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奇迹农场(54)+番外
不生气不生气,大人不跟熊孩子一般见识。
齐格深吸一口气。
但再怎么样也得好声好气的劝,不然容易逆反。
“那他搞研究,你也搞嘛!你这么聪明,稍微学一学也可以去育种实验室,粒子锅炉都搞得明白,未必就比那苏航他们差。”
听他这样说,巴小霸轻轻摇头,
“学不了的。而且学也没有意义。”
“在育种这个领域,谁也不可能超过宁小统,哪怕是张教授,他们也只能在这个阶段提供帮助,迟早是要被抛下的。”
而他,现在已经被抛弃下了。
见小八一脸寂寥,齐格就知道自己刚才那段话全白说了,只得转移话题。
“总之,出海肯定不行!”
他继续摆事实讲道理。
“你自己造能造出什么船?最多是踩着到公园的湖里泡一泡。我们蓝星70%以上的面积都是水,海洋大得一望无际,你这小身板一个浪打下来就没了。”
“而且那北冰洋也不是我们华国的海域,那边靠近北极圈,有很多外国军舰巡航。你一个小孩,又没有驾驶证和行驶证,车都开不了你怎么开船?!”
听他这样说,巴小霸反问道。
“那你有开船的驾照吗?”
齐格一愣,下意识地点头。
“我当然有,我是特勤员嘛,我什么证都有。”
“那你跟我一起去不就得了?我来造船你来开,咱俩都合法。”
齐格:……
“不是,话不能这么讲……”
齐大哥脑门上的冷汗都流下来了。
“造船不是说说就完事儿的呀。你要造船……那至少也得造能跨海越洋的大船,咱俩总得吃喝睡觉吧?海上不比陆地,一路开到北冰洋那也得个十天半个月的,各种物资都得齐备了才能出发。”
他本意是制造一些困难,让小八知难而退。
谁知巴小霸是个驴脾气,越说不行就越要干,没宁小统辖制他更加无法无天,直接把齐格的托词当了真。
因为要造能跨越大洋恶船,小八也不像之前一样四处闲晃,每天从实验室回来就一心钻进速装房,有时候连吃饭都不去。
齐格以为这孩子想通了。
这个当口,育种实验室传出了好消息。
宁小统的变异根瘤菌融合成功,可以适用于荒漠农场的土地。而因为融合变异根瘤菌的经验,大豆与梭变1号土豆的叠加性状也进行得格外顺利,很快便培育出生产周期短且能够适应本地环境的豆种。
齐格很高兴,他还特地跑去速装房敲门,告诉巴小霸这一喜讯。
巴小霸站在门口,没请他进屋,齐格发现他似乎在搞什么奇奇怪怪的手工,屋里堆积了一些的金属板和铸件,看上去都旧旧的。
奇怪,这些材料是打哪儿来的呀?
但兴奋中的齐格没想太多。反正戈壁滩嘛,每年都有不少车抛锚在这儿,也许小八出去溜达一圈,捡了一些破烂回来也说不定,
他粗略地扫了一眼,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便又把注意力转回到大豆上,兴致勃勃地讲了一番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巴小霸听后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太多的情绪。
齐格有点尴尬,觉得自己有打压巴小霸之嫌。明明人家之前还因为小伙伴太过优秀而失落,现在又听到新成果,怕不是要自闭了吧。
吓得齐格摸了摸鼻子,干笑了两声便溜了,
他走得匆忙,并没注意身后响起了滋滋拉拉的焊接声。
再说回宁小统。
宁小统使用的原料是汉东省的秋大豆。汉东大豆根系不算发达,但适应性强于其他品种,可以对抗低温干燥且不容易烂根。
宁小统用它叠加梭变品种,强强联合,成功保留了产量优势。
如此一来,作为新一代主材的汉东大豆,在不增加根瘤菌共生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小幅产量增加,而且生长周期更短,大约四个月可成熟。
宁小统还是不满意。
四个月的生长期不上不下,实在尴尬。
任务期限6个月,梭变系速生种通常三个月就能成熟,这样就算遇上减产,只要不太夸张,总归是能靠周期弥补上去的。
可汉东大豆的生长周期变成4个月,一个任务期限只能种一茬,剩下两个月还浪费了。
还得继续改良。
宁小统已经想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一边改良现有的广汉秋大豆,另一方面重新培育出周期更短的豆种,争取能在剩余的两个月再种一茬,
补种的短期豆,对产量可以不做要求,但必须符合任务要求的成分标准。而汉东豆的改良方向则是去除小果化,让大豆的豆荚变得更大更长,单亩大豆产量更高。
他开始反客为主,给师兄师姐们安排任务,
叶老师负责筛选朝短周期大豆品种,苏老师需要在云计算平台上添加新的模块,测算特性几率及相冲相克的组合关系。
至于张教授,她负责统筹试验田的种植工作,包括前期的土地整合和实验全过程追踪,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为正式种植制定方案。
“新的汉东豆根系更发达,搭配融合改良后的根瘤菌,固氮能力被原始样本提高80%,而且对于土壤和环境的要求更低,数据已经非常出色。”
张芸教授转动观察镜,把焦点落在了根瘤菌分布的位置上。
“你们看,根瘤菌都集中在主根的上部,侧根在土壤表层之下几厘米,也发现有根瘤菌繁殖,这大概就是它固氮含量多的原因。”
“要发挥这种优势,需要大孔隙土质,透气性一定要好,耕翻深度20厘米,而且还要防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