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成为暴君的战利品后(197)

入了皇宫, 唐青径直前往藏书阁, 跟进纂修旧籍的进度。

书阁门外,两名与他一起负责修攥的同僚搬了许多文卷到一楼,他们准备等天色出晴时,将这些夹着腐味的书带到日头底下摊开了晒晒,去味驱虫。

二名同僚见到他,纷纷笑着开口:“侍郎来了。”

唐青回应了二人的招呼,道:“可有何事我能帮忙?”

说着, 将袖摆往上捋去。

他今日不上朝,只着了春衣常服, 外罩嫩青水墨风晕染的宽袍,露出一截细长纤美的手腕。

腕子如雨露里倾出芽的笋,雪白柔嫩,接过同僚怀里捧来的文卷时,指尖无意相触,对方猛地怔在原地。

唐青抱着书走向一楼,空气里散出一股温暖浅淡的药香。

药香仿佛沾染在驻足发呆的同僚脸上,只见他霎时了一张脸,盯着被唐青碰到的手指,七魂飞了六魄般,心跳急速地返回二楼搬运余下的书籍。

临近正午,晴日破云,日色落在红墙碧瓦的宫墙上,琉璃瓦折出盈盈流动的青绿色,投射出温暖古韵的光芒。

唐青与同僚把书籍都搬到空地晾晒,忙活一阵,血气涌向四肢百骸,浑身暖洋洋的。

近些日子他病气缠身,此刻有些苍白的面颊浮出两抹殷开的红,唇瓣的血色也显出许多。

同僚见他如此,说道:“这会儿晒着,不若侍郎先回阁楼坐下,此地留下官看守就好。”

唐青接受了同僚的建议,往返藏书阁时,在一道回廊的角落有人背对着外墙蹲坐,手里似在摆弄。

他悄然走近,听到此人嘀嘀咕咕的算着什么,

另一名搬运旧籍的同僚瞧见,说道:“李问,让你筹计晾晒的文卷,你又躲起来偷懒!”

那蹲坐的李问说道:“大人这就冤枉小人了,小人不正是在筹算么?”

同僚:“晒在太阳底下的书卷几多,你这么点筹棍能算清楚?”

李问指指脑子,斩钉截铁道:“能!”

从二人对话和眼前的形势看,唐青大致弄明白了情况。

李问负责统计。

在大邺,乃至当今朝代,计数多以来筹棍来算,计算数量越大,需要摆弄的棍子也就越多,若以平日筹算的方式来计数晾晒的书籍,此时地面该摆满一大摞棍子。

唐青笑了下,心知这个时代计数总归不如现代方便快捷。

他让李问起身,随他一起到晾晒文卷旧籍的地方。

李问:“大人有何吩咐?”

说着,并不敢与唐青对上眼神,容易脸红。

两名同僚也跟了过来:“侍郎可要我们帮忙?”

唐青来到晾晒的场地,让李问与他一起统计当前的书籍数目。

李问道:“大人,您别小瞧下官手里的筹棍少,下官以口诀配合,筹算的速度只比寻常人快。”

唐青没说话,拿了一只炭棍:“开始吧。”

李问和两名修攥学士纷纷睁大眼睛:“大人,您只要一根筹棍?”

唐青微微抬脸,眸光里带着平和稳定的力量:“足矣。”

李问踟蹰,唐青视线扫过四周,在地上写了些数字。

修攥学士盯着陌生的字符,从彼此的目光里看到了疑惑。

李问开始摆起筹棍,在心内以口诀运算了一会儿,耳旁落下一道清润如玉的声音。

唐青笑着说了个数字,李问诧异,待他将旧籍算完,已过去半刻钟,得到的数目与唐青的分毫不差。

李问诧异:“大人,您莫非只以这些奇怪的字符筹算出结果?”

唐青颔首:“自然。”

又道:“这些阿拉伯数字,搭配运算符号,很快就能算出结果。”

数字计算,远比筹算来的方便,一目了然。

也正是此刻,唐青心底忽然冒出了一些新奇的想法。

春日枝头点缀着薄红嫩青,晴光灿烂,远不及落在青年眉眼的春色,远看犹如一卷灵动温柔的画。

两名修攥学士和李问忽然跪下,齐齐叩拜:“参见皇上。”

唐青转过头,萧隽不知几时出现,站在墙门看着他。

唐青迎上前,正欲拱手行礼,被萧隽拦了下来。

四周的人俱被屏退,萧隽看着他指尖残留的炭黑痕迹,待宫人送了丝帕,替唐青擦拭。

唐青蜷起指尖:“陛下,臣自己来就好。”

萧隽也不勉强,帕子交给他,走到书写数字的地方:“这是什么意思?”

唐青一边擦手一边回答:“数字,阿拉伯数字。”

说着,他把数字计算的概念和运用与萧隽详细解释,又道:“陛下,臣想将数字在大邺推广开来。”

数字的运用和计算渗透许多方面,如今的筹算过于冗杂,若能普及,不失为一件好事。

萧隽定睛看着他:“这也是唐卿那个时代的?”

唐青:“回陛下,正是。”

萧隽目色平淡:“卿的想法很好,可想在大邺推及,并非易事。”

唐青沉默:“……臣明白。”

历代以来,书籍一直为贵族和世家垄断,知识传播范围甚微,就连寒门子弟,能出头的也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平民阶层的人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资源。

若想推及文化,就必须打破历朝历代的官秩选拔制度,让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机会。

此举无异于再次打破阶层利益,重新划分资源。

萧隽与他并肩而行,虽未言语,但唐青明白若自己想做,对方仍是他的靠山。

改革选拔制度,有利于分散朝堂各党势力,让新鲜的血液融入,培养属于萧隽的势力。

萧隽停步,伸手替他拂去落在发间的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