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成为暴君的战利品后(88)

他给韩擒介绍土豆的妙处:“土豆可作主食果腹,且种植环境并不严苛,量大管饱,如果能把土豆进行大量翻产,使其成为价廉寻常的粮食,届时大邺的百姓哪需日日紧着肚子。”

他让人把土豆收好:“这箱可是宝贝,等发了芽,开春后全部种满。”

两人并肩回到堂屋,唐青用盆里的温水洗手,又换了另一双干净的鞋子,吩咐后厨盛些热食上桌。

韩擒散值后就送了东西上门,唐青留下对方,笑吟吟地看着人用膳。

他问:“可有喜欢的菜色?下次我让厨子准备。”

韩擒饮食并无讲究,从军时条件艰苦,有水有干粮就行。如今虽已升官,也未养成奢靡挥霍之风。

膳后,韩擒仍留府邸,陪唐青去了书房。

今年入冬,幽、冀两州的灾情境况依然不容忽视,只能靠着朝廷拨去的赈灾粮勉强度过,长期如此,也不是个办法。

昨日在上早朝时,皇帝就两州灾情为难了诸多官员,要求众人三日内呈上解决难题的奏本。

唐青将头绪理清,很快沉下心写折子。

从古至今,历代王朝都面临过相似困境,解决的方式,常见的便有军队屯田制度。

当今天下初定,不需要日日打仗,因此,边境备战地区,平常练完兵后,可组织军民开垦荒地、增长粮食,此举用来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此为军屯粮。

而当地附近的百姓,或流落在周围的流民,亦可组织起来。

一方面可减少乱民,使其逐渐安稳,在相应地区落户生产;另一方面同步实行民屯田,用以扩充当地粮库。

充分调动幽、冀两州的劳动生产力,提高当地食物产量,长年累月,此自耕自守、屯田戍边的政策,可使边防驻军无需依靠朝堂赈灾。

为了长久平定军心,召百姓入伍,安抚边境,朝廷亦需提高将士士兵的待遇,否则如此苦寒境地,难保逃兵增加,留不住人。

唐青还主张建设平粮仓。

待边境的幽、冀二州粮食产量翻涨,粮价稳定后,当地粮仓便以平价向百姓收购粮食屯于仓储。

如若遇上粮食紧缺的年份,官府再以平价卖出,以此达到调节余缺、稳定粮价的目的。

幽、冀两州气候和地理较为独特,没有内陆种植的优势,对于选种粮食的种类,也需挑选合适的。

摆在眼前的土豆是个合适的选择,唐青顺手把从东溟收植的土豆提上奏本,待稍后他往南郡梁王府去一封书信,和梁名章商议如何处理今年收成的土豆。

除军队、平民并行屯田制度、建立平粮仓以外,唐青还在最后提了促商运粮的建议。

过去朝廷一直掌管绝大部分的田地和盐,如今慢慢把盐田下放到百姓手里,那么便可施行相应政策。

朝廷调动内地商人运粮到边境的积极性,届时官府以盐票和商粮交换。

既能扩充当地粮仓储量,还能有序对商人发放盐票,促进民间经济的发展。

暮色渐起,唐青听到韩擒在门外唤他,方才从书案起来,

他在书房写了一下午,手腕和眼睛酸痛不已。

韩擒上前,替他按了按眉心和额际,半晌过后,蹙眉问:“可有缓解。”

唐青闭起眸子,窒闷在胸口的气息慢慢排解,连带着头也没那么疼了。

他浅舒一口气,顺势倚进韩擒怀里,脸颊贴在宽阔的肩膀上。

韩擒手指落在他的发顶,带着安抚的意味轻揉。

唐青问:“你一直没走?”

韩擒道:“回府上处理了一些事务,睡了会儿,过来时见你还忙,就在院里练了几套拳法。”

唐青闷声一笑,将手放在那只宽大的掌心,任由包住。

“韩统领,你可知道朝廷严禁官员私交甚密。”

韩擒由他打趣,喉头滚了滚,哑声道:“来时无人发现。”

唐青轻哼:“这么说,统领还是悄悄潜入我府上的?”

韩擒无言,通常他的沉默便表示默认。

唐青为他耿直却又顺从内心的做法萌倒,方才仰头,下巴就叫韩擒轻柔抬起,炙热密切的吻随之而来。

二人在书房内拥着亲吻,耳鬓厮磨,直到唐青浑身虚软得站不稳,韩擒才停下,抱起他走到坐榻放下。

黑蒙蒙的夜色笼着四周,兰香和另一名仆人的声音从庭院传来,那两人正在把庭院回廊上的灯笼点亮,微弱的暗光透进书房,唐青模糊窥见韩擒失控的样子。

兰香提着烛火站在门外,轻声问:“先生可在?”

唐青从韩擒的臂弯里站起,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和统领都在,晚膳可备好了?”

兰香笑应:“就等先生和统领上桌。”

小姑娘不敢贸然闯入,前几日冒冒失失闯入书房,撞到先生和大统领交颈相拥的场面,那一瞬间,直叫她脸红害羞,欲找快地缝钻进去。

韩擒留在府邸陪唐青用了晚膳,待月上檐角,方才悄然离府。

**

翌日,唐青入宫呈递奏折,待朝会散去,官员们仍窃语交谈。

宴邀各国的宫宴结束不久,又要迎来另一场更为重要的宴席。

皇帝诞辰不日将至,过去三年,顾及战后世道仍然苦乱,身为国主的萧隽,连一场华筵都没操办。

今年天下已有初稳之势,众官员便提议兴办帝王华筵,届时普天同庆,皇恩浩荡,福佑万民。

文武百官,三品以上的官员要给皇帝送诞辰贺礼,至于送什么,时下成为热议。

唐青如今授封正三品官秩,自然需要给皇帝送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