轻一代还是有用的,将你的所有孩子都叫出来。”
两刻钟之后,喝了一口茶水的差役用指责的眼光看着王三牛。
“孩子怎么不送去读书,扬州如今富饶又年年丰收,送孩子去读书花不了多少银子。”
王三牛再次摆手:“官爷,我家就没有这个读书的苗子,还不如都将他们留在家里种地呢?还能多收成粮食。”
差役看着这几个文化程度填的都是文盲的孩子,嘴角抽了抽,“送不送自家孩子去读书,怕是几年之后,就不是你王三牛能说了算的了。”
“官爷您说笑了,难道官府还能绑着我的孩子去读书吗?”
差役也不愿多说:“行了,家里有几亩地?”
王三牛老实道:“二十亩。”
差役道:“我看十五年前你家里分家之后,分给你家三十亩地,如今怎么只有二十亩了?”
王三牛看着差役,不敢说话,“官爷,您就别问了。”
差役道:“你放心说,我登记的这些信息啊,可是要直接送到京里,不会转交他人手,或许陛下也能看到。”
王三牛睁大眼睛:“陛下也能看到。”
“官爷,十五年前,不是那年闹水灾饥荒嘛,家里的田被淹了一大半了,家里的余粮也不够了,小人就只能去地主王扇家借粮食,借一千斤粮食,一年后还一千五百斤,不过,第二年也没还上,利滚利越滚越多,三年后就不得将家里的十亩地卖给了王大地主了。”
差役道:“一千斤粮食,撑死了二两银子,这十亩地可是要卖五十两银子,五成的利息,还利滚利,这不高利贷吗?”
“行了,我知道了,一定让你家的事让陛下知道。”
又看向王三牛颤抖的腿。
“别抖了,除了你我,还有京城,没人能知道我俩今日的话。”
王三牛看着这位明显不是本地口音的差役离开的背影,虽然知道可能会遭到地主的报复,但陛下能知道,或许陛下能给他们做主呢?
但这些外地差役问了不该问的事,还是很快传到了地主们的耳中。
“这群走狗,这是什么意思,想搞我们吗?”王扇气地将碗也给砸了。
他也知他这五百亩地到底是怎么来的,若是官府真的想要查,他们怕是不仅会失去土地,还会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