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隽:“随孤一道用膳吧。”
唐青遵从皇命,跟在对方身后去了前厅。
**
午膳结束,不等唐青寻机告退,萧隽让他到书房议事,就突桀归顺以后,还有诸多事宜亟待解决。
萧隽虽有天意大趋之势,但再定突桀民心,招纳及安抚降军,并非短期内可完成。
唐青问:“陛下想如何安置他们?”
萧隽道:“若是过去,孤恨不能斩之屠之。”
捋走唐青,叫突桀赔上全族性命来偿还,他不觉违过。
可身为帝王,既要有征降屠戮之心,还须有容纳之襟怀。
突桀归服大邺,便为大邺疆土,异族子民,亦是大邺子民。
萧隽调兵入驻突桀,严禁士兵掠抢烧杀,更不得伤及无辜平民,违令者就地当斩。
过去大军入境,军令下了,但不乏纪律松散,枉顾法纪的士兵对百姓施加残害,是以萧隽特命韩擒执行此事。
听罢,唐青道:“陛下圣明。”
又问:“那些降军,陛下欲如何处置呢?”
征伐乱世,对于降军,屠杀和将其世代发配为奴隶苦力屡见不鲜,萧隽既然做了整改,对于这部分人定然不会贸然处理。
他道:“陛下让韩擒去,可是要进行收编,让其诚心投降,归为己用?”
萧隽:“唐卿知晓孤。”
唐青道:“这的确比戮杀和发配苦力可行,也正合陛下的用意。”
萧隽此行出征突桀,虽有他的原因推动,但也借此一战,让他看出对方的野心。
萧隽并不安于大邺当前的版图,出征突桀只是其中一步,更不论日后,对方定有降征各异族,扩张大邺版图的决心。
唐青生于和平年代,不主张征战。
历来集权者会走上这条路并不罕见,他的那些想法,不适用于这样的时空,即使倾他所有,也只是蚍蜉撼树。
时代的发展和演变,绝非一人可为之。
只是……
唐青轻叹:“陛下,臣此前好不容易规劝您推行休养生息之策,江山一统固然是好,可每每开战,所耗军费物资以百万计数,无非是伤财劳民,取之于民,动摇国之根本。”
这才休养发展了几年?唐青觉得还不是时候。
萧隽道:“孤明白。”
又笑了声:“卿也明白。”
唐青动了动唇,萧隽先他开口:“这条路,你会一直陪在孤的身边,对不对?”
又道:“那件奇怪的衣物,孤先收了。”
唐青:“?”
萧隽少有的掩饰内心的不安,除了自己送的那支云雀弩,旁的物,尤其跟那个时空有关的,都不想放在唐青身边。
有朝一日,等大邺全统天下,唐青留在他身边。届时他们共享河山,受万民供仰,一同治理天下。
萧隽道:“这条路,孤希望一直有你,答应孤留下来,到时候大邺的每一处山河,你想去哪里都可以。”
“唐青,留下来,可好?”
第106章
翌日早, 未飘雪花。
唐青被召去御前用膳,萧隽与他商量了会儿接下去巡视突桀的事宜,话落, 命人送一件东西到屋内。
临出行前, 萧隽唤停他:“唐卿。”
唐青驻足, 走了过去:“陛下, 可有吩咐?”
他的视线落向宫人手里拿的一物, 萧隽将其取下, 抖了抖, 是一件洁白无比的鹤羽大氅,看起来分外温暖。
萧隽把鹤羽大氅罩向唐青身后:“穿上它。”
唐青抬眸,四目相对, 轻微的怔顿之后,继而错开眸光。
“谢陛下赏赐。”
温暖将唐青从脖子裹至脚边,一席新氅衬得他愈发圣洁轻然,就如下凡的神使。
萧隽几乎移不开目光, 浅色的瞳孔浮出几分热度, 并未掩饰眼底的喜爱和欣赏
正待说几句, 宫人在门外低声禀报。
萧隽侧目,唐青便借机开口:“既然陛下有要事处理,臣先请告退。”
萧隽这些日子未曾闲着,幽州一众官员需更替新鲜的血液,其中牵扯颇广,光是稳固各种关系就够萧隽忙一阵了。
唐青瞧见今日宫人手里呈送来的折子,只幽州这部分, 就如雪花一般,没几个时辰批阅不完。
他再次拱了拱手, 道:“臣请告退。”
不等萧隽开口,唐青就似轻盈高洁的鹤,从萧隽眼皮底下飞走了。
捧着奏折的宫人垂头低脑,目不斜视,他们只听皇上低沉一哂,像是感慨地开口:“胆子倒是愈发大了。”
唐侍郎此举,未惹得皇上丝毫怒火,反倒做实唐侍郎果如传言那般,是御前的大红人,得皇上重用,深得圣宠呐。
**
唐青乘着马车从府邸离开,由一行黑玄军护送至距离幽州北地最近的嵬城。
嵬城原是突桀设立在最南的边防军城,如今既已归顺大邺,出行到此,则畅通无阻,不消两个时辰的车程就到了。
邺军已在城内驻扎,经过清整,巨石砌垒的高墙上有大邺的士兵值守,马车从关口入了城门,道路两侧有不少当地的居民翘首观望。
这群异族百姓看见黑玄军护送进城的马车,纷纷噤声,又忍不住一睹那位大人的神采。
当日交战前线,无数双眼睛看见从天光中降落的身影。
所有人都传那位大人奉了天神使命来到世间,既辅佐皇上,那便是天命所归。
*
突桀归顺大邺,虽在政策上安抚百姓,但短日之内想要民心安定,尚无可行的办法。
然而唐青是那个例外,他是天意专程派来解决此事的人。
今日嵬城的原住民知晓得神庇护的那位大人要来,纵使对邺军仍有怯意,可都壮起了胆子,每家每户凑到街头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