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是我的好室友(157)

作者:岐夬 阅读记录

白忍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茶叶,叶子舒展得很碎,像是蒙了一层白色的霜。

白忍冬问,“你家里还种茶叶吗?”

“没。我们家那儿天很热的,种不了茶。但这是我们地方产的茶叶,是别人送的,我从家里拿了两饼过来。”

程有麒记得之前阎西越就给白忍冬带过茶叶,那时候白忍冬还赞不绝口。

程有麒在壶里烧好上了水,又继续翻他从家里带过来的东西,然后一一摆在桌子上,要白忍冬快些过来尝尝味。

“冬哥,这是荔枝干,甜甜的怪好吃呢。这是野木瓜,超级酸的。这是鸡蛋果,是我们镇上新引进的品种。吃起来和就和蛋黄一样,有点噎人。”

说着程有麒就把鸡蛋果掰成了两半,分给过白忍冬一半。白忍冬咬了一口。

“这些全是你从家里带来的吗?”

“咦~我们家可没这些好东西,全是买的。但都算我们那的特产吧。不过蜂蜜酒是我大哥自己酿的。玉兰片也是家里自己晒的,可以泡水喝。还有姜片,是我自己炸的,可能炸得有点老了。”

“冬哥,我记得以前一起吃饭时,你老喜欢挑青椒炒肉里的姜丝出来吃。”

“我想你也许是喜欢吃姜吧,就到沙地里挖了些姜回来,让大嫂教我炸…”

竟然把我观察得那么仔细,白忍冬心里一股暖流流过,看着程有麒被晒伤的泛着高原红的脸,觉得他真的很单纯。

白忍冬用筷子夹了罐子里的姜片,拿出来尝。金色的姜片切得不算薄,但口感嫩,炸得软软的,还有一股炒红糖的香味。

白忍冬还挺喜欢这个味道。

程有麒又递给白忍冬一块白色的方糖糕,接着介绍说,“冬哥,这个叫米花糖,我想你可能没有吃过这种口味,是薄荷香草玫瑰味的。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吃到,这是我从老家学校门口买的,那家店的老板很喜欢研究新配方。”

程有麒又翻出来一袋东西继续介绍。

白忍冬认真地听着程有麒地介绍,尝遍了他带过来的各种特产。然后才说。

“跟我下楼,帮我搬点东西上来。”

程有麒跟着白忍冬下楼,打开车子后备箱,看到里面有几棵花,白忍冬说。

“你不是喜欢月季嘛,给你带了几棵。”

有三棵大苗,长得很高,每盆都开了十几朵花,花型很香很大,开得满满当当的,一看就是被打理得很好的样子。

白中带深紫的那盆是加百列大天使,另外两盆是程有麒分辨不出来的品种,拍照识图之后才知道,粉色的那盆叫索菲罗沙,玫红那盆属于伊芙伯爵系列。

三大盆之外,还有十几盆小加仑的月季苗,零星开了几朵,程有麒和白忍冬一起,把它们全都搬上了楼,花把阳台都挤满了。

程有麒看着开满花的阳台看着白忍冬说。

“冬哥,我很担心养不好它们…”

“没关系。能活几天看缘分,也不用怎么养,就放在阳台,每天浇水就行。”

大概是这座小城市的天气好,阳台的光照也还适宜,浇花水的人又非常勤快,两三个月过去了,月季越来越长势喜人。

白忍冬每天也会去浇水欣赏。

第129章 夏天小麒找回了丢失的腹肌

这座小城市的春天,风很大。

特别是四五月时,晚上睡觉,风总是吹个不停。风吹起来,每晚都能听到外面鬼哭狼嚎,如泣如诉的声音。

(一)

春天,公司楼下有株海棠树花开了。

短短几天,粉色的花瓣就缀满了枝头。

白忍冬才发现原来那棵树是西府海棠。

有不少创意园区上班的人,路过海棠花旁,会去驻足合影,小麒也不例外。

小麒发了一条海棠花开了的朋友圈。

敬书评论说,“去年开的时候,花还没有这么多,看来今年的雨水很好。”

敬书回去备考了半年,也上岸了。

虽然没有考进军队文职,更没有考进心仪的图书馆闲职,但考进了文旅局。

在敬书的想象中,文旅局也算清闲衙门了。敬书对于现在的工作,还是很心满意足的,最近几星期在下乡调研。

之前领导了解到敬书,有在新媒体公司工作拍视频的经历,并将他委以重任,要他主持拍摄地方文旅宣传片。

这么大的摊子,可忙坏了敬书。

虽然敬书清楚强调,自己之前做的是商务的工作,主要是拉资源谈合作,从来没有亲自拍过东西,但是领导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多锻炼,没拍过总见过。

敬书推辞,领导却说,红头文件下来了,下到乡镇都要注重文旅发展,要展现十里不同的地方特色,还要深度挖掘民俗文化,进行网络正能量传播。着力宣传小地方的特色旅游,这是局里今年最大的政治任务,得提高认识和站位。

连敬书的同事都在吐槽。

“八百年没活,一来就来个大的。”

拍宣传片还是小头,关键是文旅局被县委委派牵头举办“社火文化节”。

镇上的社火倒是年年有,不过是乡里乡亲自发组织的活动,有些就是在村寨里游神,青年人有时会拍了发到网上,规模很小,道具粗糙,激不起太多浪花。

上面的领导似乎是想要些大场面。

但一个小小的文旅局,怎么牵得了这个头?清水衙门,一没权二没钱的。

但那些不是敬书需要去想的问题,他只是领导安排什么,就去干什么。

局里原本就有人会鼓捣无人机,敬书和他们合作起来,还算得心应手。领导直夸敬书来得正是时候,真是“专业对口”了,但敬书却全是现学现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