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千岁(172)

作者:池崖 阅读记录

话还没说完,就被李恕出言打断。

“可是父皇,您要顺娘娘是因病亡故,您堵得住这悠悠众口么?您总不能、总不能将今天亲眼见着此事的人都杀了。”李恕坚定地说,“您要压下真相,这没错,但若到时不慎走漏了消息,岂非更显得我长澹是有意隐瞒?”

承乾帝目露挣扎,抬手示意李恕继续往下说。

于是李恕便再叩首,毫不避讳地接着道:

“父皇,依儿臣之见,不如就在那些使臣到来时,将此事对他们如实相告,再将冤枉了顺娘娘的罪魁祸首收监正法。”

顿了顿,又转头看李熙。

“至于六皇弟,儿臣相信六皇弟是受了奸人的挑唆蒙蔽,方才会如此。但说到底,这案子都是经六皇弟的手查的,我们要对南月有交代,六皇弟就免不得要吃些苦头。不如……不如就顺势将他交出,或是把他贬出京去,到时南月看见了我们的诚意,想来也不会对六皇弟多为难。”

此言一出,就连承乾帝都听得愣了下,像是没想到李恕会这么狠。

但是不得不承认,李恕因为抓住了晋王倒台之后,承乾帝顾忌着未来新君可能会斗不过裴怀恩,想趁自己如今还活着,赶紧抓点错处把裴怀恩处置了的心理,替承乾帝找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三条路,那便是将错就错,一错到底,在厚葬顺妃的同时,将裴怀恩以此次闹剧的幕后推手论处,顺势杀死。

只是可怜了眼前这个才看顺眼没多久的小儿子。承乾帝想,如果自己身体硬朗,还能多活几年就好了。

毕竟李熙虽不是最佳人选,可也还算不错。最要紧的是时间不等人,若真在这时把李熙遣出了京,也不知道这小崽子有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赶在他驾崩之前爬回来。

正琢磨着,就听李熙倏地笑了声,转头对李恕道:“五皇兄,你这是想我死啊。”

“要按你说的办,谁不知道这顺妃乃是当今南月王的亲妹妹,关系与南月王近得很?”李熙眼观鼻鼻观心,眼睛并不看别处,“换句话说,若叫那南月知道是我查的案,只怕咱们长澹这边无论是将我交出,还是贬出京去,我前脚刚出城,后脚就死于随便什么意外了。”

话音刚落,承乾帝果然眉头紧锁。

李恕恶狠狠地侧首瞧他,面上阴戾无比。

“六皇弟说的这是什么话,你是长澹王族,身份尊贵,只要是我们主动把面子给足了,南月那边难道还真敢对你动手不成?”李恕冷声说,“难道你想让南月借着此事与我们起刀兵,使我长澹百姓重陷战祸之苦?”

李熙不再理他,转而抬头看向承乾帝。

“……父皇,并非儿臣胆怯,只是论起身份尊贵,儿臣以为顺娘娘也不遑多让,可她不还是被人杀死了?”

承乾帝神色松动,出声问:“怎么,你觉着她不是自戕,而是被人杀死的?”

李熙立刻便点头。

明明凶手就近在眼前,但因为没证据,李熙并不敢随意指认。

所以李熙见事不成,便及时退步道:“父皇,经此明和宫大火,儿臣方才从头回忆,似是忽然想通了一些事,还请父皇容儿臣细细禀来。”

承乾帝没有阻拦他。

倒是李恕还想开口,被承乾帝挥手拦下了。

争辩中,就连裴怀恩也扭头看向他,眼底一点诧异转瞬即逝,似乎完全没想过他会反应的这么快,好奇他接下来会怎么收场。

一时间,在场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一片寂静。

少顷,众目睽睽之下,李熙方才跪直了些,沉吟着对承乾帝说:“父皇,儿臣以为当年礼部那案子,的确是受人陷害了的,但真正牵头的可能不是顺娘娘。”

顺妃这替罪羊不好用了,得另外再寻一个新的……

“因为正如五皇兄所言,顺娘娘是南月王族,身份尊贵,就算犯了错也罪不至死,儿臣想她自己也该明白这个理。既如此,她又何必急着自焚?”

李熙一边说着,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心说要找谁呢?偏偏这真该死的李恕年纪太小,对不上时间,淮王又太无辜。

“是以儿臣认为,一定是有人为了保全自己,故意教顺娘娘自焚,想要以此来让皇上终止查案,也让这件事自此不了了之,深埋地里。”

越说声音越轻,而后忽然精神一振。

……有了!

记着当年被顺妃拉拢过去,想托淮王做太子的那几个老家伙,可还有人没死呢,并且也绝不无辜!

“父皇,原是儿臣的错,是儿臣太大意,不慎上了真恶人的当。儿臣适才想到,那顺娘娘一介女流,哪里懂得两国邦交的难处?一把火说去便去了,可躲在她背后教唆那人,难道还能不知道么?知道了却还执意要教唆,其用心险恶,恐怕不止是为了往下压一桩冤案这么简单,而是要陷我长澹于不义!”

承乾帝闷声咳嗽起来,似是被说动了。

将错就错未必不行,但挡不住天下百姓口口相传,也拦不住后世史官的记载,若真能再找出来一只替罪羊,那……

只是可惜不能再趁机除掉这裴怀恩。

但……但如果李熙真能把这件事替他办妥,就证明李熙真是有本事,未来也不一定会输给裴怀恩。

要真是这样的话,把裴怀恩留给李熙日后立威,反倒比现在杀了他更划算。

承乾帝思及此,面色稍稍和蔼了些,出声问李熙,说:“那熙儿,你又想怎么办呢。”

李熙依旧没看李恕,但不着痕迹看了眼站在承乾帝身后的裴怀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