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给乾隆当弟弟的那些年(123)+番外
工部的一把手是工部尚书吧?
每个部门的一把手都很忙,他这么找上去是不是不太好?
不对,人家好像不在圆明园。
六部衙门都在紫禁城附近,□□到紫禁城有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道,俗称千步廊,千步廊外环筑六米多高的朱红色宫墙,墙外两侧就是各部衙门。
六部、宗人府、太医院、鸿胪寺、都察院、大理寺……
基本上叫得上名的衙门都在那儿。
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抬头看看那足足六米多的朱红色宫墙,想必各部官员也都有如此感慨。
谁家正经人用六米多高的院墙啊?皇宫啊,那没事了。
皇帝夏天来圆明园避暑,亲信朝臣跟着过来,却不是把所有衙门都搬到圆明园。
各部衙门正那么多东西搬来搬去太麻烦,只有有事儿的时候才会到觐见皇帝,平时办公还是去各自的衙门。
算了算了,大老远的跑过去太麻烦,他等工部的官员过来汇报工作的时候再过来堵人。
刘喜有些为难,“王爷,朝中大臣的踪迹奴才可不敢盯,这是要命的活儿,您就绕了奴才吧。”
他这圆明园总管的官职也不低,但是内廷的官和外朝的官相比总归是低人一等,如今皇上在圆明园住着,他总不能上赶着往枪口上撞。
弘曕一想也是,于是放过刘总管,决定把这个可能会闯祸的活儿交给李大总管。
李玉:???
李大总管看着去而复返的小果亲王,心中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
小祖宗光明正大的过来还好,这偷偷摸摸的一看就没好事儿。
小果亲王狗狗祟祟来到门口,远远的朝李大总管招招手,自个儿没有上前的意思,明显是让李玉过来。
李大总管看看不远处的小果亲王,再看看殿中已然察觉到动静的皇帝陛下,向来带笑的胖脸都皱成了包子褶。
乾隆放下手里的奏折,摆摆手示意李玉过去,然后走到窗前看他的糟心弟弟还能冒出什么稀奇古怪的点子。
整个圆明园能让李玉露出那样表情的只有一个小果亲王,不用想都知道外面是谁。
乾隆搓搓指尖,感觉手里缺点东西,转身回去把鸡毛掸子带上,这才感觉舒服了几分。
“李总管,你知道工部的大人们什么时候来圆明园吗?”小豆丁开门见山,“不是要他们干坏事,只是有问题要请教真他们。”
各个衙门的大臣来圆明园汇报差事不是秘密,随便一打听就能打听出来,李玉也没想瞒着,问什么答什么,老实的简直不像他。
讷亲大人才从江南回来,朝廷正准备建下一片海塘,最近工部天天有人来,不过他们有没有空解决小果亲王的问题他就不知道了。
他只是个太监总管,前朝的事情他哪儿管得着啊。
小豆丁叹了口气,“不是说不忙吗,怎么到处都是事儿?”
李玉梗了一下,谁和这小祖宗说的工部不忙?
吏部、户部每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忙碌,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清闲,工部不一样,工部一年到头都在忙,基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工部下辖四司,营缮清吏司、虞衡清吏、都水清吏司、屯田清吏司,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机器制造、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1】
营缮清吏司管宫室官衙营造修缮,虞衡清吏司管官用器物还有度量衡以及铸钱,都水清吏司管各司花销并归档造册,屯田清吏司管陵寝修缮还有核销费用、支领物料,甚至还管着部分税收。
大清的税收不是全部入户部,有一部分入内务府,也有一部分入工部。不是只有修建别院行宫才用得着工部,他们要管的事情多着呢。
而且工部除了四司外还设有制造库、节慎库、料估所等各个小部门,他们是花钱的地方,其中很大一部分官吏的设置都和钱有关。
没办法,不把要花的钱清清楚楚列出来,户部那边不给他们批钱。
太难了,真是太难了。
本朝严禁宦官干政,禁令严到不许太监识字,李玉这当到总管了也还是大字不识几个,但是不耽误他对前朝的事情了如指掌。
规矩是规矩,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他这个差事避免不了要和前朝大臣打交道,也不能什么都不知道。
当然,这些事情不能说出来,他自己知道就行。
小果亲王想知道工部的情况,那他就把工部的情况说给这小祖宗听,至于之后怎样,他们皇上就在后头听着,总归不是他头疼。
弘曕听的唉声叹气,越听越觉得圆明园那些车怕是开不出去了,“李公公,工部真的一个闲人都找不出来吗?”
李玉只是笑笑不说话。
再忙的地方都有闲人,工部也不例外。
本朝的官职和前朝相比略有改动,六部之官皆为复职,掌印为满臣,办事为汉臣,职权也比前朝要小。
军机处分走了部分吏部和兵部的权利,且兵部不能过问八旗政务,只能管绿营事务。
工部的满尚书哈达哈大人之前是镶红旗的满洲都统,是个地地道道的武官,到工部后也不怎么管事,每次来圆明园汇报的都是汉尚书陈世倌陈大人。
但是朝中不养闲人,这话让皇上听见多不好,还是憋在心里更妥当。
乾隆拿着鸡毛掸子推开窗,戳戳小老弟的脑袋瓜,“进来。”
弘曕:???
小果亲王只觉得避开门口就行,特意拉着李大总管到窗户底下说话,完全没想到他们家皇帝老哥那么不讲武德竟然躲在里面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