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君后(27)+番外
祝青臣听见这话,下意识回过头,看向李钺。
李钺同样看向他,神色冷静,似乎这些事情根本不值一提。
卫平继续道:“你可不知道,你走之后,陛下打起仗来,跟不要命似的……”
话没说完,又是沈竹碰了他一下。
卫平自觉不妥,忙改了口:“反正陛下比我们苦多了。”
祝青臣转过头,探究的目光落在沈竹身上。
沈竹和他一样,都是读书人,也是他很好的朋友。
他今日怎么总是碰卫平?
沈竹迎上他的目光,朝他笑了一下,轻声解释道:“陛下做了十年的皇帝,平日里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我们说话不能再像小时候一样无所顾忌了。”
祝青臣点点头:“也是,但……”
沈竹压低声音,又问:“昨夜回去,陛下可恼了?你可被我们连累了?”
“没有。”祝青臣连连摇头,“李钺不会欺负我的,一般都是我欺负他。”
沈竹放下心来,欣慰地看着他:“陛下待你,始终不同。虽然这十年来,天下大势更替,朝堂时局有变,但只要有陛下护着你,我们也就放心了。”
祝青臣回头看了一眼李钺,小声问:“他这些年过得好吗?我看见他身上好多伤疤。”
“自然是好也不好。”
沈竹叹了口气。
“做了皇帝,锦衣玉食,如何不好?”
“但你不在,陛下总是郁郁寡欢。”
“早些年四处征战,草原东海几乎被夷平。后来天下太平,无仗可打,陛下闲下来,不是批奏章习武,就是策马出城去寻你,我和卫平、牧英日日都劝陛下保重身体,只是陛下从来不听……”
忽然,身后一声轻咳,打断了祝青臣和沈竹的对话。
祝青臣回过头。
只见李钺单手握拳,抵在面前。
很明显,李钺不想让沈竹再说下去。
沈竹也很是识趣,闭上嘴,不再多说。
他最后对祝青臣道:“总之,你回来了,就最好了。”
正巧这时,门外宫人通报。
“启禀陛下、太子太傅,启禀各位大人,几位凤翔老人听闻祝大人回来了,喜不自胜,特意献上自家酿造的米酒,求见祝大人一面。”
“是吗?”祝青臣眼睛一亮,“是我认识的几位老人家吗?”
“几位老人说,从前一同耕种、齐心御敌,小祝大人一定认得他们。”
“那快请他们进来……”
祝青臣顿了顿,跑到李钺身边,抱住李钺的手臂:“李钺,请他们进来,我们两个,加上这些朋友,还有凤翔城的老人家们,我们一起吃饭,好不好?”
李钺却垂下眼,低声道:“祝卿卿,别因为沈竹那些屁话就心疼朕,朕不可怜。”
祝青臣连忙道:“干嘛要可怜你?我只是想和你一起。”
“你想去就去,宫中诸人任你差遣,但你别想着什么皇帝也要好友、皇帝也要热闹,朕不要。”
李钺坚定拒绝,可祝青臣抱着他,像暖炉边待久了融化的扭股糖,黏在他的手上,甩都甩不掉。
“可我就想跟你一起。”祝青臣委屈巴巴地看着他,“我在宫里设宴,也算是我的接风宴,所有人都在,就你不在,像什么样子?亏我们还是二十八年的‘青李竹马’。”
李钺纠正他:“是我二十八年,你才十八年。”
“都差不多。”祝青臣继续道,“李钺,别这么别扭嘛,你早上还在圣旨上说我是你的心肝小宝贝儿。”
李钺又提醒他:“圣旨上面只有‘心肝’,没有‘小宝贝儿’。”
“什么?”祝青臣不敢相信地抬起头,“难道我不是吗?”
在祝青臣努力眨巴眼睛,酝酿泪意的时候,李钺下了榻,牵着祝青臣的手,朝外走去。
说一不二的帝王,始终拿祝青臣没办法。
第13章 接风宴
“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
“宫里都好些年没办宴会了吧?中秋年节,寻常人家都要张罗一桌好吃的,陛下从来不办。”
“那可不?陛下早些年忙着打仗,清苦惯了,对吃穿住行都不怎么在意。先前我炖肉忘了下盐,端上去了才想起来,结果陛下尝了一口,什么也没说。”
“哪儿呢?小祝大人回来以后,陛下吩咐膳房做补品糕点、各色菜肴,就没断过。说到底还是因为小祝大人,小祝大人不在,陛下忙着守寡,食不知味……”
膳房里,两个宫人蹲在墙角,一边抱着菜篮子择菜,一边交头接耳,嘀嘀咕咕。
话音未落,总管膳房的宦官从他们身边经过,双手同时敲了一下他们的脑袋。
“不要命了?胆敢编排陛下和太子太傅?”
两个宫人捂着脑袋,笑嘻嘻地看着他。
“好总管,我们就是随口一说,千万别放在心上。”
“小祝大人回来,陛下高兴,在宫里设宴,宫里热闹,能拿赏钱,我们也高兴。”
“再说了,天底下谁不知道陛下对太子太傅情深义重?要是这些话被陛下听见了,陛下说不准还要赏我们呢。”
总管压下翘起来的嘴角,板着脸,扬起手,作势又要打。
“闭上嘴吧,还没完没了了。”
两个宫人相视一笑,随后低下头,认真择菜。
总管走到膳房外,背着手,放眼朝外望去。
山还是那样的山,天还是那样的天,皇宫还是用石头垒成的,黑黢黢、乌压压一片。
陛下对自己的吃穿用度不甚上心,往往是膳房送什么,陛下就吃什么,从来也不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