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古代摆摊卖美食(282)

作者:梨庐浅 阅读记录

这些事情她说的有趣,赵王在一旁只听得匪夷所思,不知道上山捡那些个东西,就为了换上一两个铜板,有什么好开心的。

不过见赵杏花脸上总算露了笑容,他也就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

赵杏花说了一会儿,也就闭了嘴,看着外面树杈上面的雪,知不知道他们白云镇那边,是不是也这样。

赵王很快就传了膳,李大娘子做的饭十分讲究,摆盘精致,那一小碟子切着的水晶糕夹起来,还能看到上面印着的梅花。

这些东西,怕是她那卖身的银子,都买不上这一小碟。

可赵杏花的心里并不是多开心,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

那边赵王也跟着放下了,皱眉问赵杏花,“是不合口味?来人,把这些都撤了。”

赵杏花忙诚惶诚恐的摆手,“那倒不用,是我今儿个没胃口。”

“在花园里种了那么一会儿的地,怎么能没胃口?定然是李大娘子做的不好,若是不喜欢她做的,只再换了厨子来。”

赵王顺势把赵杏花抱到了腿上,在她的腰间摩挲了几下,“想吃什么,只管同本王说了。”

这府里并不止她一个小娘,赵王也曾经为了别人一掷千金,不过是讨小娘子欢心,想做些吃食,对他来说更是抬抬手指的事情。

赵杏花闻着赵王身上那股他熟悉又有些抗拒的味道,那双炽热的大手不容忽视的,只让她浑身战栗,想了想才说,“倒是想吃我们镇上才有的豆干。”

那时候她从山上摘了菌子,换的铜板都舍不得花,想着以后要是嫁给了李有福,生了娃娃自然要多留些钱出来。

可每次去林春燕那里,她都会拿了豆干出来,让她吃上两口。

如今锦衣玉食都有,最想吃的,还是那豆干。

赵王就把这事记下了,回头就吩咐了下人去找,“要是能多带些,就一并拿了回来。”

一声喝令,哪怕冰天雪地,下面的人也快马加鞭的往白云镇去跑。

林春燕的摊子摆出来没多长时间,就呼啦啦来了好些个人,有要热汤面的,有踮着脚看有什么新鲜吃食的,一时热闹无比。

孙捕快和孙安元先要了面,先说起秦老丈人拿走的卤味,“故意把我们叫去喝酒,只拿了一小碟来,可把我们馋坏了。”

“那你们没把带的东西拿出来馋秦老丈人?”

孙捕快摇头,“哪里就舍得?我们兄弟两个还不够吃。”

那边秦老丈人正好听到,连蹦带跳的过来,“什么?原来你们两个还私藏了好吃的东西,亏我还惦记着你们!”

那一桌的宋书生秦书生也过来要了面条,瞧见有卤出来的猪下水,就拼了一盘。

“宋大厨?”远远听到这声音,林春燕就抬了头,才发现和她比试过的宋大厨也过来。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摸着自个儿的肚子问,“小娘子新年好,可是有什么新鲜的吃食?”

他老早就想过来吃东西了,可碍于面子,一直没不好意思来。

这时候人多,就想着混水摸鱼。

林春燕就介绍了一下,他点的那蟹黄拌面和卤猪肚。

别人瞧见了宋大厨,都笑了起来,他也只嘿嘿几声,就去吃那卤猪肚。

这些下水都是一锅煮出来的,味道差不了多少,可在冬天吃上这一碗,只觉浑身都热腾腾。

岸边的船夫也过来喝了一碗面,和林春燕闲说话,“怎么还不见你那小舅舅出来?也有好长时间没见着他了。”

自从上次去栖霞镇卖给了几个酒楼东西之后,张小舅这一整个腊月都没有再出门。上次去他们家走亲戚,张小舅就说了一暖和便去跑货。

张小舅比林春燕还心急呢,这跑一趟货就有一趟货的钱。

第81章

到底正月里坐船的少, 那船夫隔三差五的就过来找林春燕,或者要一盘花生,或者要上一碗面,看着来往的人就能怡然自得半天。

得了空, 林春燕也会和他聊一聊, 她比较好奇这船夫都去过哪些地方, 那边的风土人情怎么样。

船夫一说这个就来了兴趣,“去的地方多了, 很多都是到了码头就走,不过像咱们白云镇这样兴旺的, 并不是这样多。”

他们码头大,有时候那些个往南方去的大船, 也会在他们这码头停靠一下,下来采买一些东西。

“咱们镇上也热闹,三更半夜的也总有人在那里摆摊, 葫芦镇那边的人也爱半夜出来买东西。”

船夫的媳妇就是葫芦镇的, 还说起来林春燕卖的那些豆干豆皮, “他们那边也有,我娘家小舅舅还拿来问我见过没见过, 说这样好的东西,倒藏着掖着不肯让他们知道。后来我就猜肯定是你那小舅舅送过去的。”

他来套近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继续长期稳定的送张小舅。

要是因此能再得了送货的差事, 以后的生计就不愁了。

那些送外卖的闲汉看到林春燕摊子摆出来, 也都各个惊喜起来。

林春燕出来了, 也就意味着买外卖的人多了,他们能挣到的自然就多。

王闲汉和林春燕比较熟, 和她说了这段时间的近况,“可算是见到你们了,你们没来的这段日子,我看那些酒楼都快乐疯了。”

往年里,他们也要早早的关门,可今年生意不好,都往后硬拖着。

那边的闲汉唐娘子也说,“我还听说岳阳楼说要年后请了大厨回来。”

她比较担心林春燕,也一直记着她当时帮了自己的事情。

这个年能过的这样好,大人小孩都高兴,多亏了林春燕这里的生意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