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且吉兮(22)
“讲吧,讲给游荡在世间的神灵听。说不定遇到好心的神听了进去,我们阿吉以后就会有很大很大的福气了。”
好吧,为了很大很大的福气。
周安吉扯了根手边的草芽,下意识地在指尖绕成了一个圈儿,轻轻捻着:“其实不是什么大事,我怕讲出来之后,山神都嫌弃我小题大做。”
苏和额乐没有接着说什么安慰的话,他习惯了沉默。
周安吉用舌尖儿捻了捻嘴唇,又继续开口道:“我跟你说过吧,我是家族里最小的一个孩子,而且在我出生前,家里人都希望我是个女孩儿。”
“因为在他们的糟粕观念里,女孩儿长大后可以承欢膝下。”
“但在我出生之后,他们的这个愿想本就该破灭了。”
“可是没有。”
“我爸妈,我爷爷奶奶,大伯二伯他们,还是从小到大就把我认定成了那个,长大以后必须回到家乡的人。”
周安吉是在一种不可名状的压迫和期待中长大的。
幼年时期,他还无法理解大人们眼神中那些时不时出现的失落情绪到底是为了什么。
总觉得大人们的事离他好远好远,自己只需要做到身体健康、成绩优异,就自以为是个很棒的人了。
直到他十八岁那年,查询到高考成绩的那一天。
优异的成绩居然意外成了一根导火索,让他和爸妈罕见地大吵了一架。
作者有话说
1、成吉思汗曾藏在不罕山里逃掉追杀,于是立下每日酒祭而祷的习俗。而有的地方远离山或者没有山,于是蒙古族人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即“敖包”。
第13章 眼睛的小小星球
“周安吉,报个本地的大学就可以了。毕业以后考个公务员,过安稳日子不好吗?”
“儿子,听爸妈的话,咱们本地的大学也很好的。”
这天,铺天盖地地向周安吉袭来的,除了爸妈在耳边看似关心实则压迫的“嘱咐”,还有来自整个家族长辈们不间断的电话。
周安吉并不傻,他很快就明白了,自己身边的这些大人正在合起伙促成什么对他们而言的“大事”。
而自小成绩优异、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叛逆期,也不知道怎么靠自己去和这一大家子对抗。
于是他试着解释:
“我想报天文学专业,想去北京。我问过班主任了,他说我的成绩完全没问题的。”
“几个哥哥们不都靠自己发展得挺好的吗?我不比他们差,我也可以的。”
“你们相信我,好不好?”
“……”
几番争执下来无果,周父周母也没想到自己从小养到大的儿子能这么倔。
于是只好松口:“如果你实在不喜欢爸妈给你选的专业,想学天文的话,也可以。但咱们省也有挺好的学校,也有天文学专业,就报那个吧。”
这天一家三口坐在电脑面前,爸妈又对他进行了苦口婆心地一番游说。
周安吉不满意,但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只好沉默了一阵没说话。
周父心里一喜,当他是默认了。
于是一把把键盘拽过去,自顾自地在填报志愿的空格里为周安吉画上了整个中学的句号。
彼时的周安吉尚且不懂,自己的成绩报本地的学校完全绰绰有余,为什么不跳一跳去够北京的学校。
“所以你的本科是在家乡城市读的吗?”苏和额乐坐在他身旁,手里也无意识地捻着根草芽。
周安吉望着远方刚升起没多高的太阳,摇了摇头。
“在志愿填报系统关闭的最后那天,我偷偷把第一志愿改了。”
已经过去快七年了,周安吉仍对当时的那个时刻记得无比清晰。
傍晚,家里的书房没有开灯,朝北的房间有些昏暗。
他偷偷绕过卧室,趁爸妈在厨房准备晚餐时,钻进去打开了电脑。
一片惨白色的荧光照着他的脸,他的心跳快要蹦出嗓子眼了,甚至为了让键盘不发出太大声响,他只能控制着食指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慢慢戳。
小心翼翼地把那个梦想中的学校填进了空白格子。
直到时间跳过下午十八点,周安吉亲眼看见系统关闭,才慢吞吞地关掉了主机,回到客厅。
内心澎湃,而表情却尤为沉静地,与爸妈度过了一段和谐的晚饭时光。
“你爸妈没发现吗?”苏和额乐转过头问。
此时阳光变得强烈,照得人暖烘烘的,却不炎热。
微风轻轻拂过脸庞,额前的湿发变得干燥柔软,扬在耳朵两侧。
周安吉的白皙皮肤被渡上一层浅金色,细小透明的绒毛都被看得清清楚楚。
他来内蒙之后,比在北京时晒黑了不少,不过比起身旁阿乐的皮肤,仍是差距很大的白。
“我没有立刻告诉他们,但肯定是瞒不住的,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就瞒不住了。”
“后面的事就不必给你讲细节了,反正就是又大吵了一架。”
“直到开学前,我一个人收拾了行李去了北京,没人来机场送我。”
“后来我发觉自己其实也没有多喜欢北京,我喜欢的只是天文学而已。”
“就这样我读完本科,又顺利地保研,可我花了四年时间,还是没想清楚,为什么他们当时这么反对我来北京上学。”
“我刚开始以为他们是不是跟我一样,不太喜欢北京这个城市,后来试探了几次,发觉不是。”
“然后又猜测,他们是不是不相信我能够在这条路上做出成绩,毕竟天文学不是个很大众的学科。”