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摆摊卖美食(49)
和张大娘分开之前,林春燕又叮嘱了好些,想着要不自个儿先陪张大娘去码头,又怕林桃红在镇上冒冒失失,她一个小娘子再被人骗了。
看出了她的担心,张大娘反而笑了起来,“别的地方不说,这码头我却是最熟的。”
只不过身份转变,到底有些难堪。
母女分别,张大娘先在码头上转了一圈,怕有人认出她来,不过很快,张大娘就发现根本就没人注意到她,就连把担子放在那里,也无人问津。
张大娘叹了一口气,便学着林春燕的样子叫卖起来,“瓦罐小河鱼,五香豆干……”
叫卖了一会儿,张大娘觉得嗓子都有些干,只看着那卖鱼肉粥的宋娘子摊子前人来人往,没一个人来她这里。
让人好不羡慕。
旁边的摊子是卖馄饨的,这时候过来吃的人也不多,那金娘子就和张大娘说起话来。
别人不知道,她坐在张大娘的旁边,早就闻见的那田螺,小螃蟹散发出来的味道。
瓦罐小河鱼她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见被捂得严严实实的,那豆干看起来也不错,是她没见过的吃食。
她和张大娘客套了几句,互相说了姓名和村子,金娘子就问起她那豆干来。
张大娘想了想,有些不情愿的递过去一个。
“我家燕娘做的,她在镇上摆摊卖东西,特别有名。”
卖馄饨的金娘子没听说过什么燕娘,全当是张大娘说大话。
只不过她吃了一口豆干,顿时觉得滋味不同凡响,实在好吃。
“这怎么做的?味道挺不错的。”
金娘子把豆干吃完,忍不住凑过去问。
张大娘得意起来,这豆干的确挺好吃,要不是来卖,她大早上还能多吃几块。
挑了这一路,张大娘也有些累,又闻到那豆干的香味,忍不住自己也拿了一块吃。
两个人在太阳底下吃的津津有味,就有路过的人忍不住往他们这边看。
一个丫鬟模样的人停下来,问张大娘,“娘子,不知你这吃的是什么?”
张大娘见来生意了,也顾不上吃,赶紧和这丫鬟介绍起来。
想了想林春燕的嘱咐,拿刀切了一小块豆干,让她尝。
其实她是有些舍不得的,想着反正卖不出去的话,大不了再挑回去,她都能吃完。
丫鬟尝了一口,觉得味道不错,况且从来没有见过这豆干,是新鲜的吃食,问了价格之后就要了一斤回去。
旁边的金娘子羡慕,“你这豆干味道好,生意定是差不了的。”
张大娘卖出去了头一份,心里也有了底气,在有人来问的时候,就叫人尝尝。
有人爱那麻辣的豆干,吃到嘴里直呼过瘾,张大娘就顺便给人推荐香辣小田螺和小螃蟹,这两个都是有些辣的呢。
这些人将信将疑的尝了之后,纷纷掏了钱来买,没一会儿,豆干和田螺就卖出去不少。
连那瓦罐小河鱼也有人来买。
一旁的金娘子看了,羡慕不已,她的馄饨还不到开张的时候,只能等到晌午时候才行。
晌午的时候,码头干活的人也都休息了,他们有自个儿带着馍馍吃的,也有大方一些的,会来摊上买些现成的东西。
毕竟干了半天的苦力,他们都累得很。
见张大娘这摊子是新来的,摆出来的东西又很新奇,就有人过来问。
张大娘给人介绍了一下,围着看的胡大强先在那田螺上打了一圈,小时候没少下河找吃的,他是知道这东西的。
不过没多少肉。
胡大强就不再看田螺,听张大娘在那里介绍,就要了一些麻辣的豆干,配着带的馍馍一块儿吃。
麻辣香干正好中和了馍馍的寡淡,只花了两文钱,他就把往日里难以下咽的馍馍给吃完了。
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
旁边的同乡看到,凑过来想尝尝味道,胡大强是个大方的,就分了几个出去,这些人尝了之后觉得味道好,也有学着他的样子,买了麻辣香干来吃。
胡大强觉得那田螺不划算,可有的人就喜欢那味道,那汤汁一看就香的很,沾了馍馍吃,依旧很下饭。
张大娘也饿了,她怀里带着饼,今个走的匆忙,忘了带水,就去找金娘子讨要了一碗面汤,就着田螺和豆干把饼子吃完了。
下次还可以带些咸菜来,张大娘这么想着,今个第一天来就有这样的收获,让她心里格外高兴。
虽然卖的钱还得交到账上,可多劳多得,林春燕肯定会给她不少呢。
她吃的津津有味,金娘子摊上,有一出商人看见张大娘吃的这么香,忍不住问,“那是什么东西?怎么从来没见过?”
张大娘耳朵尖,不等金娘子说话,就抢着说,“这是我家做的豆干,只有我家有,滋味特别好。”
商人看见,就凑过去都买了些,配着馄饨吃,觉得不过瘾,又买了烧饼来,学着张大娘的样子,把豆干都夹在了烧饼里。
还别说,味道也是顶顶的好。
张大娘收钱收的越来越利索,叫卖声也越来越大,等林春燕找上来的时候,杂七杂八已经卖了不少。
张大娘得意:“我看这做生意也没什么难得,明个我还来。”
见她笑容都比之前多了些,林春燕算是放了心,细细问了起来。
最开始买豆干的那丫鬟,把豆干给了自家的主子,她家小娘子原先也是个爱吃的,不过最近因为晕船,胃口都不大好。
丫鬟来叫她吃饭,她也没什么兴趣,只想赶紧离开这样的地方。
这样的小码头,有什么值得逛的,她连船都懒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