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给乾隆当弟弟的那些年(111)+番外
宝源局和地方的官银钱局出来的银钱都有标记,很容易就能看出来银子出自何处,想仿制没那么容易,且朝廷刑罚如此之重,用了就要判流放,一般也没人敢用。
小果亲王松了口气,“还好还好,我还以为要坏大事儿了呢。”
朝廷能控制住情况就行,前人踩过的坑他们不能再踩一遍。
傅恒:……
傅恒老师委婉的表示,朝中大臣不是吃干饭的,虽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人家在正经事情上真的很靠得住。
小果亲王:!!!
是哦,他傻不代表别人不聪明,这世上聪明人多着呢。
就像他们家十六伯,那脑袋瓜简直不是人,他是怎么做到看一遍书就能把里面的内容看懂还能给别人讲的?这很不合理好不好!
那么聪明的脑袋瓜不应该出现在他身上吗?
差评。
信、不、话本子看完了,故事也讲完了,小果亲王心满意足的转移战场去和侄子们显摆他新听的故事,傅恒回去和皇帝汇报这话本子里的确没什么要紧的信息。
皇上您不用自作多情,和亲王这信确实不是给您写的。
弘曕溜达着去找侄子们玩,这个点儿是自由活动时间,不算打扰他们学习。
阿哥们的确没有在学习,他们正忙活着抓树上的知了,“小叔小叔,快看我们粘到的知了。”
夏天已经快过去,但是树上的知了还在滋儿哇滋儿哇叫个不停,宫里树少可以粘走求个清静,圆明园那么多树怎么粘也粘不完,一群精力旺盛的小少年拿着杆子纯属在玩。
小果亲王看着桶里没力气叫的知了,再看看他天真单纯的侄子们,缓缓露出“天真单纯”的笑容,“你们五叔最近去了广东,听说那边有种虫子比知了还大,还能飞,而且打也打不死杀也杀不光,要不要写信让他带回来两只看看?”
永璜永琏听他这么说很是好奇,“要要要,怎么可能有杀不死的虫子?五叔什么时候回来,他能抓到那虫子吗?”
小果亲王笃定的回道,“肯定能!”
第57章
*
小果亲王缺德的时候和乾隆皇帝相比不逞多让,忽悠完不知道“蟑螂”为何物的侄子们就去给和亲王写信,写完之后还特意去乾隆那边强调了一下这信很重要绝对不能丢。
然后就又被皇帝赶出去了。
臭弟弟,糟心!
糟心的臭弟弟搞完事情功成身退,完全不管信送到广东后他哥会是什么反应。
经过近一个月的练习,他现在已经能在没有侍卫牵马的情况下自己骑着小马溜达。
学习进度之慢令人咂舌,但是小果亲王自己却很满意。
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他能学会就是成功,怎么学的、花了多长时间都不是事儿。
庄亲王说要带小侄子学火器不是说着玩的,皇子们到了年纪都要接触这些,不求他们掌握的多熟练,至少得知道怎么用。
叔侄俩约好时间,不用特意去告知皇帝,直接去武备院挑东西就行。
其实王府也有少量的火器,但是想看最新的还是得去景山炮厂。
小果亲王要学就学最好的,现在只是参观而已,当然是哪儿的枪炮最全往哪儿去。
两位亲王要看枪炮进展,内务府提前安排好,炮厂的工匠为了朝廷不拖欠工钱,铆足了劲儿要让庄亲王知道他们炮厂的工匠不是光吃饭不干活。
能让小果亲王看重那就更好了。
不是他们想出风头,实在是这年头工匠不好当,再不想办法让朝廷重视他们的工钱就真的要被克扣了。
每到这个时候就羡慕被调到圆明园的那些工匠,虽然干的活儿费脑子,但是小果亲王给钱给的爽快,要是弄出了什么他喜欢的东西还有赏钱,这样的差事谁不想要?
年纪小怎么了,人家有钱啊。
年纪小怎么了,人家大方啊。
景山炮厂的工匠们打起十二分精神接待两位亲王,所有人都想天上掉馅饼让小果亲王把他们捡到圆明园的研究所去。
造办处的匠人会的他们都会,武备院的匠人会的他们也会,怎么被小果亲王看重的好运气没有落到他们身上?
弘曕不知道景山炮厂的工匠们在想什么,他在听他们家十六伯讲大清的火器史。
额,说是明朝火器史更合适。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这时候的火器放到后世不够看,但是杀伤力已经很可观。
兵书上有很多火器制造和使用方法,什么火球啊、蒺藜火球啊、毒药烟球啊应有尽有。
嘉靖朝之后的火器更厉害,不光有各种火铳,还有快枪、虎蹲炮,甚至连地雷、□□都书上有名。
威力如何没见过,反正名字都挺厉害的。
前朝的火器堪称古代火器发展史的全盛时期,本朝没入关之前的火器也很厉害,但是现在却不太够看。
不光火器不够看,其他方面也不太够看。
这话不能往外说,说出去就是动摇军心,但是私底下说说还是没问题的。
小果亲王是个爱听故事的小王爷,好在他只听故事,不会听几句就随随便便往外说,不然身边就没人愿意给他讲故事了。
大清的火器水平不够看在后世人尽皆知,西方那边忙活工业革命,他们这边还在快马弯弓,水平追得上才见鬼了。
没想到更过分的还在后面。
他们和准噶尔那边从康熙朝打到现在,前不久从对面缴获了几副准噶尔部的锁子甲,东西送到京城后文臣武将们都觉得不错,于是让工匠试试能不能批量造出来给大清的士兵也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